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2期 刊出日期:2021-01-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速效救心丸对比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林 泉,徐凤芹,马晓娟,张 淼,李丹丹,王 哲,殷惠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系统评价速效救心丸对比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数据库,纳入速效救心丸对比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0月30日。由两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纳入6项RCT,共651例心绞痛急性发作病人。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37,95%CI(0.20,0.69), P =0.002];两组心绞痛改善率[RR=1.00,95%CI(0.94,1.06), P =0.97] 和心电图改善率[RR=0.94,95%CI(0.84, 1.05), P =0.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片在心绞痛急性发作的治疗方面疗效均较好,但速效救心丸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好。

参附强心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证据概述

姚红旗,张 璇,赵 婷,任晓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系统评价参附强心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证据评价。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至 2019年3月,搜集参附强心丸联合西药常规与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及纳入文献,提取病人一般资料、干预措施、观察指标及不良反应等信息,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 共纳入5项研究,涉及421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附强心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心力衰竭可提高左室射血分数[WMD=4.39,95%CI(2.80,5.98), P <0.000 01]、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WMD=-2.79,95%CI(-3.67,-1.92), P <0.000 01]、降低B型利钠肽( P <0.05)、提高6 min步行距离[WMD=40.62,95%CI(6.98,74.25), P =0.02]、改 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积分[WMD=-6.83,95%CI(-8.76,-4.90), P <0.000 01]、改善中医证候[RR=1.40,95%CI(1.18,1.66), P =0.000 1],疗效均优于西药常规治疗,证据评级为低质量; 可降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SMD=-0.71,95%CI(-0.92,-0.50), P <0.000 01],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证据评级为中等质量。 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参附强心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进一步改善病人症状和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但临床证据质量偏低。

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支架 植入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防治效果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张 华,袁义强,厉 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观察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支架植入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防治效果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9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AMI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术前均给予替格瑞洛,对照组术后给予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研究组术后给予替格瑞洛与西洛他唑,连续应用1年。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分析仪检测两组术后1 d、15 d、30 d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及最大聚集率(MPAR);随访统计术后1年期间出血事件、主要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狭窄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刻ADP途径诱导的 血小板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后1 d ADP途径诱导的MP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研究组术后15 d、30 d MPAR 均高于对照组 ( P <0.05);两组术后15 d、 30 d 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术后1 d( P <0.05),MPAR低于术后1 d( P <0.05),而术后15 d与30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主要出血、轻微出血及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与24.44%, P <0.05);两组术后1年内心功能恶化、非致死性AMI等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术后1年内复发心绞痛、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6.67%,4.44%)均低于对照组(20.00%,17.78%, P <0.05)。 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有助于改善AMI病人支架植入术后血小板功能,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且有助于降低复发心绞痛及支架内再狭窄风险。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肾降压方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杨晓忱,张 云,刘咏梅,王 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补肾降压方是临床基于补肾治则治法而形成的降压验方,其降压效果显著,但具体作用机制不明,探讨补肾降压方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方法 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搜索、筛选补肾降压方药物活性成分,运用 Pharm Mapper预测其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补肾降压方活性成分-靶点相互关系网络。在Drugbank数据库和TTD数据库中以“hypertension”为关键词搜索疾病相关靶点,通过DAVID进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补肾降压方靶点,探究补肾降压方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 结果 得到补肾降压方活性成分93个,核心靶标566个,其中直接靶标50个,如肾上腺素受体、腺苷受体、内皮素受体、一氧化氮合酶、葡萄糖激酶等;涉及机制包括调节血管内皮功能、调节钙钠离子转运、调节糖脂代谢等。 结论 补肾降压方通过参与血管舒张、调节离子转运、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机体代谢等,参与病理过程不同环节,进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为阐释该方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山西省五寨县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李瑞祺,鞠建庆,刘 玥,王 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分析山西省五寨县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危险因素,为贫困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中医药特色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以山西省五寨县199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男126例,女73例,年龄29~90岁,采用预先制定的调查问卷筛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收集病人的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和分类,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结果 199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阴虚质25例(12.56%),阳虚质16例(8.04%),血瘀质48例(24.12%),痰湿质33例(16.58%),湿热质21例(10.55%),气郁质14例(7.04%),气虚质42例(21.11%)。痰湿质人群的体质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体质人群,湿热质人群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其他体质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山西省五寨县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依次为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基于中医体质进行心血管病早期综合干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人参-钩藤药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郭经奇,李 莹,任雯庆,薛振宇,范吉林,张世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人参-钩藤药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成分的靶基因及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药数据库检索人参-钩藤药对的化学成分和靶基因,以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条件筛选药对的潜在有效成分,并通过TCMSP数据库预测药对的潜在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寻找到潜在靶点相对应的人类基因名称,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原发性高血压的疾病靶点,与药对的潜在靶点相映射,绘制韦恩图,将映射找到的有效成分的靶基因导入Cytoscape 3.7.2构建疾病-药对-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选出核心靶标,最后将人参-钩藤药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 共获得人参-钩藤药对46个有效成分和176个有效靶点。GO分析发现,主要途径有调控核受体活性、转录因子活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主要通路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 结论 人参-钩藤药对通过多种靶点、多种途径、多种信号通路协同发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为进一步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

针刺泻法对高血压中医证候及血清NO、ET-1水平的影响

陈颖哲,刘 巍,张天宇,郭菲宇,褚福永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针刺泻法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针刺泻法组、针刺留针组及假针刺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进行常规西药降压治疗,3组分别用不同的手法针刺太冲穴,均以28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及血清NO、ET-1水平变化。 结果 治疗后,针刺泻法组与针刺留针组均较假针刺组降压效果更明显( P <0.05),针刺泻法组较针刺留针组降压效果更明显( P <0.05);治疗后,针刺泻法组及针刺留针组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假针刺组( P <0.05);治疗后,针刺泻法组与针刺留针组血浆ET-1和血清NO水平与假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针刺留针组比较,针刺泻法组血清NO水平升高更明显( P <0.05)。 结论 针刺太冲穴治疗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人降压效果、中医证候及血清ET-1、NO水平,其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双向调节密切相关。 关键词: 高血压;针刺泻法;太冲穴;一氧化氮;内皮素-1;中医证候〖HT〗 〖WT〗 〖WT5HZ〗doi: 10.12102/j.issn.1672-1349.2021.02.007 〖HT〗 〖HJ*3〗〖WT5"《Helvetica》〗 Influences of Reduction Methods of Acupuncture on TCM Syndrome,Serum NO and ET-1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CHEN Yingzhe,LIU Wei,ZHANG Tianyu,GUO Feiyu,CHU Fuyong Bei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1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Wei〖HJ〗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eduction methods of acupuncture on clinical efficacy,TCM syndrome,and the levels of nitric oxide(NO) and endothelin-1(ET-1)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cupuncture reduction group,acupuncture retained group,and sham-acupuncture group,with 20 patients in each group.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acupunctured the "Taichong point" by different methods.All three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28 day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determined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and 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TCM syndromes,and serum NO and ET-1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in acupuncture reduction group and acupuncture reta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sham-acupuncture group( P <0.05),and the improvement was more obvious in acupuncture reduction group than that in acupuncture retained group( P <0.05).The curative effect of TCM syndrome in acupuncture reduction group and acupuncture reta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sham-acupuncture group( P <0.05). The serum NO and ET-1 levels in acupuncture reduction group and acupuncture reta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sham-acupuncture group( P <0.05).Compared with acupuncture reduction group,the serum NO leve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cupuncture reductio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Taichong point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antihypertensive effect,TCM syndrome,and serum indicators,and the acupuncture reduction was better than the acupuncture retention.The mechanism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idirectional regul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归脾汤加减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

冯浩欣,张 莹,惠泽民,赵福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系统评价归脾汤加减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按照改良Jadad量表和Cochrane手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偏倚风险评估,运用Rev Man5.2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1 200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归脾汤加减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临床症状改善[OR=5.05,95%CI(3.46,7.37), P <0.000 01]、心电图改善[OR=4.46,95%CI(2.34,8.50), P <0.000 01]、中医症状积分[MD=-3.89,95%CI(-4.41,-3.36), P <0.000 01]均优于对照组(单纯美托洛尔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6,95%CI(0.21,0.99), P =0.05]。 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在应用美托洛尔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归脾汤较单纯使用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更好的有效性。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消渴胸痹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探究

单晓琳,张 军,孙辰莹,刘立壮,方 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究消渴胸痹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 方法 收集163例门诊消渴胸痹病人的中西医相关临床资料。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取提取数据源、症状排序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观察消渴胸痹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 结果 163例消渴胸痹病人中证素分布,气虚95例(58.28%),阴虚85例(52.15%);女性气滞证多于男性( P <0.05),男性痰湿证多于女性( P <0.05),超重及肥胖病人痰湿证比例高( P <0.05),病人早期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证为主,中晚期血瘀比例增加。 结论 结合消渴胸痹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气阴两虚是消渴胸痹的基本病理基础,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大及病程的延长,气滞、血瘀、痰湿证增多。早期应以滋阴、益气、健脾为基础;中后期重视祛瘀、理气、祛湿。对不同发病人群应根据其发病特点因人制宜,辨证施治。
基础医学论著

冠心舒通胶囊干预NF-κB信号通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

张丹丹,孙玉婵,路迎冬,方旭琴,曲 艺,崔向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观察冠心舒通胶囊是否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控制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方法 选取16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饮食;选取48只6~8周龄雄性同系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至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杀死3只,油红O染色,脂质斑块形成,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冠心舒通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5只。冠心舒通组给予冠心舒通胶囊0.41 g/(kg·d)灌胃,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5 mg/(kg·d)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灌胃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主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中TNF-α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升高(〖QX(Y10〗P〖QX)〗<0.01),主动脉组织中NF-κB p65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QX(Y10〗P〖QX)〗<0. 01);与模型组相比,冠心舒通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降低(〖QX(Y10〗P〖QX)〗<0. 01),主动脉组织中NF-κB p65蛋白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QX(Y10〗P〖QX)〗<0. 01)。 结论 冠心舒通胶囊对ApoE-/-小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及相关炎性因子(IL-6、TNF-α)的表达,发挥抗炎、抗动脉硬化作用有关。

丹参提取物对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白冬阳,张丽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观察丹参提取物对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选取Wistar雄性大鼠50只,建立心力衰竭模型,其中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低剂量组(0.1 mL/kg)、中剂量组(0.3 mL/kg)、高剂量组(0.5 mL/kg)各10只,比较各组动脉收缩压(SA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 心肌病理组织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检测Col Ⅰ、Col Ⅲ、 p53、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HR、LVSP、SAP、MAP均升高,ColⅠ、ColⅢ、 心肌细胞凋亡率、p-ERK、p-JNK均降低,假手术组、中剂量组p53 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假手术组相比,低剂量组、高剂量组HR、LVSP、SAP、MAP降低,ColⅠ、Col Ⅲ、心肌细胞凋亡率、p53、p-ERK、p-JNK升高( P <0.05)。假手术组与中剂量组HR、LVSP、SAP、MAP、ColⅠ、Col Ⅲ、心肌细胞凋亡率、p53、p-ERK、p-JN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高剂量组、低剂量组HR、LVSP、SAP、MAP低 于中剂量组( P <0.05),ColⅠ、 ColⅢ、心肌细胞凋亡率、p53、p-ERK、p-JNK高于中剂量组( P <0.05)。 结论 丹参提取物能改善大鼠心功能,通过调控p53、p-ERK、 p-JNK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滋膵通脉饮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

吴刚强,毛 叶,温小凤,谭 军,卜献春,朱胜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滋膵通脉饮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 方法 7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后抽取符合2型糖尿病模型的大鼠40只,根据其血糖值进行分层后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滋膵通脉饮高剂量组、 滋膵通脉饮低剂量组、依那普利组,每组10只。实验动物于每天上午灌胃,滋膵通脉饮高剂量组灌服17.60 g/kg,滋膵通脉饮低剂量组灌服8.80 g/kg, 依那普利组按照0.42 mg/kg灌胃,灌胃量为1 mL/100 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同等容积的蒸馏水;每日1次,共用药4周。4周后称取大鼠体重,测定大鼠血糖、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心脏指数、左室指数。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结构改变。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QX(Y10〗P〖QX)〗<0.01),血糖、FINS和HOMA-IR明显升高(〖QX(Y10〗P〖QX)〗<0.01)。与模型组比较,滋膵通脉饮高剂量组和滋膵通脉饮低剂量组大鼠体重明显上升(〖QX(Y10〗P〖QX)〗<0.01),滋膵通脉饮高剂量组、滋膵通脉饮低剂量组血糖、FINS和HOMA-IR明显降低(〖QX(Y10〗P〖QX)〗<0.05或〖QX(Y10〗P〖QX)〗<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脏指数和左室指数明显升高(〖QX(Y10〗P〖QX)〗<0.01);与模型组比较,滋膵通脉饮高剂量组、滋膵通脉饮低剂量组和依那普利组心脏指数和左室指数明显降低(〖QX(Y10〗P〖QX)〗<0.05或〖QX(Y10〗P〖QX)〗<0.01)。 结论 滋膵通脉饮能降低糖尿病心肌病大鼠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还能改善心肌重构。

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机制研究

徐 慧,董昌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研究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对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HR分为4组:针刺组、天麻钩藤饮组、针刺+天麻钩藤饮组、模型组,每组10只。检测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的血压、神经肽Y(NPY)和内皮素-1(ET-1)水平。 结果 ①血压变化方面:治疗2周、治疗4周时,针刺+天麻钩藤饮组较针刺组、天麻钩藤饮组血压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2周时,天麻钩藤饮组、针刺+天麻钩藤饮组较模型组血压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4周时,针刺组、天麻钩藤饮组、针刺+天麻钩藤饮组较模型组血压下降更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②NPY及ET-1变化方面:针刺+天麻钩藤饮组NPY、ET-1水平较针刺组、天麻钩藤饮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针刺组、天麻钩藤饮组、针刺+天麻钩藤饮组NPY水平较模型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天麻钩藤饮组、针刺+天麻钩藤饮组ET-1水平较模型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对于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比单独应用针刺或天麻钩藤饮更加显著,两者联合应用可能存在协同效应,这种效应的发挥可能与血清NPY和ET-1的降低有关。

疏血通注射液抗血小板活化作用机制研究

马璐璐,张璐莎,李春晓,张丽媛,杨文杰,方乐玉,王倩怡,陈 璐,王 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建立缺氧及氧化应激模型,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制备SD大鼠血小板悬液,建立1%O2诱导缺氧模型和500 μmol/L过氧化氢诱导氧化应激模型。将血小板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疏血通注射液低浓度组、疏血通注射液中浓度组、疏血通注射液高浓度组。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62p 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和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的磷酸化蛋白表达;CM-H2DCFDA染色并检测血小板活性氧(ROS)的释放,观测血小板在纤维蛋白原上的黏附情况。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疏血通注射液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在纤维蛋白原上的黏附以及ROS的释放。同时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抑制血小板CD62p的表达并抑制ERK5、P70S6K的磷酸化。 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能通过ERK5/P70S6K信号通路抑制血小板聚集、黏附、释放,从而抑制血栓形成。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脑脉通治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制研究

王 静,邹荣成,汪 捷,罗 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脑脉通治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脑脉通组与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和聚集肽Aβ25~35 制备老年痴呆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盐酸多奈哌齐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0.85 mg/(kg·d)灌胃,脑脉通组给予脑脉通复方制剂1.50 g/(kg·d)灌胃,联合用药组同时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和脑脉通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50 mL/(kg·d) 灌胃,持续灌胃8周。分别于给药前、给药1周、3周、5周和8周时测定血清糖萼损伤标志物(Syndecan-1、硫酸乙酰肝素)水平。于给药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检测脑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IL)-6、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脑脉通组和联合用药组脑组织海马神经细胞排列恢复一定的规律性,数量增多。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脑脉通组与联合用药组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QX(Y10〗P〖QX)〗<0.05或〖QX(Y10〗P〖QX)〗<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和脑脉通组BDNF、NGF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用药组BDNF、NGF表达水平升高(〖QX(Y10〗P〖QX)〗<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和脑脉通组在灌胃5周时,联合用药组在灌胃3周时,血清Syndecan-1和硫酸乙酰肝素水平降低(〖QX(Y10〗P〖QX)〗<0.05)。 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与脑脉通联合用药对老年痴呆大鼠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糖萼、抑制炎症反应,进而修复海马神经组织和提高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实现的。
·综述与进展·

线粒体自噬对心力衰竭的作用及相关中药研究进展

李伟利,王晓平,张雪峰,邵明燕,陈 旭,马 林,张 倩,李 春,王 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心力衰竭时线粒体自噬的发生发展及其分子机制进行系统梳理,并总结目前中药干预线粒体自噬缓解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为中药治疗心力衰竭提供新的研究环节。

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赵晨晖,甄 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5种生物制剂在治疗银屑病过程中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参考。

基于c-ring探讨活血化瘀法经ATP5G1改善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孙大伟,冯丽莎,吴晓翠,杨 旭 ,杨 希,索艳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基于c-ring的微观结构,通过分析ATP合酶F0复合体C亚基1的作用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法改善心力衰竭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与高血压

黄明艳,陈可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构成、转导途径及其在高血压及相关靶器官损害中的作用机制,并阐述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旨在为高血压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

Ca2+/CaN/NFATc信号通路及其抑制剂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朱明利,唐 碧,康品方,张先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Ca2+/钙调磷酸酶(CaN)/NFATc信号通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依据。

烟雾病的中西医分型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于蓬勃,王晓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烟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病机、临床症状、中医分型及中西医治疗方法,为烟雾病临床治疗及预后改善提供参考。

中药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现状与对策

陈 昕,薛金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近10年调脂中药分类、疗效评估、作用等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中药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思路与选择。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研究进展

张道邹,魏子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病机制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方法与分类、来源及其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以期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在临床上的早期筛查及有效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法。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中西医结合方案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

黄满花,李焕梅,丁丽娜,李国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中西医结合方案干预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强化组与普通组,每组30例。强化组2例、普通组4例因资料较少,设置为失访,未纳入分析。强化组病人给予发放《中西医结合心衰知识手册》和每日症状记录本,出院后进行规律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家访、医患沙龙等。普通组仅按目前住院或门诊常规处理模式进行。 结果 强化组病人随访期间再住院率、再住院次数、干预前后中医四诊计分差值、明尼苏达生存质量评分及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强化组出现再入院事件的概率为常规组的0.208倍[OR=0.208,95%CI(0.054,0.805), P =0.023],血清肌酐水平为有无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85,95%CI(0.974,0.996), P =0.010]。 结论 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加强自我管理能力中西医结合方案干预的效果较显著,可降低再住院率和再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血清肌酐水平为有无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叶 丛,张 波,滕丽峰,王裕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液流变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末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130例行PCI治疗的AMI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对照组PCI术前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血清指标、心功能和心肌核素显像结果。 结果 治疗后,两组静息灌注总积分(SRS)、总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TP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 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NT-proBNP、 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SRS、TPD、LVEDD、LVESD、FS、 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NT-proBNP、 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 P <0.05), 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 P < 0.01)。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AMI病人PCI术后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及心肌细胞损伤,降低血液黏稠度,进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

从炎症及氧化应激角度观察真武汤加减对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心肌重构的影响

肖 晓,倪健俐,麻志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从炎症及氧化应激角度观察真武汤加减对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心肌重构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参桂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真武汤加减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症状积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上下径(RAD)、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 结果 两组总症状积分、Hcy、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LAD、RAD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从炎症及氧化应激角度观察发现西医基础治疗联合真武汤加减可改善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病人临床症状,降低Hcy、hs-CRP、IL-6水平,改善心肌重构,提高临床疗效。

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H-FABP、cTnI检测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韩 静,胡文江,白 蓉,陈 静,王万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cTnI)检测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左心功能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确诊为CHF的住院病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7例,Ⅱ级22例,Ⅲ级18例,Ⅳ级15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受试者左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及二尖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FABP、cTnI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血清H-FABP、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H-FABP、cTnI水平对CHF病人心功能分级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LVEDV、SV、CI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心功能Ⅰ级、Ⅱ级比较,心功能Ⅲ级、Ⅳ级CHF病人LVEF降低,LVEDD、LVESD、LVESV、E/A水平升高(P<0.05)。CHF病人血清H-FABP、cTnI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增加升高( P <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LVEF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P<0.05),LVEDD、LVESD、LVESV、E/A、血清H-FABP、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LVEF、E/A、H-FABP、cTnI是预测CHF病人心功能分级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估CHF病人左心功能,联合检测血清H-FABP、cTnI对CHF病人心脏分级有一定预测价值。

NLR、MVP检测在STEMI病人临床结局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陈晓苏,刘春影,骆 骅,钟思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检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临床结局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将220例STEMI病人按照NLR的不同将病人分为高NLR组(144例)和低NLR组(76例),按照MPV的不同分为高MPV组(70例)和低MPV组(150例),比较不同NLR和不同MPV病人之间临床资料,并比较不同NLR和不同MPV病人之间院内、院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高NLR、高MPV对院内、院外MACE的预测价值。 结果 高NLR组吸烟率、血B型利钠肽(BNP)、血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低NLR组(P<0.05),高MPV组血小板计数低于低MPV组(P<0.05),血BNP、血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低MPV组(P<0.05)。高NLR组院外MACE发生率高于低NLR组(P<0.05),院内MACE发生率与低NL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高MPV组院内、院外MACE发生率均与低MP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高血压、 吸烟等传统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后,高NLR是STEMI 病人出院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高NLR是STEMI病人院外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STEMI病人预后评估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CYP2C19中间代谢型ACS病人PCI术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随访结果分析

郭完计,曹 涵,原庆丹,陈 康,秦中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山西省晋城地区人群中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服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的随访结果。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7月在晋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术后确诊的ACS病人527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入组ACS病人327例,根据CYP2C19的基因型监测结果,将309例中间代谢型病人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3组:替格瑞洛组(90 mg,每日2次)、氯吡格雷加量组(150 mg,每日1次)和氯吡格雷组(75 mg,每日1次),每组103例。于服药后1个月及6个月随访并比较各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及呼吸困难的发生情况。 结果 PCI术后1个月、6个月氯吡格雷组MACE发生率高于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加量组(P<0.05),氯吡格雷加量组与替格瑞洛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且3组病人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ACS病人PCI术后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降低短期内临床MACE发生率,且不明显增加病人出血及呼吸困难的风险。

不同心功能状态对二尖瓣置换术后效果的影响

张胜美,杨新卫,梁法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不同心功能状态二尖瓣狭窄病人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 年10月—2019 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4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程中病人出现的心功能最差状态将所有病人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59例,心功能Ⅲ级组62例,心功能Ⅳ级组25例。记录所有病人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不同心功能状态二尖瓣狭窄病人二尖瓣置换术后围术期效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影响二尖瓣置换术后效果的因素。 结果 3组术前一般资料(除左室射血分数、左房血栓及心房颤动、栓塞病史外)、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心功能Ⅳ级组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心功能Ⅱ级组,呼吸机辅助时间长于心功能Ⅱ级组和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术后引流量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和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Ⅳ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心功能Ⅱ级组的5.895倍( P =0.019)。 结论 心功能状态越差,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越高,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中度及以上的病人,一经确诊,应尽早干预,严密监测心功能,对于心功能Ⅱ~Ⅲ级的病人应尽早手术,解除梗阻,降低左心房压力,防止心功能恶化。

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重症脓毒症心肌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Lac、s CD14、s CD163水平的影响

董照刚,郑喜胜,冯永利,常新会,白 斌,刘 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重症脓毒症心肌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乳酸(Lac)、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 CD14)及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63(s CD163)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重症脓毒症心肌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1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rh-BNP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 h、48 h、72 h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功能指标[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功能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尿量、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及血清Lac、s CD14、s CD163的水平;比较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28 d病死率。 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不同时刻心 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两组心率呈降低趋势,MAP呈升高趋势(P<0.05)。治疗后联合组不同时刻LVEF及治疗48 h、 72 h CI均高于对照组(P<0.05),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不同时刻CI、LVEF均升高,对照组治疗48 h、72 h CI、LVEF均升高,两组治疗不同时刻LVEDD均降低;与治疗24 h比较,联合组治疗48 h、72 h CI、LVEF升高;对照组治疗48 h、72 h LVEF及治疗72 h CI均升高;两组治疗72 h LVEDD降低( P 均<0.05)。与治疗48 h比较,联合组治疗72 h CI升高,两组治疗72 h LVEF均升高( P 均<0.05)。治疗后两组APACHE Ⅱ评分及血清Lac、s CD14、s CD16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 联合组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药物所致肝肾功能损伤、过敏反应等不 良反应;联合组28 d病死率为12.20%,低于对照组的26.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rh-BNP有助于改善重症脓毒症心肌病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缩短康复进程,减少无氧代谢,降低血清脓毒症标志物Lac、s CD14、s CD163水平,改善预后。

右归丸加减治疗2型心肾综合征心肾阳虚证的疗效观察

李 娜,戴小华,刘 毅,孙冬丽,黄 红,刘英杰,刘玉霞,陈 东,刘善伟,王 浩,张 宸,李 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右归丸加减对2型心肾综合征心肾阳虚证病人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3例2型心肾综合征心肾阳虚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规范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规范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右归丸加减,4周为1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心悸胸闷、畏寒怕冷、肢体浮肿、腰酸尿少症状评分及肌酐(Scr)、脑利钠肽(BNP)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采用右归丸加减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2型心肾综合征心肾阳虚证,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减轻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Scr、BNP水平,疗效确切。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杨一格,胡元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参数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9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42例,根据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病人分为两组,合并2型糖尿病组239例,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403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参数,并分析其与糖尿病的相关性。 结果 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24 h舒张压变异性、白天舒张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负荷均大于合并2型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与24 h舒张压变异性、白天舒张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负荷、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呈负相关,与尿素氮(BUN)水平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天舒张压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关系最密切。 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舒张压变异性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在临床诊疗中,应重视控制病人舒张压水平,尤其关注白天舒张压变异性,从而进一步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改善心脑血管病的预后。

呼吸调节对血压变异性和血压的影响

竺英祺,沈仲元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呼吸调节对血压变异性和血压的影响。 方法 对53名血压正常者和40例原发性1级高血压病人进行3组不同频率的呼吸调节训练(16次/min、12次/min和 8次/min),同步记录呼吸、心电、血压波形信号。 结果 同一呼吸频率下两组呼吸、血压即时变异性(BPIV)、心率变异(HRV)的中心频率具有高度相关性,且随着呼吸频率降低,呼吸峰左移,中心频率数值降低;高血压病人在3组呼吸调节训练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 结论 可通过BPIV来研究呼吸调节作用于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控,减慢呼吸频率能增加迷走神经张力,使交感-迷走平衡移向迷走神经。缓慢深长的呼吸训练可控制血压变化,降低心血管风险,是早期干预高血压的一种简便易操作的非药物方法。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复发性脑梗死病人梗死灶面积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研究

薛庆华,胡 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颈动脉斑块与复发性脑梗死病人梗死灶面积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复发性脑梗死病人作为复发组,将病人按复发梗死灶面积大小分为3组:大面积组55例、小面积组48例以及腔隙性梗死组17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初发性脑梗死病人60例作为初发组。比较各组血浆FIB水平、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颈动脉超声检测病人的颈动脉斑块情况,记录颈动脉斑块性质、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复发组与初发组年龄、高血脂、高血压、血浆FIB水平及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大面积组、小面积组、腔隙性梗死组血浆FIB水平均大于初发组( P <0.05)。大面积组、小面积组、腔隙性梗死组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均以混合斑块多见。3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均以多发斑块最多见,大面积组多发斑块发生率高于腔隙性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大面积组CSS评分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 P <0.05)。 结论 血浆FIB水平和复发性脑梗死的梗死灶面积有一定关系,存在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多发斑块者可能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应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急性脑梗死病人阿司匹林抵抗与血小板miR-223的相关性研究

陈 彭,黄永锋,赵 斌,张 宏,薛亚妮,朱 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病人外周血中miR-22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 方法 将5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两组miR-223的表达水平;利用全血电阻法将病例组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和阿司匹林敏感组,分析两组外周血中miR-223的表达差异。 结果 急性脑梗死病人外周血中miR-223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 1);阿司匹林抵抗组较阿司匹林敏感组外周血中miR-223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 1) 。 结论 miR-223的高表达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以及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沪西北地区人群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侯阳波,白 宇,程记伟,李国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沪西北地区人群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防治急性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50例为病例组,15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运动锻炼、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高总胆固醇可能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饮酒、无运动锻炼、高总胆固醇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饮酒、高总胆固醇、无运动锻炼是沪西北地区人群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阿加曲班抗凝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宋翠云,刘 扬,侯丽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究阿加曲班抗凝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病人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两组均给予降血压、降血糖、降颅内压、他汀类药物降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抗(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加曲班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血清指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 照组(p<0.05);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血红蛋白(Hb)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除头晕、恶心、困倦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 阿加曲班抗凝治疗能有效改善进展性脑梗死病人临床症状,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理论探索

基于玄府理论对代谢疾病治疗的展望

王婷婷,胡 影,陈兴娟,冯 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玄府一词出于《黄帝内经》,意指“汗孔”。其涵义在金元时期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得到延伸扩展,意指遍布人体周身内外的一种细微结构。结合古今研究,可概括出玄府具有4个生理特性:遍布周身、结构细微、主司开合、以通为用。诸多病变的产生皆与玄府郁闭有关。玄府理论是中医病机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多学科的治疗有指导作用。虽然在金元时期就已经有了对于玄府的详细描述,但是关于玄府的论述在后世医学典籍中并不多,直到近现代有关玄府的研究才逐渐增多,逐渐得到医家的重视。目前对玄府理论的研究尚不成熟,但是在现代研究中逐渐得到医家的认识,玄府与眼病、鼻病、皮肤病、脑病等多科疾病均有关联,以玄府为基础立论辨证,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为其与气血津液的关系密切,现代医家认为其与人体代谢之间有较大的联系,从玄府入手,治疗代谢疾病,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从历史渊源、现代研究进展对玄府的认识进行了一些提炼,在此过程中,结合临床,对于从玄府角度治疗代谢疾病产生了一些思考。
经验交流

伴随席汉氏综合征及低钠血症的继发性颞叶癫痫1例报道

周小婉,刘海英,李昆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2019年6月14日,病人因“阵发性腹部上升感伴恶心呕吐、腹泻3 d”再次住院治疗。现病史:病人自觉阵发性腹部燥热不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升已而返,每次发作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恶心呕吐,腹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便质稀,每日5~6次,无发热,无肢体抽搐及意识丧失等症。既往史同前。血压125/80 mmHg,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精神一般,言语清晰,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大致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无眼震,无复视,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口角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双侧深、浅感觉对称,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尚稳准。双侧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49次/min。血液生化指标:血钠126.3 mmol/L,血氯94.4 mmol/L,葡萄糖5.2 mmol/L;中医诊断:痫症、痰蒙清窍证;西医诊断:①症状性癫痫、颞叶癫痫单纯部分性发作;②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③急性胃肠炎;④急性胃黏膜病变;⑤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⑥焦虑状态。入院后给予常规补钠、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6月16日病人复查电解质示:血钠115.1 mmol/L,血氯83.5 mmol/L, 考虑病人长期服用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加之病人近日呕吐、腹泻,难以进食,给予浓钠静脉输注治疗。当日20:58复查电解质未见明显变化。

心血管疾病高危病人筛查量表在心内科门诊的应用

程国杰,胡硕强,李 馨,佟子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评价我院心内科门诊就诊人群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 方法 收集我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无明确心血管疾病人群的临床资料,应用心血管疾病高危病人筛查量表,对入选人群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 结果 共入选符合条件的对象500例,男、女各250例。心内科门诊就诊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各年龄段人群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实际发病危险均明显高于对应年龄段的参考标准。 结论 心内科门诊就诊的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普遍较高,是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点人群。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吻合口狭窄与非狭窄患儿的差异分析

董向阳,翟 波,李文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左心房内吻合技术治疗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42例,均给予限期左心房内吻合技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42例患儿中,体外循环时间90~150 (120.50±30.1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0~70(50.42±8.84)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72~175(95.50±12.84)h;住院天数7~29(18.20±4.57)d;术后有2例患儿死亡,其余4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有14例患儿存在吻合口狭窄,26例患儿无吻合口狭窄;术后有吻合口狭窄和无吻合口狭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无吻合口狭窄患儿治疗 后3个月肺动脉收缩压峰值明显低于有吻合口狭窄的患儿(p<0.05); 术后无吻合口狭窄的患儿治疗后3个月右心室/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比值明显低于有吻合口狭窄患儿(p<0.05)。 结论 左心房内吻合技术治疗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效果较好,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肺动脉收缩压峰值、右心室/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比值高于无吻合口狭窄患儿。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高龄老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李 慧,聂静晓,刘 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全部心房冲动不能传入心室,造成了心房和心室各自独立活动,互不相关[1]。临床可见疲倦、乏力、头晕、胸痛等症状,可并发心力衰竭,严重者可致晕厥甚至猝死。对于伴有明显症状或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药物,目前建议采用起搏器治疗,但由于价格昂贵以及病人对有创操作的畏惧,仍有相当数量病人难以承受,使病人时刻暴露在危险之中。中医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有一定经验,但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治疗的报道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