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5期 刊出日期:2021-03-10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调控肠道菌群的中药口服制剂干预脂代谢紊乱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艾玉珍,张京春,马晓娟,潘秋,张珊,邢雅璇,闫龙美,徐琪武,高安冉,徐嘉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调控肠道菌群的中药口服制剂干预脂代谢紊乱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维普网(VIP)有关调控肠道菌群的中药口服制剂干预脂代谢紊乱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利用RevMan 5.4.1 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研究,涉及1 260例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三酰甘油(TG)水平[MD=-0.38,95%CI(-0.49,-0.27),P<0.000 01]、总胆固醇(TC)水平[MD=-0.64,95%CI(-0.88,-0.41),P<0.000 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MD=-0.47,95%CI(-0.65,-0.29),P<0.000 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MD=0.21,95%CI(0.09,0.33),P=0.000 5]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有20例出现腹泻、腹痛、泌尿系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调控肠道菌群的中药口服制剂可改善血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病人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良好,有望广泛应用于血脂异常病人的一级、二级预防。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心脏X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作用机制

马茜,杨志华,陈浩佳,黄芷环,刘宇,王贤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挖掘中医药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并探讨核心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应用中药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文献,构建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2.5版)挖掘心脏X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使用BATMAN-TCM系统对核心药物进行疾病富集、KEGG通路分析,绘制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可视图,探析核心药物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结果通过筛选,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处方84首,涉及中药140味,药用频次>10次的中药有22味,排名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丹参、川芎、当归、甘草、瓜蒌、红花、枳壳、柴胡、茯苓、薤白。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处方中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组合7对,包含川芎、丹参、当归、红花、瓜蒌、甘草6味中药;得到药物组合规则6条,分别为:红花→丹参,红花→川芎,瓜蒌→丹参,川芎→丹参,当归→川芎,当归→丹参,挖掘出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核心药物为丹参、川芎、当归、瓜蒌、红花。KEGG通路分析发现这5味核心药物的富集疾病与心脏X综合征相关的有8种,潜在信号通路13条。结论临床治疗心脏X综合征药物多以活血药、理气药、化痰药为主,核心药物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钙离子、环鸟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雌激素信号通路有关。

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赵芸,暴雪丽,王丹,李平,崔雪峰,李家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收集有关补阳还五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4月30日。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包括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严格筛选共纳入17篇文献,涉及1 313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疗效[OR=6.73,95%CI(4.78,9.46),P<0.000 01]、心电图疗效[OR=2.95,95%CI(1.85,4.71),P<0.000 01]、中医证候疗效[OR=4.95,95%CI(2.65,9.24),P<0.000 01]均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MD=-1.59,95%CI(-2.70,-0.48),P=0.005]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MD=-1.90,95%CI(-2.06,-1.74),P<0.000 1]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OR=0.22,95%CI(0.09,0.53),P=0.000 9]。结论当前证据显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MOTOmed训练干预脑梗死早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曹辉,袁华,孙晓龙,惠琳娜,董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MOTOmed训练干预脑梗死早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理疗科收治的74例早期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MOTOmed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MOTOmed组采用MOTOmed康复训练,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FAC)评分、Barthel指数(BI)。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周、4周、8周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FMA评分、FAC评分、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MOTOmed组治疗后2周、4周、8周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FMA评分、FAC评分、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MOTOmed训练干预能进一步提高早期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气虚血瘀型微栓子阳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变特征分析

姜超,王婷,罗瑞萍,李豪鹏,杨耀峰,徐中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气虚血瘀型微栓子阳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变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4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三科、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西安•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神经内科、榆林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收治的120例微栓子阳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分为气虚血瘀型组(64例)和非气虚血瘀型组(56例)。比较两组病人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血脂等。结果两组ABI、斑块面积、斑块分级、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型组IMT、PWV、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非气虚血瘀型组(P<0.05)。结论气虚血瘀型微栓子阳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管功能及结构较非气虚血瘀型更差,IMT、PWV、TC、LDL-C可作为气虚血瘀型辨证的参考依据。

Toll样受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王美娥,刘龙江,路永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Toll样受体(TLRs)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临床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河南省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5例AIS病人,入院后检测血清TLR2、TLR3、TLR4、TLR7、TLR8水平,分析其预测AIS临床疗效和预后的价值。结果AIS病人血清TLR3、TLR7水平随着梗死面积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而降低(P<0.05),TLR2随着梗死面积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则升高(P<0.05);治疗有效、预后良好病人血清TLR3水平高于无效和预后不良病人(P<0.05),TLR2水平低于无效和预后不良病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LR2与梗死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TLR3与梗死面积、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TLR2、TLR3预测AIS临床治疗有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4[95%CI(0.541,0.787),P=0.014]、0.820[95%CI(0.722,0.919),P<0.001],预测AIS预后的AUC分别为0.788[95%CI(0.680,0.896),P<0.001]、0.787[95%CI(0.654,0.921),P<0.001]。结论AIS病人血清TLR2、TLR3水平与临床疗效和预后均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的辅助指标。

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潜在效应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朱德才,张昌林,廖映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究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效应机制,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平台(BATMAN-TCM)数据库获取丹参化学成分及成分预测靶标,从DisGeNET、NCBI、HPO、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靶标。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丹参成分靶标-缺血性脑卒中疾病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根据网络拓扑分析结果进一步筛选出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核心靶标,对核心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共获取丹参成分38种,成分预测靶标770个,缺血性脑卒中疾病靶标1 216个。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核心靶标83个,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TP53、SRC、白介素1β(IL-1β)、FOS、PTGS2、EDN1、JUN、白介素10(IL-10)等基因,参与了一氧化氮生物合成、炎症反应、衰老、血压调节等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在TNF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效应机制,其机制与炎症反应、细胞因子调控等密切相关。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Klotho蛋白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张春伶,宁思思,杨绍政,李林,马家怡,孙玉霞,王嘉琳,金佳慧,李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清Klotho蛋白、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内皮素-1(ET-1)、血小板凝集素-1(TSP-1)、CD47、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15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氯沙坦组、肾俞组、膈俞组、肾俞+膈俞组,每组10只;另设同周龄雄性Wistar-Kyoto大鼠(WKY)10只作为正常组,适应性喂养1周。氯沙坦组予氯沙坦钾溶液(30 mg/kg)灌胃,每日1次;肾俞组、膈俞组、肾俞+膈俞组分别电针干预肾俞穴(双侧)、膈俞穴(双侧)、肾俞+膈俞穴(双侧),每次15 min,隔日1次。干预12周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法检测血清Klotho,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AngⅡ、AT1R、ET-1、TSP-1、CD47、Collagen Ⅲ、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干预12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Klotho含量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AngⅡ、AT1R、ET-1、TSP-1、CD47、Collagen Ⅲ、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组、肾俞组、膈俞组、肾俞+膈俞组大鼠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升高(P<0.05或P<0.01),肾组织AngⅡ、AT1R、ET-1、TSP-1、CD47、Collagen Ⅲ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或P<0.01);氯沙坦组、肾俞组大鼠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氯沙坦组比较,膈俞组、肾俞+膈俞组大鼠血清Klotho含量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AT1R、TSP-1、CD47、CollagenⅢ、TGF-β1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肾俞组大鼠血清Klotho含量及肾组织AngⅡ、AT1R、ET-1、TSP-1、CD47、CollagenⅢ、TGF-β1蛋白表达与氯沙坦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SHR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保护肾脏,其机制可能与Klotho介导有关。

广泛性焦虑对心肌梗死大鼠心房及外周血心房利钠肽水平的影响

陈雅丽,侯季秋,王威,靳会会,安莹,王超,唐卓然,黄乐曦,贾静芸,赵海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焦虑对心肌梗死后心房及外周血心房利钠肽(A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22只,采用不确定空瓶刺激建立焦虑模型,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相结合建立心肌梗死合并焦虑大鼠模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及心肌梗死合并焦虑组。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功能,行为学试验评价大鼠焦虑状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ANP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心房ANP表达。结果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合并焦虑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低于假手术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合并焦虑组水平运动格子数及垂直运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高架十字迷宫试验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也更倾向于待在闭臂里,开臂次数(OE)/[OE+闭臂次数(CE)]与开臂停留时间(OT)/[OT+闭臂停留时间(CT)]比值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及心肌梗死合并焦虑组大鼠外周血ANP浓度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及心肌梗死合并焦虑组ANP及其受体表达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梗死组相比,心肌梗死合并焦虑组ANP及其受体表达含量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刺激可使心肌梗死大鼠外周血及心房ANP表达增加。

新生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刘真,杨志玲,刘晓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新生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选取48 h以内的新生SD大鼠,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心肌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利用心肌成纤维细胞较心肌细胞贴壁时间短的特性,通过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心肌成纤维细胞,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对心肌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心肌成纤维细胞呈长梭形、多角形或泡状生长,胞体相对心肌细胞较大,胞浆呈透明无色,细胞核较大,核呈色淡的椭圆形,多数细胞呈双核和三核。心肌成纤维细胞生长迅速,2~3 d即可融合成片层,显微镜下细胞呈紧密排列状态,偶可呈现交叉、重叠生长,但一般无聚集成团生长,培养过程中细胞未见明显自发搏动。结论本实验方法是较为稳定理想的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方法,可获得高纯度心肌成纤维细胞。

加味五虎追风散通过调控TFEB介导的自噬干预帕金森病发病的实验研究

张兴博,梁健芬,陈炜,徐柳炎,蒙健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EB(TFEB)介导的自噬在帕金森病(PD)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从细胞自噬水平阐明加味五虎追风散的效用机制。方法将60只P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各20只。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每日按时颈部、背部交替皮下注射鱼藤酮葵花油乳化液建立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组给予加味五虎追风散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4周后处死大鼠,取脑部黑质组织,分离各组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FEB、α-突触核蛋白(α-syn)、微管相关膜蛋白轻链3Ⅱ(LC3Ⅱ)、泛素结合蛋白P62(P62)、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α-syn、LC3Ⅱ、P62表达量增加,TH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TFEB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TFEB、LC3Ⅱ、TH表达量明显增加,P62、α-syn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加味五虎追风散可通过调控TFEB介导的自噬减少α-syn异常聚集,增加TH表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西洛他唑对海马神经干细胞糖氧剥夺性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李燕宏,丁鑫,杜坚,张红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西洛他唑对糖氧剥夺诱导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活化转录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信号通路与西洛他唑保护性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的新生C57BL/6幼鼠海马NSCs建立糖氧剥夺性NSCs损伤模型。将NSCs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洛他唑组、siRNA空白对照组、ATF-4 siRNA组。在接受糖氧剥夺3 h和药物作用24 h后,CCK-8 法检测海马NSCs的增殖活力,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TF-4、CHOP、Bax、Bcl-2蛋白表达量,采用针对NSCs标志分子巢蛋白(Nestin)的免疫荧光检测鉴定NSCs。结果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分离培养的海马NSCs呈现典型Nestin阳性。CCK-8 法检测和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NSCs的增殖活力明显下降(P<0.01),Bax/Bcl-2、ATF-4和CHOP表达明显上调(P<0.01);高剂量西洛他唑组与模型组比较,ATF-4 siRNA组与SiRNA空白对照组比较,海马NSCs的增殖活力明显上调(P<0.01),凋亡指数Bax/Bcl-2、ATF-4和CHOP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西洛他唑对糖氧剥夺诱导的海马NS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ATF-4、CHOP信号通路有关。
综述与进展

中医药通过抗氧化途径防治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龙霖梓,褚剑锋,沈阿灵,彭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中医药通过抗氧化途径防治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进展,提示氧化应激是高血压肾损害的关键病理环节,抗氧化治疗能够为高血压肾损害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都具有抗氧化、降血压及肾保护作用,对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也具有保护作用,中医药能够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在高血压肾损害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药物心脏毒性模型建立与评价的研究进展

毛鑫羽,黄宇虹,王保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药物心脏毒性模型的研究,在体外、动物模型方面的进展情况,简述模型评价的依据。结果显示,药物心脏毒性评价常用离体心脏、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等体外模型,常用动物模型为大鼠、小鼠、兔及斑马鱼等,各种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各有其特点。希望对药物心脏毒性模型的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徐宁,刘宇鸿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有关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将MINOCA分为6种类型,包括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冠状动脉肌桥、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冠状动脉血栓。不同的MINOCA类型治疗方案也不同。虽然冠状动脉没有严重的阻塞性病变,但如果没有及时干预,会造成不良预后。因此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微创主动脉瓣手术的研究进展

吴先球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微创主动脉瓣手术研究现状,常用的微创主动脉瓣手术方式包括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手术、胸骨旁小切口主动脉瓣手术、胸腔镜辅助主动脉瓣手术、机器人辅助主动脉瓣手术、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或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传统手术方式所带来的损伤,将可能导致病人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等,这就迫使心脏外科手术不断向微创化方向发展,但微创化的首要原则是在保证病人安全并达到满意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切口、体外循环等损伤。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LCZ696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王梦瑛,李佳,申晓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LCZ696降压作用机制、降压效果、安全性及在治疗亚洲高血压人群中的优势。 LCZ696是血管紧张素受体和脑啡肽酶的双重抑制剂,其主要作用于利钠肽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LCZ696降压效果优于奥美沙坦、缬沙坦等;LCZ696在亚洲人中的降压效果优于西方人,提示LCZ696更为适合亚洲高血压病人。

胱抑素C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建彬,邱龄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胱抑素C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胱抑素C由于不受许多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常作为肾功能检测的良好标志物,对于肾脏疾病和继发性肾脏损害(如糖尿病和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早期诊断功能。胱抑素 C 也参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腹主动脉瘤等疾病,随着胱抑素C与冠心病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望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前景。

心肌桥对冠状动脉及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田颖,丁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心肌桥对冠状动脉、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提示心肌桥使冠状动脉发生形态学、功能学改变,进而影响心肌灌注、心脏功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血栓心脉宁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贾君迪,李玉峰,肖珉,姜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血栓心脉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以及手工检索相关资料,全面收集血栓心脉宁治疗冠心病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9月30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篇文献,涉及病人7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RR=1.24,95%CI(1.15,1.33),P<0.000 01]、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RR=1.24,95%CI(1.10,1.39),P=0.000 5]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7,95%CI(0.36,1.64),P=0.50]。证据等级显示: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低级,不良反应为极低级。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血栓心脉宁能够有效提高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陈文明,卓名,李伟杰,郭石生,梁东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伴快速心律失常病人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7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治疗后脑钠肽(BNP)、脂蛋白(a)[LP(a)]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1%(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小于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9%,低于对照组的7.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L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伴快速心律失常,可改善病人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定心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晶,汪晓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定心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根据病人就诊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采用定心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仅服用美托洛尔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64.0%(P<0.05)。治疗后,试验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对照组缩小,心排血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期前收缩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心汤联合美托洛尔可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在改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方面效果明显,且治疗期间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再狭窄及预后的关系

申跃云,朱苏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再狭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溧阳市人民医院行PCI术且临床病史资料完整的 131 例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病人。根据血浆Hcy水平,将病人分为低Hcy组(Hcy<14.6 μmol/L,67例)和高Hcy组(Hcy≥14.6 μmol/L,64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研究血浆Hcy对PCI治疗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与低Hcy组比较,高Hcy组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更高(P<0.05);多因素校正后 COX分析显示,高 Hcy 是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再狭窄[HR=1.458,95%CI(1.278,1.693),P=0.04]及全因死亡[HR=1.378,95% CI(1.148,1.709),P=0.04]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Hcy水平是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病人PCI术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血浆miR-26b表达鉴别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吕小波,郜长江,胡洪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检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心力衰竭(AHF)病人血浆中miR-26b的表达水平,并探讨miR-26b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ARDS病人45例作为ARDS组,选取同期AHF病人50例作为AHF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TR-PCR)法检测两组血浆中miR-26b表达水平;同时对两组病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预测miR-26b、超声心动图对ARDS、AHF的鉴别诊断价值并进行比较。结果miR-26b在ARDS组呈高表达,在AHF组呈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RS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下腔静脉直径(IVCD)均低于AHF组(P<0.05),两组左房压、肺动脉压升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miR-26b对ARDS与AHF鉴别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敏感度为71.1%,特异性为86.0%,截断值为0.119;超声心电图对ARDS与AHF鉴别诊断的AUC为0.799,敏感度为82.2%,特异性为72.0%,血清miR-26b与超声心电图检测对ARDS与AHF鉴别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6b在ARDS中高表达,在AHF中低表达,血清miR-26b可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县级地区医联体式急性心肌梗死网络支持系统的构建及应用效果

汪强,朱建中,许浩军,王俊锋,谷惠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县级地区医联体式的急性心肌梗死网络支持系统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3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将胸痛中心建立前(2014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178例STEMI病人纳入对照组;胸痛中心建立后(2016年7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212例STEMI病人纳入胸痛中心组。对建立胸痛中心前后首诊于9家二级医院的STEMI病人救治时间、治疗效果及社会经济效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胸痛中心组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转诊时间、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知情同意时间、确诊到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痛中心组FMC-to-B时间达标率、D-to-B时间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中心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CCU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县级地区构建医联体式的急性心肌梗死网络支持系统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时效管理效果明显,能够缩短STEMI病人FMC-to-B和D-to-B时间、CCU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

脓毒症病人心肌损伤与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器官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杜桂彬,王会迟,汤丽健,秘美玲,赵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脓毒症病人心肌损伤与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器官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症病人70例,根据病人有无发生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研究组,28例)与心肌未损伤组(对照组,42例)。对所有病人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器官功能变化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病人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心脏指数、中心静脉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心功能指标,血乳酸、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脑钠肽、肌钙蛋白I(cTnI)、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血小板计数(PL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氧合指数(PaO2/FiO2)器官功能变化情况。分析心肌损伤与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器官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肺血管通透性指数、每搏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中心静脉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乳酸、心率、脑钠肽、cTnI、h-FABP、PLT、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P<0.05),MAP、TBiL、SCr均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病人心肌损伤与血乳酸、心率、心肌损伤标志物、PLT、PaO2/FiO2呈正相关(P<0.05),与MAP、TBiL、SCr呈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病人心肌损伤与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器官功能变化有相关性,及时对病人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器官功能变化进行监测是降低病人心肌损伤的关键措施。

NLR、IAI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付熠,彭湘杭,何兰芬,王蔚浩,林海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胰岛素作用指数(IAI)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符合入选标准的ACS病人116例为ACS组,选取同期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除外冠心病的病人39例为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血常规、空腹血糖及空腹血胰岛素浓度,计算NLR、IAI;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Gensini积分。ACS病人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低积分组、中积分组和高积分组。结果低积分组、中积分组、高积分组NLR、IA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积分组、中积分组、高积分组NLR、IA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LR在低积分组、中积分组、高积分组依次升高,IAI依次降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积分与NLR呈正相关(P<0.05),与IAI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LR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最大。结论NLR、IAI与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NLR、IAI可作为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孙立婷,王晓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锦州医科大学抚顺市中心医院在心内科疑似诊断为CHD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200例病人,根据CAG结果分成CHD组(160例)和非CHD组(40例),CHD组再根据累及冠状动脉血管支数分单支病变组(66例)、双支病变组(52例)和三支病变组(42例)。采集病人临床资料,检测血脂、Hcy,根据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AIP值。 结果CHD组与非CHD组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和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 CHD组,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AIP和 Hcy明显高于非 C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是CHD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07,95%CI(1.116,1.530),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IP和Hcy与冠状动脉病变水平呈正相关(r=0.54,P<0.05;r=0.56,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Hcy水平升高(P<0.05),AIP无明显变化(P>0.05);三支病变组AIP和Hcy均升高(P<0.05);与双支病变组比较,三支病变组AIP、Hcy均升高(P<0.05)。结论AIP、Hcy与CHD病人的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其中Hcy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随着冠状动脉血管硬化水平的加重,AIP和Hcy水平逐渐升高,因此,AIP和Hcy可以作为评估CHD病人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miR-223-3p和MMP-9联合检测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王丽,赵洋洋,高燕,高吊清,贾旭林,刘菲,杨蕊华,阴怀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miR-223-3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小儿KD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山西省儿童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KD患儿,将其分为心血管受累组(20例)、心血管未受累组(60例),另外随机选取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分析3组miR-223-3p、MMP-9、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结果心血管受累组和心血管未受累组急性期miR-223-3p、MMP-9、CRP、ESR、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受累组急性期miR-223-3p血浆水平低于心血管未受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受累组急性期MMP-9、CRP、ESR、WBC水平均高于心血管未受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心血管受累组血浆miR-223-3p和MMP-9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血管未受累组血浆MMP-9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IVIG治疗前后心血管未受累组血浆miR-223-3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23-3p、MMP-9在KD患儿急性期血浆水平明显升高,miR-223-3P联合MMP-9检测有望作为识别KD患儿冠状动脉早期损伤的指标。

GLP-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病人心血管事件影响的Meta分析

张民芝,赵珊珊,任毅,杨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对2型糖尿病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linical Trials、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7月,收集GLP-1RA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心血管结局研究试验,其中试验组皮下注射GLP-1RA,对照组使用安慰剂。利用计算机RevMan5.4 软件对纳入心血管结局研究试验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涉及2型糖尿病病人52 821例,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OR=0.88,95%CI(0.81,0.95),P=0.001]、心血管死亡率[OR=0.89,95%CI(0.82,0.96),P=0.004]、全因死亡率[OR=0.89,95%CI(0.83,0.95),P=0.000 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因心力衰竭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95%CI (0.83,1.00),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安慰剂相比,GLP-1RA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防己地黄汤联合喹硫平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人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刁建炜,郭文佩,刘海亮,王中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防己地黄汤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认知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及病房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防己地黄汤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喹硫平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评定疗效。比较两组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TS)、连线测验(TMT)、言语记忆测验 (HVLT-R)、持续操作测验(CP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RMS评分、PANSS评分、WCTS测验、TMT测验、HVLT-R评分、CP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IL-4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己地黄汤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可有效改善病人认知功能,降低病人血清炎性因子,提高临床疗效。

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虚痰瘀阻络型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陈玺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虚痰瘀阻络型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安慰剂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聪明汤治疗,治疗9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Barthel指数(B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CSS、BI、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聪明汤可促进脑梗死后遗症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脑梗死后并发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血清VEGF、MMP-9的早期预测价值

李光宗,李靖,朱晨,郑洪佳,康婕,张月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脑梗死病人并发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对血管性痴呆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VEGF、MMP-9对脑梗死后并发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结果150例就诊的脑梗死病人中,合并血管性痴呆者30例,血管性痴呆发生率为20%;有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VEGF水平和高MMP-9水平脑梗死病人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VEGF、MMP-9水平是脑梗死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EGF、MMP-9对脑梗死后并发血管性痴呆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0.7),且VEGF预测的AUC、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MMP-9。结论糖尿病、高VEGF水平和高MMP-9水平是影响脑梗死病人并发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且VEGF、MMP-9水平对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多模式MRI组织窗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研究

王艳玲,孙刚,周志凌,王亮亮,胡胜荣,丁春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组织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时间在4.5~9.0 h的AIS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将其分为溶栓组(28例)和非溶栓组(22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溶栓组治疗后7 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非溶栓组(P<0.05);治疗后7 d、90 d Barthel指数(BI)评分均高于非溶栓组(P<0.05)。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MRI显示病人脑部缺血病灶已形成,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脑血容值(CBV)明显低于健侧成像区(P<0.05),且溶栓组生存病人ADC、CBF、CBV均明显高于死亡病人(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弥散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DWI-FLAIR)对AIS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动脉自旋标记-弥散加权成像(ASL-DWI)的AUC为0.856。结论DWI-FLAIR与ASL-DWI应用影像学组织窗口可进一步扩大再灌注治疗病人的比例,可作为AIS评估的有效手段。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张增平,翟国杰,欧志杰,黄志超,肖国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苏州市明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5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25(OH)D水平,根据25(OH)D水平不同分为维生素充足、不足和缺乏,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25(OH)D分布情况。根据血管B超明确病人有无颈动脉斑块及斑块性质,比较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水平25(OH)D病人临床资料、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斑块性质。结果病例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25(OH)D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5(OH)D水平降低是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95%CI(1.01,1.20),P=0.03];病例组中25(OH)D不足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相对充足组(P<0.05)。结论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且25(OH)D不足病人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

H型高血压与脑分水岭梗死的关系

宋长曌,刘翠,陈三民,程遥,钟芝兰,宾冬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脑分水岭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脑分水岭梗死病人100例,将其分为非H型高血压组(30例)、H型高血压组(50例)、正常血压组(20例)。比较3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压,分析H型高血压与分水岭脑梗死的关系。结果H型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Hcy、LDL-C、TG、TC水平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正常血压组,HDL-C水平低于非H型高血压组、正常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Hcy水平是诱发脑分水岭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效控制病人血压水平与Hcy水平可预防动脉狭窄诱发的脑梗死。

不同左室几何构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MPV的相关性

马婧,王健,张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评估不同左室几何构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为OSAS的病人219例(OSAS组),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50名(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脂、MPV检测。依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将OSAS病人分为正常几何构型(NG)组、向心性重构(CR)组、离心性肥厚(EH)组、向心性肥厚(CH)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CIMT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及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确定CIMT的相关性指标。结果 NG组107例(48.9%),CR组36例(16.4%),EH组47例(21.5%),CH组29例(13.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SAS组CIMT、MPV增高(P<0.05);与NG组、CR组、EH组比较,CH组CIMT、MPV增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CIMT与年龄、AHI、T90、MPV、LVMI存在相关性(P<0.05),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IMT与MPV、AHI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OSAS导致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左室几何构型中以向心性肥厚组增厚明显,且与血小板平均体积存在相关性。

丁苯酞软胶囊对颅内动脉狭窄病人侧支循环的影响

段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颅内动脉狭窄病人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6例颅内动脉狭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通过脑CT灌注成像(CTP)计算两组病人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对比剂达峰时间(rTT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两组病人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统计侧支循环开放数目,记录两组病人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rCBF较治疗前升高(P<0.05),rMTT、rTTP较治疗前降低(P<0.05),ACA、MCA、PCA、VA、B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加快(P<0.05),P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侧支循环建立数目为(1.47±0.35)支,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29±0.25)支(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2/4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14/4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改善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侧支循环。
理论探索

解表方药治疗心系疾病刍议

张淼,李立志,陈可远,欧阳嘉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系疾病多有因外感而发者,从表证与心系疾病的关系来论述解表药治疗心系疾病的重要性。在临床治疗心系疾病的过程中,通过调营卫治疗心脏微血管病变改善微循环,运用辛温解表药温胸阳、止痹痛,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对于外感寒邪或温邪诱发的心系疾病灵活运用解表药疗效显著。
经验交流

刘如秀教授从肾论治心律失常验案举隅

郭艳琼,刘金凤,刘如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室性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都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疾病。针对期前收缩的治疗已有多类机制明确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趋于成熟的射频消融技术,然长久的临床运用和研究发现,抗心律失常类药物亦能导致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射频消融术后亦有一定的复发率,更有部分病人因心理作用排斥西药或射频消融术而直接求诊于中药治疗。

邹旭教授平调寒热法治疗难治性多浆膜腔积液1例

黄祖越,姚耿圳,潘光明,邹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浆膜腔是指浆膜壁层和脏层之间的间隙,正常情况下腔内有浆膜分泌的少许浆液,起润滑作用。任何导致静脉压升高、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及淋巴管回流受阻的疾病均可引起浆膜腔积液。病理情况下,浆膜腔积液增多,产生压迫症状,临床常见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

交通心肾法在心律失常伴失眠中的运用

徐舒欣,姚魁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律失常和失眠的关系密切,心律失常病人常伴失眠,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心肾阴阳不交,水火共济失调可能是心律失常伴失眠的重要发病机制。治疗心律失常伴失眠应充分体现中医的调和思想,以“调和”“平衡”为思路,从交通心肾,调和阴阳、兼顾胃气3个方面探讨心律失常伴失眠的运用,总以交通心肾法作为治疗心律失常伴失眠的基本治疗法则。

符德玉教授综合疗法治疗心悸经验

史默怡,陈晓喆,符德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悸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症状多见心慌难过,悸动不安,自觉心脏重搏不能自主,同时可伴有善惊易恐、忧思焦虑、急躁易怒、倦怠乏力。

郭维琴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经验

李淑艳,寇兰俊,刘东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类既有遗传又有非遗传原因造成的复合型心肌病,目前因其发病机制部分不清,临床使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郭维琴教授运用经验方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症状和心脏射血分数,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唐蜀华教授从“瘀热”论治急性冠脉综合征

李欣竹,文玥,陈晓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唐蜀华教授从“瘀热”理论入手,提出“瘀热”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病机,辨证依据“瘀”和“热”的不同表现,将其划分为热重于瘀、瘀重于热、瘀热并重、热入心包4个证型。治疗上善用清热化瘀、凉营通窍的方法,分别采用犀角地黄汤、血府逐瘀汤、桃仁承气汤、安宫牛黄丸加减,同时结合病人症状辨证施治,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强心饮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罗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强心饮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就诊于繁昌县中医医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强心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治疗组NYHA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LVEDD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L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心饮可进一步缓解气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

Kommerell憩室的CT影像学特点分析

杨玲,梁波,胡少平,孙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分析和总结Kommerell憩室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2016年1月—2019年9月72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伴左主动脉弓(LAARS)和10例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伴右主动脉弓(RAALS)病人的资料,所有病人均行CT增强和/或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统计Kommerell憩室的发生率并测量其大小,观察Kommerell憩室与食管、气管的空间位置关系,比较两者的影像学差异。结果所有病人Kommerell憩室均位于食管气管后方,食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72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伴左主动脉弓病人中,35例病人气管受压,Kommerell憩室发生率为69.4%,Kommerell憩室平均直径约为1.67 cm,Kommerell憩室基底部与锁骨下动脉直径比值为1.51~2.72,1例合并主动脉夹层,3例合并左右颈总动脉共干,1例合并左位上腔静脉。10例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伴右主动脉弓病人气管受压,Kommerell憩室发生率为100.0%,Kommerell憩室平均直径约为2.22 cm,Kommerell憩室基底部与锁骨下动脉直径比值为2.79~4.67。结论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相比,Kommerell憩室在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中更常见,且憩室更大,对食管气管均有不同程度压迫,部分可合并主动脉夹层。CT可明确显示Kommerell憩室的大小、形态及对食管气管的压迫程度和范围,对于临床诊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清HIF-1α和VEGF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张国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CHD病人12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异常者),每组3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分析HIF-1α、VEGF与CHD病人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和UAP组病人血清HIF-1α、VEGF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CHD病人HIF-1α及VEGF表达水平有所不同,心肌缺血程度越重体内HIF-1α、VEGF表达水平越高,HIF-1α及VEGF在冠心病发病中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