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1期 刊出日期:2021-01-10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速效救心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真实世界研究

姚瑶,吕健,谢雁鸣,孙粼希,张东,王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速效救心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37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HIS)数据,以主要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为研究对象。以使用速效救心丸的病人为观察组,按照性别、年龄、入院病情并1∶1匹配对照组(未使用速效救心丸组),以用药疗效为结局评价指标,采用GBM倾向性评分法平衡两组间的混杂因素,再通过3种Logistic评分方法(单变量的Logistic回归、倾向性评分加权的Logistic回归、带协变量的倾向性评分加权的Logistic回归)比较两组间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差异。结果采用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无未平衡的协变量),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回归系数为-0.851 0,P<0.05)。结论基于现有数据分析发现,使用速效救心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未使用速效救心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更佳。

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马腾,朱明军,王永霞,李彬,于瑞,乔利杰,卫靖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客观评价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2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经过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用Cochrane手册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标准进行风险评估,最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单用丹参注射液或常规治疗比较,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疗效[OR=3.89,95%CI(2.55,5.92),P<0.000 01]、心电图改善疗效[OR=2.23,95%CI(1.21,4.12),P=0.01]、心绞痛发作频率[MD=-3.76,95%CI(-5.98,-1.53),P=0.000 9]、心绞痛发作时间[MD=-3.99,95%CI(-4.11,-3.87),P<0.000 01]、血液流变学方面效果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丹参注射液。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曹新福,李享,刘红旭 ,周明学,周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收集有关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评价员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的32篇研究共3 383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在临床总有效率[RR=1.21,95%CI(1.18,1.25),P<0.000 01]、室性期前收缩次数[SMD=-4.40,95%CI(-5.64,-3.17),P<0.000 01]、房性期前收缩次数[SMD=-4.27,95%CI(-5.78,-2.77),P<0.000 01]、ST段压低程度[MD=-0.36, 95%CI(-0.41,-0.31),P<0.000 01]、ST段压低持续时间[MD=-0.73,95%CI(-0.82,-0.65),P<0.000 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69,95%CI(0.55,0.87),P=0.002]方面,均优于单用美托洛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与单用美托洛尔比较,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可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更佳。

合肥部分社区2 596例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的调查研究

戴小华,曹刚,杨帆,王银燕,付军,梁国庆,邵正斌,董梅,顾健霞,袁良,朱斌,戚先伟,冉永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合肥部分社区2 596例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伤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合肥部分社区2 596例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的病人,分析病人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及中医体质等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伤。结果2 596例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病人,高血压前期539例(20.76%),高血压1级907例(34.94%),高血压2级687例(26.46%),高血压3级463例(17.8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01,OR=1.234)、年龄(P=0.021,OR=1.733)、总胆固醇(P=0.019,OR=1.982)、同型半胱氨酸(P=0.012,OR=2.673)、血尿酸(P=0.034,OR=2.763)、血细胞沉降率(P=0.010,OR=3.332)、体质指数(P=0.031,OR=2.830)、左心室质量指数(P=0.030,OR=1.892)、颅脑CT(P=0.037,OR=1.782)、中医体质(P=0.025,OR=2.892)是高血压病人的危险因素。结论性别、年龄、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血细胞沉降率、体质指数、心脏彩超、颅脑影像学改变及中医体质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基于运气学理论分析400例冠心病病人先天禀赋的运气学特点

匡武,郭自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根据五运六气理论,通过观察冠心病体质学和运气学特点之间的关系,研究冠心病先天禀赋的运气学特点。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00例病人,根据病人出生时间五运六气学时象,推演运气学禀赋,同时对病人进行体质学辨识,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发病体质以痰湿质、气虚质居多;对运气学先天禀赋归类为24种类型,发现热火偏胜型及火热型、湿土偏胜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结论运气学先天禀赋不同于后天体质,虽不能与后天9种体质一一对应,但从冠心病后天痰湿体质的角度看,先天禀赋也分散于湿运说的特点之中,可能说明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肝豆汤治疗湿热内蕴型肝豆状核变性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陶庄,汪美霞,孙林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7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的住院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训练、静脉输注二巯丙磺酸钠常规排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肝豆汤治疗,连续治疗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末及4个疗程末吞咽评价量表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24 h尿铜水平。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5.0%与47.5%,P<0.05)。治疗2个疗程末及4个疗程末,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吞咽评价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吞咽评价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2个疗程末及4个疗程末,两组24 h尿铜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4个疗程末,观察组24 h尿铜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肝豆汤能改善湿热内蕴型肝豆状核变性吞咽功能障碍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吞咽评价量表评分和24 h尿铜水平。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川芎嗪、芍药苷干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机制

岳珑,盛松,王景尚,李丹丹,黄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SwissTargetPrediction ver 2019、Batman-TCM、 PharmMapper ver 2017、ZINC、SEA、GeneCards、DrugBank 5.0、DisGenet、String v11数据库,筛选川芎嗪和芍药苷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以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靶点;应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川芎嗪和芍药苷成分靶点-疾病靶点网络;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从川芎嗪和芍药苷中分别筛选出成分靶点103个和168个,将这些成分靶点与4 662个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靶点取交集得到146个靶点,网络拓扑分析得到TP53、HSP90AA1、STAT3和ANXA1 4个核心靶点,可能为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可能通路是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Serotonergic synapse,Inflammatory mediator regulation of TRP channels, cGMP-PKG,Dopaminergic synapse。结论初步揭示了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通路及重要活性靶点,为开发更好地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候选药物的活性成分提供参考依据。
基础医学论著

养心通脉方含药血清预处理内皮祖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兔心肌bFGF、VEGF水平的影响

庞延,卢健棋,朱智德,温志浩,梁逸强,韩景波,彭志林,林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养心通脉方含药血清预处理内皮祖细胞(EP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兔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从35只雄性SPF级兔中随机选取25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兔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EPCs心肌注射组、中药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EPCs心肌注射组、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每组5只,另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各5只,通过移植干预后14 d取梗死心肌区及缺血心肌区组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bFGF、VEGF的mRNA 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FGF、VEGF蛋白表达。结果 在梗死心肌区及缺血心肌区,中药EPCs心肌注射组和中药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bFGF、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EPCs心肌注射组、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EPCs心肌注射组bFGF、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中药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Cs心肌注射组bFGF、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通脉方含药血清预处理EPCs,能够明显增加损伤心肌bFGF、VEGF表达,但耳缘静脉注射与心肌注射疗效相当。

红参水煎液对斑马鱼血管生长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石秀娟,邱伯雍,魏易洪,吴琼,邓兵,汤诺,周端,唐靖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红参水煎液干预斑马鱼血管生长的作用,为红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斑马鱼正常血管生长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红参水煎液,观察对斑马鱼肠下静脉情况。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酪氨酸酶抑制剂Ⅱ(VRI)建立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红参水煎液干预,观察斑马鱼脊背节间血管情况。结果红参水煎液各浓度组平均交叉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参水煎液3 μg/mL组、30 μg/mL组、100 μg/mL组出芽数多于空白对照组(P<0.01);红参水煎液10 μg/mL组血管直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在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VRI组及红参水煎液各浓度组完整血管个数明显减少(P<0.01),缺陷血管明显增多(P<0.01);与VRI组比较,红参水煎液1 μg/mL组完整血管数增多(P<0.05),红参水煎液3 μg/mL组、10 μg/mL组、30 μg/mL组、100 μg/mL组完整血管明显增多(P<0.01),红参水煎液10 μg/mL组、100 μg/mL组缺陷血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红参水煎液有一定促进斑马鱼血管生长的作用,并能够抑制VRI诱导的血管损伤。

潜阳合剂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MYH7、ACTA1、BNP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陈婕,王肖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潜阳合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β-肌球蛋白重链(MYH7)、骨骼肌肌动蛋白α1(ACTA1)、脑钠肽(BNP)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潜阳合剂改善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建立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异常增殖的细胞模型,并采用潜阳合剂干预。用CCK-8 法测定潜阳合剂对心肌细胞的细胞毒性和拮抗 AngⅡ作用的最佳浓度,并分成空白组、AngⅡ组(800 nmol/L)、AngⅡ+潜阳合剂组(稀释4 000倍),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MYH7、ACTA1及BNP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加入潜阳合剂后MYH7、ACTA1、BNP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AngⅡ组MYH7、ACTA1及BNP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与AngⅡ组比较,AngⅡ+潜阳合剂组MYH7、ACTA1、BNP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潜阳合剂可以通过降低MYH7、ACTA1、BNP mRNA及蛋白的表达起到改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PRE-084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高启军,邓长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Sigma-1受体激动剂PRE-084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RE-084组,每组5只。PRE-084组手术前1 h给予1 mg/kg PRE-084,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结扎前降支半小时再灌注24 h。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 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心肌凋亡指数,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igma-1受体、Bcl-2、Bax mRNA 表达情况。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RE-084组凋亡指数下降,Sigma-1受体、Bcl-2 mRNA上升,Bax mRNA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E-084预处理可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通过Sigma-1受体增加Bcl-2表达、降低Bax 表达。
综述与进展

冠心病血瘀证亚型的中医方药论治研究进展

张书萌,张湘卓,曾雪芹,周俊鹏,江雨洁,兰红勤,李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冠心病血瘀证亚型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方药运用原则与规律。冠心病血瘀证在临床上可见5种基本亚型:气滞血瘀型、阳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痰浊血瘀型与寒凝血瘀型。每个亚型间有着不同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每个亚型的辨证选方亦有所不同,在5种亚型的选方用药方面需辨清病因病机、灵活运用方药,虽都为血瘀证,治疗中均需活血化瘀大法,但病因不同,形成血瘀证的病机就各异,用药就存在差异。

针灸保护心肌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陈昕昀,袁见,郎韫哲,王迪霖,蔡昊,牟芳芳,国海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针灸保护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针灸在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和心力衰竭等各病理阶段均可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临床应用针灸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中医药干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研究现状与思考

李洪峥,赵青,赵鑫,李赵陵,郭雨晨,张振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目前有关中医药干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中医药干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研究多以干预血瘀证为主的病证结合模式为主,具有稳定斑块、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肌供血、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活满意度等作用,但仍存在疗效评价维度过于单一、结局指标设置杂乱、用药干预周期长短不一等问题。有待多学科专家在严格的循证方法指导下制定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疗专家共识以规范临床研究。

外泌体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胜,李澜,郭蕊,樊官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外泌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提示外泌体是一种新的细胞间通讯系统,能被大多数细胞释放和吸收,在受体-配体间传递信号分子诱导功能的变化,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心肌细胞凋亡以及促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有友,刘良,任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定义演变、流行病学、病理改变、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认为弥漫性轴索损伤作为最严重的颅脑损伤之一,因其较高的发病率、致死致残率一直是神经科学和司法鉴定领域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轴索收缩球形成,目前有关其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尚未达成共识,故在临床治疗中也缺乏特效药物。随着弥漫性轴索损伤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其病理改变特点以及细胞实验、动物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在机械应力学说、沃勒变性学说、线粒体损害学说、Ca2+内流学说等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

痰湿理论在中医心系病症中的应用

范匀,吴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探讨痰湿理论在中医心系疾病中的病因病机及辨病辨证论治方法,为现代中医工作者临床治疗心系疾病提出新的思路。当痰湿之邪侵犯心脉,则会引起多种心系疾病,如胸痹心痛、心悸、眩晕等。中医学对于痰湿病机所致的心系病症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痰湿病机所致的胸痹心痛(冠心病)、心悸(心律失常)、眩晕(高血压)等疾病取得了重大的研究进展。

SYNTAX评分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刘艳杰,高宇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SYNTAX评分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相关性,以及其预测作用的潜在机制和优势,以期早期筛选出高危人群,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无复流的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与多种因素相关,但目前尚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预测无复流的发生,因此,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与慢性肾脏疾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亚卿,刘晓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与慢性肾脏疾病(CKD)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以及血浆ADMA和L-NMMA的生成,降解代谢过程。ADMA和L-NMMA是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的抑制剂,可以减少一氧化氮的生成,同时增加活性氧的生成,血浆ADMA和L-NMMA浓度可以作为CKD以及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体内ADMA和L-NMMA可以通过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基水解酶降解或者肾脏排泄。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

李瑞祺,王安璐,徐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处方用药规律和经验。方法从门诊病历中选取并整理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处方543首,提取中药处方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的用药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功能,分析医案中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处方等数据。结果整理处方543首,涉及药物217种,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药有黄芪、丹参、柴胡、炙甘草、三七粉、瓜蒌等,药性多属温、微寒、平,药味多属甘、苦味,主要归经为肝、肺、心经,功效以活血祛瘀、利水消肿、生津养血为主。常用药对有黄芪-丹参、丹参-黄芪、黄芪-三七粉等。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类,分别为活血祛瘀止痛,调畅气机,宣痹通阳,益气养血、健脾化痰。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为黄芪、丹参、三七粉、瓜蒌、柴胡、黄芩、炙甘草、天麻、枳壳、制何首乌、党参、延胡索、川芎、薤白。结论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药物多为温、平、甘、苦,归肝、肺、心经,治疗多气血同治、寒热同调、虚实兼顾、注重调神,以温阳补气、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安神定志为法。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

邵正斌,黄平,夏铭蔚,梁国庆,戚先伟,左强,戴小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Gensini积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同时经临床证实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病人共300例,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包括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分级、Gensini积分)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同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病人以气阴两虚证(55.3%)为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病人以气虚痰瘀证(中度狭窄占50.5%,重度狭窄占37.2%,完全闭塞占56.1%)及阳虚血瘀证(重度狭窄占35.9%)为主,且与气阴两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病人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双支及多支病变病人以气虚痰瘀证为主,并且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气阴两虚证、气虚痰瘀证、阳虚血瘀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虚血瘀证的Gensini积分最高,与气阴两虚证、阳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中医证型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CPP、cfPWV、AIx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黄志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差(CPP)、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x)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并明确CPP、cfPWV、AIx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五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病变病人105例,入院后收集病人一般资料,检测CPP、cfPWV、AIx,给予对应治疗方案。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不同斑块性质病人的一般资料,分析CPP、cfPWV、AIx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病人CPP、cfPWV、AIx水平,并分析CPP、cfPWV、AIx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病人年龄大于轻度病人(P<0.05),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占比及CPP、cfPWV、AIx水平高于轻度病人(P<0.05);不同斑块性质冠状动脉病变病人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CPP、cfPWV、AI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P、cfPWV、AIx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斑块性质呈正相关(P<0.05);发生心血管事件病人CPP、cfPWV、AIx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病人(P<0.05);CP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大于cfPWV的0.678、AIx的0.701,当截断值为45.69 mmHg时,敏感度为73.68%,特异度为80.23%。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病人CPP、cfPWV、AIx发生异常,其增高幅度与疾病病变程度及斑块性质密切相关,且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不同性别病人血浆FGF23、α-Klotho与冠状动脉钙化和主动脉瓣钙化的关系

冯模强,刘天虎,赵佐芳,余朝萍,龚厚文,蓝亚平,黄瑛,何东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α-Klotho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和主动脉瓣钙化(AVC)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月因胸痛在我院确诊或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病人157例,使用128层螺旋CT进行心脏扫描,通过Agatston评分系统对CAC和AVC进行钙化评分,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血清FGF23和α-Klotho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FGF23、α-Klotho与CAC、AVC的关系。结果以CAC、AVC作为应变量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女性病人在调整混杂变量如年龄、肾功能、高血压、使用他汀类药物、利尿剂和钙/磷代谢相关因素后,FGF23(52.5,180.3)pg/mL与CAC有关(P<0.05)。男性病人在调整年龄、肾功能、高血压、使用他汀类药物、利尿剂和钙/磷代谢相关因素后,α-Klotho(561,4 859)pg/mL与AVC有关(P<0.05)。男性病人血浆FGF23与CAC、AVC无关,女性病人血浆α-Klotho与CAC、AVC无关。结论在诊断或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受试者中,血清FGF23与女性CAC有关,血清α-Klotho与男性AVC有关。

利伐沙班抗凝启用时机对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预后的影响

张国富,薛阳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抗凝启用时机对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心房颤动合并AC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凝启用时间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A组(抗凝启用时间≤3 d)、B组(抗凝启用时间4~14 d)、C组(抗凝启用时间>14 d),每组60例。比较3组病人随访1年内栓塞、出血及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同时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病人出现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与A组比较,B组栓塞、出血及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C组栓塞、出血及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脑梗死面积(直径≥3 cm)、静脉溶栓、抗凝启用时机4~14 d、CHA2DS2-VASc评分≥2分与心房颤动合并ACS病人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有关(P<0.05或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面积(直径≥3 cm)、静脉溶栓、抗凝启用时机4~14 d、CHA2DS2-VASc评分≥2分是心房颤动合并ACS病人发生临床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积极干预基础疾病、降低大面积脑梗死风险,于4~14 d为病人启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有利于减少和预防再次缺血及出血风险,进一步降低心房颤动合并ACS病人临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对指导临床合理联合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刘清林,寿好长,吴晓青,段学光,方芳,崔晓云,张维,张慢,王城栋,韩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C)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病人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6名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均行常规方法治疗并随访12个月。根据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4例),采用Gensini评分标准对不同亚组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罗氏c7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sdLDL-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sdLDL-C水平与冠心病病人狭窄程度、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sdLDL-C、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sdLDL-C、Hcy水平均低于UAP组及AMI组(P<0.05);UAP组sdLDL-C、Hcy水平均低于AMI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sdLDL-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783,P<0.05);与冠心病病人预后呈负相关(r=-0.799,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存在sdLDL-C异常表达,能准确地反映病人疾病严重程度;冠心病病人sdLDL-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与冠心病病人预后呈负相关,可预测病人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

老年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住院病人临床特点分析

赵志颖,金静,喻蓉,盛勇,程标,龙怀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病人住院的临床特点,为老年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收集65岁及以上病人且以80岁为界,分为高龄组和老年组进行分析。共纳入3 914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其中老年组1 602例,高龄组2 312例。结果两组年龄、男性、住院天数、死亡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前5位住院原因分别是高血压病(18.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4%)、脑卒中(7.8%)、其他类型心脏病(6.2%)。高龄组前5位住院原因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5.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6%)、高血压病(12.2%)、肺炎(7.7%)、脑卒中(6.7%)。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是导致老年特别是高龄病人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入院的重要原因。

心元胶囊联合体重管理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肥胖病人脂质代谢、心功能的影响

景秀梅,张敏,储红梅,颜永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心元胶囊联合体重管理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肥胖病人脂质代谢、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CHF肥胖病人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元胶囊联合体重管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脂质代谢、心功能指标、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MLHFQ)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体重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质指数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CHF肥胖病人采用心元胶囊口服和体重管理干预,能有效调节脂质代谢水平,提高心脏功能,改善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早期采用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干预的临床效果

李盛,尹海贤,熊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PCI术的AMI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心脏康复模式干预,试验组则在传统心脏康复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新型优化心脏康复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室壁运动积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内皮素-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及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优化心脏康复模式干预应用于AMI病人PCI术后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同时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血清瘦素与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应激性高血糖及预后的关系探讨

任平香,于大勇,王冬梅,卢新,何立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与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应激性高血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8月在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内科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162例,根据病人入院次日清晨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非应激性高血糖组(FBG<7.0 mmol/L,76例)、应激性高血糖组(FBG≥7.0 mmol/L,86例)。采用全功能酶标仪测定各组血清瘦素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纤维蛋白原(FIB)、FBG、三酰甘油(TG)、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0.05);瘦素与CK-MB、cTnI、FBG、LVEDD、TG、FIB、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高水平的TG、瘦素、cTnI均为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瘦素高表达组FBG、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LVEDD、MACE发生率高于瘦素低表达组(P<0.05),LVEF低于瘦素低表达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病人血清瘦素升高,高水平的瘦素为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瘦素的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预后差。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清NT-proBNP、BMI、心肌酶谱水平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关系

黄慧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酶谱和体质指数(BMI)水平与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EFpH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射血分数不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EFpHF、单纯高血压病人各60 例。比较3组病人血清NT-proBNP、心肌酶谱、心功能指标、炎性细胞因子和BMI水平,分析EFpHF的老年高血压病人心肌酶谱水平与NT-proBNP、BMI、炎性细胞因子和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FpEF组、EFpHF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T-proBNP、BMI、S100蛋白(S100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心房内径(LAD)和右心房内径(RAD)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HFpEF组CK、CK-MB、NT-proBNP、BMI、S100B、hs-CRP、IL-6、TNF-α、LAD和RAD均高于EFpHF组(P<0.05)。EFpHF病人CK、CK-MB与NT-proBNP、BMI、S100B、hs-CRP、IL-6、TNF-α、LAD和RAD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发生EFpHF的老年高血压病人血清NT-proBNP、心肌酶谱和BMI水平较高,且与心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心血管疾病高危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

金琳,李萍,钮培玉,诸文晔,王迎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心血管疾病高危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并分析其与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85例心血管疾病高危病人为高危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集心尖四腔、三腔、二腔长轴二维图像,测量各节段及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分析左心室GLS与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收缩压、舒张压的相关性。结果高危组各亚组LVEF、LVEDD、LAESD、IVS、LVPW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左心室GLS(21.83±1.80)%,小于对照组的(23.00±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左心室整体平均纵向应变值与TG、LDL-C及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明显相关性(r=-0.148,P=0.086;r=-0.168,P=0.052;r=-0.098,P=0.260;r=-0.075,P=0.386)。结论VVI可通过心肌纵向应变评价左室心肌的收缩功能,发现心血管疾病高危病人的亚临床左心收缩力异常。

肥胖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左室质量及左室几何构型的影响

李娟,张勇,王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和肥胖对左室质量以及左室几何构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因打鼾疑为OSAS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的病人193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体重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组(NW-NO)、肥胖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组(O-NO)、正常体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组(NW-O)、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组(O-O)。比较4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异常左室几何构型分布情况。结果 与NW-NO组相比,O-NO组、NW-O组与O-O组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相对室壁厚度(RWT)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W-NO组、O-NO组、NW-O组和O-O组异常左室几何构型发生率分别为7.1%、11.1%、39.1%和41.7%,NW-O组、O-O组异常左室几何构型发生率高于NW-NO组、O-N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VMI的影响因素包括AHI、收缩压、BMI(P<0.05)。结论OSAS与肥胖单独或合并存在时均使LVM、LVMI增加,且LVMI与AHI、收缩压和BMI有关。OSAS是否合并肥胖对异常左室几何构型的分布无明显影响。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金其武,邹俊辉,徐玲玲,陈来福,廖彬,何姗,何火珍,李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AE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病人共81例,随机分为心脉隆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心脉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尿量、右室内径、肺动脉压(PAP)、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两组治疗后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心脉隆组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两组右室内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NT-proBNP、PA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心脉隆组右室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NT-proBNP、PAP低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心脉隆组6MWD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AE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可减轻病人右心负荷,改善心功能,提高6MWD。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病人步态及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柏飞,陈锐,史冬梅,李志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病人步态及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病人64例,采用随机序列软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两组病人的步态参数采用步态分析系统评价;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和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评价;跌倒风险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和站起测验(CRT)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步长、步速、步频均较治疗后提高(P<0.05或P<0.01),其中步速提高程度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摆动相百分比、足廓清和足跟落地角度均较治疗后增加(P<0.05),而支撑相百分比、脚尖离地角度则均较治疗后缩小(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对步态参数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Berg和Tinett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TUGT和CRT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平衡能力及跌倒风险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病人的偏态步态,并提高病人平衡能力,从而降低跌倒风险。

脑梗死病人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贾鸿宁,范桂梅,李广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病人15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100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神经肽Y(NPY)、血清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组病人行头颅高分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统计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根据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轻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NPY、CysC、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ysC、hs-CRP与NPY呈正相关(P<0.05),CysC与hs-CRP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病人颅内血管狭窄58例,轻中度狭窄43例,重度狭窄15例,不同狭窄程度病人高血压、糖尿病、NPY、hs-CRP、CysC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NPY、hs-CRP、CysC是影响脑梗死病人颅内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PY、hs-CRP、CysC均参与脑梗死发病,是影响脑梗死病人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高血压、糖尿病也与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发生有关,需早期监测及对症处理以预防。

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联合弹簧圈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薛萌,程涛,杨延洁,刘亮,毋少华,吴亚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联合弹簧圈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1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0例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病人,均行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联合弹簧圈治疗,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0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7例效果较理想,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在治疗同侧出现脑出血,药物干预后遗留有左侧无力后遗症,1例术后在治疗同侧出现皮层脑梗死,药物干预后无明显后遗症,1例术后次日入院前就存在的头痛较前加重,治疗后头痛消失,所有病人均顺利出院,随访6个月,复查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示动脉瘤均闭塞。结论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联合弹簧圈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的效果及预后良好,但需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
理论探索

中西医结合干预心房颤动的思考与展望

张大武,马晓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房颤动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已造成重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从西医治疗心房颤动进展、中西医病证结合和循证医学证据方面分析当前中西医结合干预心房颤动的现状,并从抗凝、改善症状和预后等方面对中西医结合干预心房颤动的前景提出思考。

从瘀血理论探讨顽固性失眠诊治规律

马鹤,王泽平,刘龙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血瘀证作为失眠的常见中医证型,与顽固性失眠密切相关。通过分析顽固性失眠与瘀血的相关性,探讨顽固性失眠血瘀证诊治规律,以期为顽固性失眠的中医药临床诊治提供思路和参考。
经验交流

国医大师陈可冀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经验撷英

黄明艳,陈可冀,付长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勤求古训,创制新方,针对高血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创制清眩降压汤以益肝肾、平肝阳、清肝热;针对高血压肝阳上亢,心火上炎证创制清达颗粒以清肝热、平肝阳、泻心火。陈可冀院士临床推崇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中医治疗以补益肝肾、平肝息风法为基础,辨证论治结合清肝泻火、清心安神及化痰活血法,临床常用桑寄生、怀牛膝、鲜地黄、杜仲等以补益肝肾;天麻、钩藤、珍珠母等以平肝息风;酸枣仁、首乌藤、白芍等以养血安神;苦丁茶、黄芩、夏枯草、桑叶、菊花等以清肝泻火;莲子心以清心安神;瓜蒌、半夏、白术等以化痰散结;川牛膝、延胡索、郁金等以活血化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左回旋支病变NSTEMI病人心电图N波表现的影响因素

姜雪鑫,贺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左回旋支病变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病人心电图N波表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6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左回旋支病变NSTEMI病人189例,按照病人心电图表现,将心电图有N波病人纳入N 波组(81例),将心电图无N波病人纳入无N波组(108例)。比较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生化指标、手术情况、并发症以及病变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STEMI病人N波的因素。结果 N波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近中段病变、管腔狭窄程度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无N波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无复流、肌酸激酶同工酶、管腔狭窄程度是病人心电图N波表现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心电图出现N波左回旋支病变的NSTEMI病人,其心肌标志物升高程度、管腔狭窄程度更严重,且病人PCI术后无复流发生风险更大。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血清电解质水平与GRACE评分、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廖娟,任亢宗,张频,陈冲,金艳蓉,杨海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血清钙离子(Ca2+)、钠离子(Na+)、钾离子(K+)、镁离子(Mg2+)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STEMI病人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昆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STEMI病人77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70名为健康对照组。根据在入院时或体检时收集的抽血样本进行血生化分析。根据C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根据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各组血清Ca2+、Na+、K+、Mg2+水平;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分析STEMI病人GRACE评分与血清Ca2+、Na+、K+、Mg2+的相关性。结果 STEMI组血清中Ca2+、Na+、K+、Mg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低危组Ca2+、Mg2+水平与中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Ca2+、Na+、K+、Mg2+与高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K+与高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血清Ca2+、Na+、K+水平低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STEMI病人GRACE 评分与血清Ca2+、K+水平呈负相关(r=-0.587,P=0.000;r=-0.417,P=0.005)。结论STEMI病人血清Ca2+、Na+、K+、Mg2+呈现低水平,其中GRACE评分高危病人Ca2+、Na+、K+、Mg2+水平更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病人Ca2+、Na+、K+水平亦明显降低,说明电解质失衡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

地尔硫艹卓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疗效观察

刘发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地尔硫艹卓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CSF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组采用地尔硫艹卓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5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6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Cys-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Cys-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地尔硫艹卓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CSF,可降低hs-CRP、Cys-C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

李海雁,王瑜,曾洪波,杨桂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9月在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脑梗死的病人118 例,分为联合用药组(78例)和对照组 (40例)。联合用药组采用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聚集率(MAR)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PT、APTT、FIB、D-D、PLT、MA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胶囊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梗死,不会增加病人的出血风险,安全性较好。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

李东旭,赵娜,温杰,赵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科收治的507例AIS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结果分为FTP组(160例)和非FTP组(347例)。通过中文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筛查出认知障碍病人,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AIS病人认知功能障碍;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AIS病人卒中严重程度,根据FTP分型分为单侧cFTP组、单侧pFTP组、双侧cFTP组、双侧pFTP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FTP与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07例AIS病人,存在FTP160例(31.56%)。各组年龄≥66岁、吸烟、认知功能障碍、AIS严重程度、NIHSS评分、高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cFTP组、单侧pFTP组、双侧cFTP组、双侧pFTP组认知功能障碍、年龄、吸烟、饮酒、NIHSS评分、FTP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单侧cFTP、双侧pFTP、单侧pFTP既是AIS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也是AIS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单侧cFTP、双侧pFTP、单侧pFTP是AIS病人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