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3期 刊出日期:2021-02-10目录页PDF下载 目录

指南研究

《AHA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诊断和管理科学声明》解读

李祎铭,姜厚望,李海燕,张玲霞,王云潇,王相宝,王 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和解读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AHA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诊断和管理科学声明》,为我国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病人的诊断和管理提供参考。MINOCA逐渐引起国内外心血管病专家的重视,我国目前尚无MINOCA相关专家共识或指南。
临床医学论著

心脏衰老相关基因与治疗药物的生物信息学筛选

刘奕清,雷燕,杨 静,修成奎,王雪,胡艳红,于博文,刘逸南,王佳丽,吴丹,吴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比较衰老小鼠与年轻小鼠的基因芯片数据,初步鉴定出与心脏衰老相关的基因,并探寻潜在的治疗药物。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中获取数据集GSE12480,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年轻小鼠和年长小鼠心室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然后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并且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获得关键基因和关键模块。最后根据关联性图谱(CMap)分析具有潜在治疗心脏衰老的小分子药物。结果 共筛选出471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437个在年长小鼠中上调的基因和34个在年长小鼠中下调的基因。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黏附、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组织和血管生成的正调控等作用,KEGG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局灶性粘连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作用。通过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从而筛选出纤维连接蛋白基因(fibronectin1,Fn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C(Ptprc)、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TIMP-1)、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内皮细胞表面Ⅷ因子抗原(vonWillebrand factor,VwF)这5个关键基因。并且筛选出两个重要模块,模块中的基因主要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局灶性粘连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作用。治疗心脏衰老的潜在小分子药物有白屈菜碱、STOCK1N-35696等。结论 筛选出的关键基因促进了对衰老机制的理解,筛选出的小分子药物可作为治疗心脏衰老的关键药物进行研发。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乔利杰,李彬,朱明军,王新陆,于瑞,郝轩轩,卫靖靖,马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系统评价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9年5月1日,获得所有应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严格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篇文献,涉及病例472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36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可提高心力衰竭临床疗效[OR=2.53,95%Cl(1.37,4.66),P=0.003],改善心功能[OR=3.17,95%Cl(1.09,9.25),P=0.0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提高左室射血分数[MD=2.06,95%Cl(-2.49,6.61),P=0.37],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OR=0.53,95%Cl(0.13,2.10),P=0.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可提高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但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益气活血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网络药理学探究

张燕飞,陈苏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分析益气活血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相关途径。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收集和鉴定活性成分,预测其作用靶点。利用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平台(CTD)筛选心力衰竭相关预测靶点,分别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1软件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DAVID 6.8数据库分析靶点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通过相关通路的图片突出显示作用靶点。结果 共筛选出223个有效成分,包括丹参酮ⅡA、山柰酚、槲皮苷、十八烯酸、柚苷配基、谷固醇、糖甙、甘草素C、鳞叶甘草素A、7-邻甲基异亮醇、常春藤皂苷元、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黄芩素、二氢丹参内酯等。有297个预测靶标和慢性心力衰竭有关,包括TNF、MAPK1、IL-6、BCL-2、JUN、RELA、STAT3、MMP、TP53、Caspase等,根据节点自由度(Degree)大小分析多种相关的基因本体(GO)功能和KEGG通路。结论 从益气活血颗粒中共筛选出IL-6、TNF、TP53、VEGFA、HMOX1、IFNG、EDN1、NOS2、MMP2、CCL2等关键靶点,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疾病。

二仙汤治疗高血压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朱颖,李丹丹,吉洁,梅俊,徐凤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讨二仙汤治疗高血压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得到二仙汤中6味中药(淫羊藿、仙茅、巴戟天、黄柏、知母、当归)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 3.6.1构建二仙汤成分-靶点网络图。在TTD、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平台(CTD)、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得到高血压疾病靶点,结合二仙汤预测靶点,进而基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二仙汤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结果 本研究共得到二仙汤候选药效成分78种,预测靶点144个,高血压相关疾病靶点333个,化学成分-疾病共同靶点53个。进行PPI分析,得到6个关键作用靶点基因,分别为eNOS、TNF、TP53、AR、JUN、PTGS2。富集结果显示,其主要与信号转导、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正调控等生物过程有关,可能作用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得到了二仙汤治疗高血压6个关键作用靶点基因eNOS、TNF、TP53、AR、JUN、PTGS2,初步推测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TNF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但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银杏叶片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室重构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冯莉莉,王朝华,李贺,张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究银杏叶片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室重构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老年AMI病人12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63例)及治疗组(66例)。对照组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银杏叶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记录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同时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胱抑素C(Cys C)、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心室重构生化指标,检测组织蛋白酶K(Cat K)、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P选择素等斑块稳定性指标水平,并于相应时点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等指标,以测定心室重构参数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5.45%与82.54%,χ2=5.40,P=0.02);治疗后,两组RVEDV、RVESV、LVMI、LVRI以及FGF23、MMP-9、Cys C、NF-κB均出现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1);两组Cat K、Lox-1、P选择素均出现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1);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片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明显下调老年AMI病人斑块稳定性指标,且能够有效抑制心室重构进程,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高血压病人认知功能与血压变异性关系的Meta分析

丁雯,张雪芳,陈雯 ,李冰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系统评价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中关于高血压病人认知功能与血压变异性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之日至2019年11月3日。获取文献并评价质量,提取数据并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涉及2 754例病人,发表年限至2019年。Meta分析结果发现,认知障碍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MD=3.54,95%CI(2.48,4.60),P<0.000 01]以及收缩压标准差[MD=2.20,95%CI(0.27,4.13),P=0.03]明显升高,舒张压变异系数[MD=2.43,95%CI(1.55,3.31),P<0.000 01]及舒张压标准差[MD=1.79,95%CI(0.80,2.79),P=0.000 4]高于非认知障碍组,同时认知障碍组24 h平均收缩压[MD=3.73,95%CI(0.92,6.53),P<0.009]与平均舒张压[MD=5.41,95%CI(0.42,10.40),P=0.03]均高于非认知障碍组,但晨峰收缩压下降值[MD=7.85,95%CI(-1.30,17.01),P=0.09]与晨峰舒张压下降值[MD=4.44,95%CI(-6.00,14.89),P=0.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高血压病人认知功能下降与血压变异性增大有关,临床医务人员应关注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防治研究。

细胞色素P450 3A5基因多态性对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药代动力学影响的Meta分析

李珍,王思扬,任健,朱园园,冯金鑫,张瑞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系统评价细胞色素P450 3A5(CYP3A5)基因多态性对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Wiley Online Library、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4月5日发表的有关CYP3A5基因多态性对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药代动力学影响的文献,提取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峰浓度(Cmax)、表观清除率(CL/F)和半衰期(t1/2)等药代动力学参数,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野生杂合子基因型(AA,*1/*1)、突变杂合子基因型(AG,*1/*3)和突变纯合子基因型(GG,*3/*3)的差异。结果 最终共纳入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涉及252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CYP3A5*1/*3突变杂合子型与CYP3A5*3/*3突变纯合子型相比,C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41,95%CI(-0.81, -0.00),P=0.05],基因型CYP3A5*1携带者与基因型CYP3A5*3携带者相比,CL/F[SMD=-0.41,95%CI(-0.71,-0.11),P=0.007]和t1/2[SMD=0.49,95%CI(0.21,0.77),P=0.000 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基因型对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CYP3A5基因多态性对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药代动力学存在影响,CYP3A5*3/*3突变型人群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L/F、Cmax减小、t1/2延长,代谢减慢。本Meta分析结果对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一定借鉴意义。

温脉活血化瘀方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病人再狭窄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梁风俊,杜菊梅,张磊,边莹,张文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温脉活血化瘀方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病人再狭窄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的临床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颅脑前循环狭窄病人117例按区划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69例),对照组采用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温脉活血化瘀汤。两组随访6个月,比较随访期间再狭窄发生率、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等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凝血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等次要指标。结果 ①观察组与对照组再狭窄率(2.08%与7.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治疗后观察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总积分、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可扩张度(DI)较治疗前上升,并高于对照组,脉搏波波速(Wv)、特性阻抗(Zcv)、外周阻力(Rv)、动态阻力(DR)、临界压(CP)较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②治疗后两组主症证候积分、次症证候积分、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DL评分较治疗前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病人在血管介入基础上辅以温脉活血化瘀方可有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对疾病相关症状、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等次要指标的改善更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帕金森病病人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黄姝绮,涂双燕,孙潇逸,彭蓉,梁燕,杨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病人焦虑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97例PD病人,收集情绪资料、一般资料及疾病特征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PD病人焦虑的因素。结果 43例(21.8%)PD病人发生焦虑。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OR=29.923,95%CI(6.709,133.462),P<0.001];患病前规律体育锻炼[OR=4.785,95%CI(1.624,14.100),P=0.005]、运动波动[OR=3.685,95%CI(1.206,11.263),P=0.022]、PD综合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OR=0.953,95%CI(0.910,0.998),P=0.041]、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OR=0.955,95%CI(0.922,0.989),P=0.010]、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OR=0.839,95%CI(0.736,0.957),P=0.009]为PD病人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焦虑在PD病人中较常见,若伴发抑郁、运动波动、在患病前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及病情严重均会增加焦虑的风险。

补肾法对照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系统评价

杨静,岳文华,王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系统评价补肾法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有关补肾法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11日,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EMbase、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等,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文献质量;运用RevMan 5.3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最终纳入14篇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计研究对象846例,其中补肾法组425例,多奈哌齐组421例。Meta分析结果示: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治疗3个月[MD=0.64,95%CI(0.07,1.20),P=0.03]、治疗6个月[MD=1.17,95%CI(0.15,2.20),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4,95%CI(-1.18,0.09),P=0.09],治疗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30,95%CI(-2.27,-0.33),P=0.009]。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表(ADAS-cog)评分治疗3个月[MD=-0.80,95%CI(-2.16,0.56),P=0.25]、治疗6个月[MD=-4.69,95%CI(-16.14,6.75),P=0.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疗效[RR=1.61,95%CI(1.24,2.10),P=0.000 3]和中医证候积分[MD=-4.70,95%CI(-8.97,-0.43),P=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补肾法有助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MMSE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优于多奈哌齐治疗,并且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对ADL评分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补肾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对ADAS-cog评分无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鹿红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杨天舒,瞿惠燕,戎靖枫,刘茜,周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鹿红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鹿红颗粒组、万古霉素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结扎冠状动脉,余3组手术方法相同。造模成功后,各药物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连续预处理5 d。观察各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及心肌组织、盲肠组织病理学情况,并对大鼠肠道微生物进行16 s高通量测序,观察各组大鼠菌群丰度与菌群构成差异。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纤维化面积增加,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鹿红颗粒组及万古霉素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降低,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增加,肠黏膜通透性改善;与鹿红颗粒组比较,万古霉素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结论 鹿红颗粒可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减少心肌纤维化面积,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大鼠肠道菌群有关。

芪丹利心丸减轻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凋亡的机制研究

刘珂珂,王帅,吴爱明,侯雅竹,娄利霞,吕梦,张冬梅,商洪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芪丹利心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丹利心丸组和卡托普利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术后给予相应药物或去离子水灌胃,治疗4周后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 2、Smad 3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局部存在明显断裂,TGF-β1、Smad 2、Smad 3蛋白表达升高(P<0.05),Bcl-2及Bcl-2/Bax降低,Bax、Caspase-9及Caspase-3升高(P<0.05或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丹利心丸组和卡托普利组心肌细胞排列相对整齐,TGF-β1、Smad 2、Smad 3表达降低(P<0.05),Bcl-2及Bcl-2/Bax升高,Bax、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也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芪丹利心丸能够减轻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改善Bcl-2、Bax及Caspase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丹参酮ⅡA通过NF-κB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

何德全,陈友权,王世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抑制脂多糖(LPS)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预实验筛选出脂多糖最佳的诱导浓度;采用最适浓度的脂多糖模拟HUVECs炎性损伤模型,通过CCK-8测定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对损伤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中VCAM-1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NF-α、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表达情况。结果 CCK-8检测脂多糖浓度为100 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47.5%,此时细胞的损伤适中,确定本实验诱导浓度为100 μg/mL(P<0.01);在0.1~5.0 μg/mL内,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能明显提高损伤后HUVECs细胞活性,但在10.0 μg/mL时,HUVECs细胞的增殖明显减少(P<0.05),因此,后续实验丹参酮ⅡA的浓度选择为5.0 μg/mL。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模型组HUVECs培养液中TNF-α、IL-1β、IL-6含量均增加(P<0.01),IL-10含量减少(P<0.01);与脂多糖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HUVECs培养液中TNF-α、IL-1β、IL-6含量均减少(P<0.05或P<0.01),IL-10含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刺激诱导HUVECs中VCAM-1的表达增加,也增加了平均荧光强度(P<0.001),丹参酮ⅡA组显示出对脂多糖刺激的抑制作用,即平均荧光强度降低(P<0.05);对照组细胞质中有弱VCAM-1蛋白荧光表达,脂多糖模型组细胞质中有强VCAM-1蛋白荧光表达,而丹参酮ⅡA组中VCAM-1荧光表达弱于脂多糖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模型组HUVECs中TNF-α、NF-κB蛋白表达均上调(P<0.01),IκBα蛋白表达下调(P<0.01),与脂多糖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HUVECs中TNF-α、NF-κB p65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IκBα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丹参酮ⅡA能够逆转脂多糖诱导的HUVECs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激活有关。

生大黄对脑出血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机制

谢作常,田少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究生大黄对脑出血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以180只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的方法,对其进行脑出血预处理,并给予不同剂量的生大黄。术后6 h、24 h、48 h、72 h、7 d采用Garcia评分量表检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PI3K的相对特异性抑制剂渥漫青霉素(WORT)处理后测定Akt 蛋白表达情况,同时评定脑含水量和血肿体积。结果 生大黄预处理能降低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WORT处理降低了生大黄诱导的脑出血大鼠Akt表达水平。此外,WORT不仅逆转了生大黄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还逆转了生大黄对减轻脑水肿,减少血肿体积的作用。结论 在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中,生大黄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部分神经保护作用。
综述与进展

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心力衰竭的研究概况

赵丹丹,瞿惠燕,杨天舒,张晓青,杨涛,周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国内外关于中药单体及复方制剂对肠道菌群干预心力衰竭的研究,揭示中药可以通过恢复肠道稳态、调节菌群的种类及代谢物水平起到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以期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心力衰竭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是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肠道菌群的失衡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药在调节肠道微生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的预防与治疗中。

NOD样受体蛋白3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相关进展

王玉珏,柳思源,陈瑜,张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介导相关信号通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相关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基于炎症的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提供理论及文献参考。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各阶段起重要作用。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研究进展

王群,林文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在心导管和心脏介入手术中发生的临时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心外膜心脏起搏术、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冠状动脉支架术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等导致的心脏损伤后综合征(PCIS)研究文献,发现PCIS是心脏介入手术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目前尚缺乏资料,提示随着心导管介入操作的日益增多,提高对PCIS的认识,有利于及早诊断和对症处理。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证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的疗效观察

陈铁军,呼明哲,李湘玲,张春伶,朱文叶,高俊杰,王肖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证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并行急诊PCI术、中医辨证属心血瘀阻证的住院病人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标准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疗程为7 d,并随访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和血瘀证积分的变化,检测治疗后0 h、8 h、16 h、24 h、72 h、7 d时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及治疗后72 h、7 d血浆脑钠肽水平,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有无重大并发症等安全性指标。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和血瘀证积分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血浆cTnI水平在PCI术后8 h较对照组上升缓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cTnI水平均在PCI术后16 h开始下降,治疗组在PCI术后16 h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CI术后24 h、48 h、72 h、7 d虽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脑钠肽在PCI术后72 h均较治疗前有上升,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两组病人脑钠肽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随访1个月,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西医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以改善心血瘀阻证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的中医临床症状和血瘀证积分,加速PCI术后病人心肌损伤物峰值下降的速度,减少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力衰竭标志物的表达,并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缺血性心肌病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高婷,车星星,侯清濒,贾永平,肖传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诺欣妥)对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缺血性心肌病病人心脏功能、药物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Ⅲ级的慢性射血分数减低缺血性心肌病病人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两组病人基础心力衰竭治疗基本相似,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诺欣妥药物治疗。观察两组药物干预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对比两组病人在药物干预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低血压、高钾血症、咳嗽、血管性水肿、肝肾功能异常),随访12个月病人心源性死亡率、再住院率和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结果 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出院时研究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治疗组LVEF、6MWT距离提高,LVEDD、LVESD、血NTproBNP水平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药物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个月期间死亡率、再住院率、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分别为2.5%、32.5%、5.0%,明显低于对照的11.3%、51.2%、16.3%(P<0.05)。结论 诺欣妥能提高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缺血性心肌病病人的心脏功能,安全性良好,可降低心源性死亡率、再住院率和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发生率,逆转心室重构,改善病人预后。

早发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丁平,姬宏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95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早发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进行尿酸水平检测、冠状动脉造影,计算Gensini积分,以发生病变的血管支数和Gensini积分反映早发冠心病严重程度,分析尿酸水平和早发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尿酸水平总体呈现增加趋势(F=9.735 , P<0.05)。随着Gensini积分逐渐增大,血清尿酸水平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16, 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之间呈正相关(r=0.761,P<0.05,R=0.579,回归方程Y=0.192X-53.947)。结论 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高尿酸血症可能参与早发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预测作用。

心肌声学造影对冠状动脉狭窄临界病变功能性评价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分析

吴美善,李江华,刘霞,刘华东,董少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对冠状动脉狭窄临界病变功能性评价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病人75例,且证实至少有1 支或多支冠状动脉某一节段狭窄50%~70%的病人。所有病人入院后行MCE检查,最终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进行对照观察,分析心脏结构、肾功能、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75例病人中CAG检出前降支单支病变36例,多支病变39例,75例病人中共81支血管证实为冠状动脉狭窄临界病变;经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检测FFR阴性56处(69.14%),FFR阳性25处(30.86%);分析MCE与FFR结果发现,FFR 25处阳性病变MCE亦均为阳性;FFR 56处阴性病变中,MCE阳性与阴性病变分别为26处与30处。FFR≤0.8组(阳性组)与>0.8组(阴性组)病人静息FFR值低于负荷FFR值,其中FFR阴性组病变病人中MCE阳性组的静息FFR值及负荷FFR值均低于MCE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R阴性组病变MCE阴性组与阳性组病人超声及各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E能够有效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状况,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临界病变功能性中应用价值较高,敏感性高。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清miR-126、IGF-1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李欣慰,张敏,刘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人血清miR12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人94例作为高血压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112名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检测血常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qPCR)测定血清miR126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GF1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水平升高(P<0.05),血压升高(P<0.05),白细胞计数、血糖、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血清中miR-126、IGF-1表达水平升高,且随高血压等级升高而升高(P<0.05)。与IMT正常组相比,IMT增厚组、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病人血清中miR-126、IGF-1表达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iR-126高表达、IGF-1高表达是老年高血压病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iR-126、IGF-1在老年高血压病人血清中均高表达,且与病人IMT厚度有关,是老年高血压病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不同民族高血压病人血清维生素D、Hcy、hs-CRP含量与高血压的关系探讨

田新潇,周白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汉族、藏族、回族高血压病人血清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病人354例,分为汉族高血压组(164例)、回族高血压组(96例)、藏族高血压组(94例)。另选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31名,分为汉族正常对照组(50名)、回族正常对照组(40名)、藏族正常对照组(41名)。探讨各组维生素D、Hcy、hs-CRP之间的含量关系。结果 ①汉族、回族、藏族高血压1级、2级、3级组与对应民族正常对照组比较,维生素D水平降低,Hcy、hs-C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回族高血压各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汉族高血压组、藏族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Hcy、hs-CRP水平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hs-CRP水平与高血压分级有关,与民族相关性较小。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程宏基,黄裕立,黄伟俊,李美君,童辉煜,申常造,谭宽,蔡福生,胡允兆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入院血糖值对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因急性心力衰竭住院的连续性病人512例,以入院血糖>7.53 mmol/L定义为血糖升高,并以此值为切点分组:A组为血糖≤7.53 mmol/L,B组为血糖>7.53 mmol/L。对临床资料中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死亡风险评分的差异。结果 入院时高血糖病人占49.2%;高龄(OR = 1.018)、高收缩压(OR=1.009)、低血钠(OR=1.612)、糖尿病(OR=2.530)、冠心病(OR=1.685)是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入院血糖升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高血糖病人(30 d、1年)死亡风险评分更高,血糖水平与30 d、1年全因死亡风险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高龄收缩压升高、低血钠、糖尿病、冠心病是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入院血糖升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入院血糖值对评价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病情的轻重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王静怡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用药规律分析

呼兴华,王静怡,李静,李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借助软件探索王静怡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王静怡门诊治疗PCIV处方153张,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TCMISS),采用软件集成的统计方法,分析处方用药的使用频次、关联性,并探索临床新处方。结果 对选出的153张处方进行统计,涉及98味中药,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共30味,居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天麻、炒白术、川芎、当归、桂枝,经王静怡主任医师判断,挖掘出6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处方。结论 王静怡主任医师治疗PCIV以脾虚痰瘀生风立论,多用祛风、健脾、养血、活血等药物,潜在新方组方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石红婷,董亚贤,钟高贤,原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影响。方法 选择197例脑梗死病人,其中阿司匹林组98例,氯吡格雷组99例,然后随机分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氯吡格雷组(A1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阿司匹林组(B1组)、丹红注射液+氯吡格雷组(A2组)、丹红注射液+阿司匹林组(B2组)。采用比浊法测定所有病人治疗前、治疗(14±3)d后PAR结果。结果 A1组有2例(4.0%)发生氯吡格雷抵抗(CR),A2组有9例(18.4%)发生C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有2例(4.1%)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R),B2组有8例(16.3%)发生A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1组与A2组比较及B1组与B2组比较,PA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PA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影响脑梗死病人的血小板聚集率,可降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的发生率。

电针穴位刺激联合自拟熄风通瘀开窍方治疗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赵少宁,张占鹏,王连军,刘德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电针穴位刺激联合自拟熄风通瘀开窍方治疗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10例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熄风通瘀开窍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各项指标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熄风通瘀开窍方联合电针穴位刺激应用于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病人临床治疗更具优势,在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平衡血脂水平等诸多方面效果确切。

筋膜手法干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文英华,武俊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筋膜手法干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加筋膜手法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MAS分级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MAS分级降低,FMA评分、BI评分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筋膜手法能缓解脑卒中后病人上肢痉挛程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针刺联合感觉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王晓蕾,刘向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感觉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病人8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病人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感觉刺激疗法。以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指数评价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快测仪检测全血黏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与ARA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中切、低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感觉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上肢功能障碍,促进全血黏度近期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低频经头穴rTMS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FMA评分、BI指数的影响

杨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低频经头穴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性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与头针治疗,观察组加用低频经头穴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改良版Ashworth量表(MAS)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6.08%与 82.35%,P<0.05),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低频经头穴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性偏瘫病人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对上肢痉挛程度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上肢运动功能。

血清尿酸及S100β水平对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张颖,张春丽,李璐,杨静,冉芳,王利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尿酸、S100β水平对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住院的脑小血管病病人70例,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组(40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30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血清尿酸和S100β水平,分析血清尿酸、S100β与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3组研究对象间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人群血清尿酸、S100β水平低于脑小血管病病人,认知功能正常组低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人群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脑小血管病者,认知功能正常组高于轻度认知障碍非痴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脑小血管病病人的尿酸水平与MoCA总分、注意力和计算力、抽象力、视空间和执行功能呈负相关(P<0.05),S100β水平与MoCA总分、视空间和执行功能、语言、命名、延迟回忆力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S100β是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尿酸、S100β水平在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病人中水平升高,是脑小血管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检测脑小血管病病人血清尿酸及S100β水平,早期进行干预,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穴位疗法联合Bobath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

王伟伟,邢勇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中医穴位疗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H)病人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11月收治的HIH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技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穴位疗法。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收集并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生活自理能力评分(FIM)、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出血病损评分(SIAS)、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NIHSS及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FIM、Barthel指数、SIAS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穴位疗法联合Bobath技术可促进HIH病人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血清PCT、HLA-DR水平对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赵璐,常明则,张格娟,殷艳玲,葛晗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单核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水平对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急性脑卒中发病后24 h内入院病人83例,根据7 d内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与非SAP组,收集所有病人入院时及入院7 d后血清PCT、HLA-DR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CT、HLA-DR的诊断价值,同时计算两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83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中26例发生SAP;入院时,SAP组病人血清PCT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占比、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SAP组(P<0.05),HLA-DR、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SAP组(P<0.05),两组单核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CT和HLA-DR水平与S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PCT、HLA-DR、PCT+HLA-DR预测SAP的AUC分别为0.809、0.789、0.861,PCT、HLA-DR的截断值分别为4.78 μg/L和68.31%,PCT+HLA-DR联合预测的AUC值高于PCT、HLA-DR单项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水平升高与HLA-DR降低均与脑卒中病人发生SAP有关,PCT、HLA-DR水平联合检测对预测SAP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物理因子康复疗法联合早期心理干预治疗腕管综合征合并焦虑的疗效观察

胡茜莹,覃亮,李灵芝,刘涓,崔彩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物理因子康复治疗联合早期心理干预治疗腕管综合征(CTS)合并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康复理疗科2016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CTS合并焦虑病人32例,根据病人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3例,采用物理因子治疗方案;观察组19例,在物理因子治疗基础上联合早期心理干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临床疗效、正中神经参数、肢体神经运动、感觉功能、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远端感觉潜伏期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肢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SAS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物理因子康复治疗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CTS病人临床症状,缓解焦虑情绪,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物理因子康复治疗。

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血清维生素B12、叶酸的关系

张方,李文杰,董永书,李晓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研究维生素B12、叶酸在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BPPV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老年BPPV病人179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者150例非BPPV老年病人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体质指数(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既往病史资料,测定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蛋白(Alb)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BMI、既往病史及SBP、DBP、FPG、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C、TG、L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DL、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是老年人发生BPPV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生素B12、叶酸在老年BPPV病人血清中表达下调,维生素B12、叶酸浓度是影响老年人BPPV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益气养血汤联合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病人脑神经递质水平和认知电位P300的影响

张文青,杜菊梅,颜江,李彩霞,梁风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益气养血汤联合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PD)病人临床症状、脑神经递质水平和认知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PD病人86例,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益气养血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UPDRS)得分、脑神经递质水平及P300潜伏期、波幅。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UPDRS评分、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降低(P<0.05),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水平、P300波幅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益气养血汤联合多奈哌齐可改善PD病人的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
理论探索

基于“督脉通于脑”理论探讨“通督益脑”法的形成及其治疗中医脑病的实践意义

刘宏伟,焦雪蕾,刘晶晶,李长聪,张小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分析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在解剖经络联络、生理病理联系及现代生物学、影像学等方面的文献,发现督脉与脑联系密切,归纳出“督脉通于脑”理论,在此理论上提出“通督益脑”法治疗中医脑病,阐释其内涵和形成,分析目前治疗中医脑病的实践应用意义,从而为中医脑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从肝主疏泄论治郁证

宋晓晓,侯阳波,白宇,朱晓艳,何立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抑郁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该病损害大脑,减少人的认知功能,降低生活水平,并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郁证主要跟肝主疏泄功能失常有关,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故而形成郁证;气郁日久化火,形成火郁;气机不畅,木郁乘土,影响脾主运化功能,脾失运化,湿聚成痰,痰气郁结,阻滞胸咽,郁证亦生;故在治疗上,以疏肝解郁为主,兼以调畅气机、清肝泻火、行气化痰等。在疏肝解郁治疗过程中注重健脾治疗。
经验交流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致非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1例报道

朱杰,储岳峰,胡文杰,钱福东,周鑫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病人,女,51岁,因“突发胸痛伴晕厥2 h”急诊入院,病人入院前2 h突发心前区疼痛,位于胸骨后,手掌大小范围,无明显界限,程度较剧,有胸闷、大汗,向左肩、左臂内侧放射,持续30 min以上不能缓解,伴烦躁不安,并出现晕厥1次,约3 min后意识自行转清,呼叫“120”入我院急诊科,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Ⅱ、Ⅲ、aVF、V7~V9导联ST段抬高,Ⅰ、aVL导联ST段压低,心率45次/min,拟诊“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收住心内科。入院时急诊18导联心电图见图1。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史,否认结缔组织病、遗传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检:血压90/62 mmHg(1 mmHg =0.133 kPa),神清,精神欠佳,口唇轻度发绀,伸舌居中,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51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心肌酶谱:肌酸激酶2 520.00 U/L,肌酸激酶同工〖CM(23〗酶225.50 U/L,乳酸脱氢酶561.00 U/L,肌钙蛋白I24.92 μg/L,肌红蛋白242.00 μg/L。血生化指标:尿素5.93 mmol/L,肌酐41.0 μmol/L,β-2微球蛋白1.30 mg/L,血钾4.46 mmol/L,血钠138.5 mmol/L,总胆固醇3.75 mmol/L,三酰甘油0.62 mmol/L,血糖6.53 mmol/L,C-反应蛋白1.10 mg/L,总蛋白70.10 g/L,白蛋白40.00 g/L,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09.00 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00 U/L。

周绍华教授应用养血和血法治疗神经系统痛证经验分析

张晓晖,祁江峡,刘洋,童晨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分析周绍华教授治疗神经系统痛证经验,发现周绍华教授对于素体亏虚或老年病人,针对肝经阴血不足、肝阳夹风内扰、兼夹瘀血阻滞之病机,在临床中常以“养血和血、通络止痛”为基本治则,并应用四物汤加味治疗,每每取得良好疗效。

从《伤寒杂病论》探析心房颤动辨治规律

冯琳琳 ,纪文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论述《伤寒杂病论》治疗“悸”,并结合临床探讨应用经方治疗心房颤动的经验。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属于中医“心悸”的范畴,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目前西医治疗仍存在很多局限。《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了本病的中医病名,称之为“心动悸”“心中悸”“心下悸”“悸”;对于心悸的治疗散见在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