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6期 刊出日期:2021-03-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参附注射液改善心肺复苏后病人生存率的Meta分析

张硕,霍霖宇,司小北,樊晓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对心肺复苏病人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纳入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心肺复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应用参附注射液加常规心肺复苏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心肺复苏治疗,采用Cochrane Handbook 5.1.0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检测,利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7项RCT,涉及2 296例病人。心肺复苏后2 d、7 d、14 d、28 d、90 d试验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肺复苏后4 h、6 h、1 d、3 d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在常规心肺复苏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够改善心肺复苏后病人中远期(>7 d)生存率。

宽胸气雾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的影响

张超,杨晓秋,徐俊蛟,周嘉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宽胸气雾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病人血浆D-二聚体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急诊科收治的CPHD病人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与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炎、平喘、利尿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宽胸气雾剂,每次2揿,每日3次,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点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呈降低趋势(P<0.01)。结论宽胸气雾剂能够降低CPHD病人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姜旭,李玉峰,黄宏,修晟尧,贾君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估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同时手工检索相关资料,全面收集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1999年3月5日—2019年3月5日。根据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估,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涉及755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能改善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病人总有效率[RR=1.35,95%CI(1.20,1.51),Z=5.19,P<0.000 01]、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MD=735.11,95%CI(731.29,738.93),Z=377.38,P<0.000 01]、中医证候评分[MD=4.57,95%CI(3.03,6.10),Z=5.83,P<0.000 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RR=0.62,95%CI(0.35,1.08),Z=1.69,P=0.09]。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效果较好。

潜阳育阴颗粒改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指标的临床研究

邹冲,蒋卫民,张思奇,何云,徐洁,武立华,黄宏,方祝元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潜阳育阴颗粒能否改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指标。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原发性2级或3级高血压病人102例。以钙通道阻滞剂(CCB)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为基础治疗,在血压达标的基础上,按照1∶1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降压治疗,选择35~75岁,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60 mL/(min•1.73 m)以上的血压达标的102例受试者,给药时间为6个月,观察潜阳育阴颗粒改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指标的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前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U-mALB、ACR、KI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GA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U-mALB、NGAL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ACR、KIM-1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尿U-mALB、ACR及血清NGAL、KIM-1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阳育阴颗粒可降低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指标NGAL的表达,有降低U-mALB的趋势,有望为优化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节律及机制探讨

牛文豪,赵馨娜,伍锋,贺治青,吴宗贵,梁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节律模式,并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节律机制。方法收集上海两所三级甲等医院2017年9月1日—2018年9月1日收治入院的青年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基本资料和临床信息,并收集青年心肌梗死病人和青年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回顾性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节律模式,并对参与者外周血的节律基因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结果入组病人中122例(37.20%)年龄≤45岁,206例(62.80%)年龄≥65岁。青年病人更易于上午发生心肌梗死 (06:01~12:00),且在5月份发病率较老年病人高。上午发病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外周血中Clock、Bmal1和PAI-1的mRNA表达较青年健康志愿者明显升高。结论 青年病人较老年病人更易在上午和5月份罹患急性心肌梗死。而上午高发的原因可能与Clock、Bmal1和PAI-1等基因在上午的表达异常升高有关。此结果可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时间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张青,田晶,任嘉,韩琳艾,韩嫱,张岩波,韩清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抑郁的影响因素,为改善CHF病人抑郁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526例CHF病人病历报告表信息和患者报告结局量表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特征变量中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患者报告结局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职业、头晕、心脏杂音、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是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食欲睡眠对抑郁有直接正向影响和间接正向影响,食欲睡眠越差,抑郁的发生风险越高;社会支持对CHF病人抑郁有直接和间接的负性影响;治疗满意度作为内生潜变量对抑郁有直接的负向影响。结论女性为CHF病人抑郁的危险因素,头晕为CHF病人抑郁的高危症状,出现心脏杂音是CHF病人抑郁的高危体征,体力劳动者、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为CHF病人抑郁的保护因素。食欲睡眠对抑郁有正向影响,社会支持及治疗满意度对抑郁有负向影响。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张伦忠治疗中老年郁证经验及组方用药规律

房超群,张伦忠,赵曼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张伦忠教授治疗中老年郁证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张伦忠教授治疗中老年郁证的门诊首诊处方122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其组方规律和用药经验。结果122首处方中得出12个核心组合和6个新处方。结论张伦忠教授治疗中老年郁证善于从阴阳角度辨焦虑与抑郁,重视肝、脾、肾三脏,治以疏肝解郁、顾护中焦、补肾填精,多以桑麻地黄汤为基础方临证加减,采用复方治疗,标本兼治。

迷走神经刺激术对癫痫病人心率变异性影响的Meta分析

李媛,景玮,李新毅,贺则凡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迷走神经刺激术对癫痫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以“epilepsy”“vagal nerve stimulation”“heart rate variability”和“癫痫”“迷走神经刺激术”“心率变异性”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linical Trials.gov、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FDA.gov等收录的相关研究,采用心率变异性的低频部分(LF)及高频部分(HF)作为评价指标,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共122例施行迷走神经刺激术的癫痫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癫痫病人迷走神经刺激术前后LF值[SMD=-0.06,95%CI(-0.45,0.33),P=0.77]和HF值[SMD=-0.05,95%CI(-0.31,0.20),P=0.6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术前后癫痫病人的心率变异性无显著变化。

rs4379368基因突变在畲族人偏头痛中的价值及相关机制初探

吴小杨,黄艮彬,谢雯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初步探讨rs4379368基因突变对畲族偏头痛病人的影响,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0例畲族偏头痛病人作为病例组,另选取300名畲族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外周血,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rs4379368基因突变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和磷酸化环磷酸腺苷(cAMP)反应结合蛋白(p-CREB)水平。结果rs4379368位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片段长度为258 bp,经HphI内切酶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有2个等位基因(C和T)和3种基因型(CC型、CT型和TT型)。应用拟合优度χ2检验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规则;但两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BDNF、TrkB、p-ERK和p-CREB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TT与血清BDNF、TrkB、p-ERK和p-CREB呈正相关(P<0.05),基因型CC则与血清BDNF、TrkB、p-ERK和p-CREB呈负相关(P<0.05),基因型CT与血清BDNF、TrkB、p-ERK和p-CREB无相关性(P>0.05)。结论rs4379368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畲族偏头痛病人和畲族正常人群中差异明显,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其中基因型CC和基因型TT与血清BDNF、TrkB、p-ERK和p-CREB水平密切相关。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补骨脂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庄华梅,陈秀娇,王俊芳,万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补骨脂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雄性)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组、地高辛组以及补骨脂组。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6周后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大鼠心脏组织中SOD活力及MDA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测定大鼠Bax、Bcl-2、Caspase-9及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地高辛组与补骨脂组心肌组织SOD活力升高,MDA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高辛组与补骨脂组SOD活力、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病理损伤程度加重,Bax、Caspase-9和Caspase-3 mRNA表达均上升,而Bcl-2 mRN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组心肌病理损伤程度减轻,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均下降,而Bcl-2和Caspase-9 mRNA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骨脂可提高大鼠心肌组织SOD活力,减少MDA含量,减轻体内氧自由基的聚集,可通过调控大鼠心肌细胞凋亡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改善心肌损伤。

软脉化斑汤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周红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软脉化斑汤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软脉化斑汤组,每组10只。另选取8周龄WKY雄性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压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血管组织病理形态;测定大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及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16(RGS16)表达水平。结果干预4周、8周软脉化斑汤组大鼠血压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软脉化斑汤组大鼠TG、TC、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IL-6、hs-CRP、TNF-α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软脉化斑汤组大鼠SOD水平、T-AOC均升高(P<0.05),MDA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软脉化斑汤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 VCAM-1、RGS16水平下降(P<0.05)。结论软脉化斑汤可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压及血脂代谢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下调VCAM-1、RGS16蛋白表达有关。

ENST00000418539.1调控miR-24对H2O2诱导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张明磊,杨清泉,李贞彩,王星,张一帆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ENST00000418539.1(LncRNA ENST00000418539.1)是否通过调控miR-24的表达影响过氧化氢(H2O2)诱导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200 μmol/L H2O2处理心肌细胞48 h建立模型,分别将乱序无意义阴性序列(si-NC)、ENST00000418539.1小分子干扰RNA(si-ENST00000418539.1)、si-ENST00000418539.1与阴性对照(anti-miR-NC)、si-ENST00000418539.1与miR-24特异性寡核苷酸抑制剂(anti-miR-24)转染至心肌细胞,使用H2O2处理心肌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NST00000418539.1、miR-24的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ENST00000418539.1、miR-24的靶向关系;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Caspase-3、Caspase-9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MDA、LDH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si-NC组比较,si-ENST00000418539.1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Caspase-3、Caspase-9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LDH水平明显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ENST00000418539.1可靶向结合miR-24。与si-ENST00000418539.1+anti-miR-NC组比较,si-ENST00000418539.1+anti-miR-24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Caspase-3、Caspase-9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MDA、LDH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干扰ENST00000418539.1表达可负向调控miR-24的表达,从而抑制H2O2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及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颐脑解郁方对卒中后焦虑大鼠炎性因子及p38-MAPK信号蛋白表达的影响

寇娜,郝钰 ,赵瑞珍,赵子珺,王丹,唐启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蛋白与卒中后焦虑(PSA)的关系及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不确定性空瓶饮水刺激复合脑缺血建立卒中后焦虑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另设正常组、卒中组,每组15只。治疗组大鼠灌胃中药颐脑解郁方,正常组、卒中组、模型组大鼠常规饲养,灌胃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大鼠末次灌胃行旷场实验及高架十字迷宫相关检测后每组随机选择12只大鼠进行腹主动脉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每组随机选择6只大鼠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右侧(病侧)皮质及海马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旷场试验及高架十字迷宫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卒中组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减少(P<0.01),模型组、治疗组的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开放臂次数及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与卒中组比较,模型组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开放臂次数及时间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开放臂次数及时间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卒中组、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IL-1α、IL-6含量升高(P<0.01);与卒中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α、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IL-1α、IL-6含量降低(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及皮质p38-MAPK表达升高(P<0.01);与卒中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p38-MAPK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海马及皮质p38-MAPK表达下降(P<0.01)。结论颐脑解郁方可改善脑卒中后引起的焦虑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和皮质p38-MAPK磷酸化水平,减轻炎性因子应答相关。

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丁海月,薛冰,刁华琼,魏丹,李小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索总结一种简单、高效的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选取新生24 h的SD大鼠,剥离出双侧海马,用机械吹打法制成细胞悬液,加入培养液,接种于培养皿中,3 d后半量换液,5~7 d后可传代。每天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采用免疫荧光法对第2代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本方法能准确分离出海马组织,培养出的神经干细胞中无其他混杂的细胞生长,经鉴定呈兔抗巢蛋白(Nestin)阳性和5-嗅-2-脱氧尿苷(BrdU)阳性。结论运用本方法获得的海马神经干细胞纯度高、细胞活力高、增殖能力强。
综述与进展

中医药诱导多途径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王才进,么传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探讨中药和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机制,希望为未来高血压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慢性威胁肢体性缺血中医药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李志娟,庄百溪,马鲁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介入和中医治疗慢性威胁肢体性缺血的研究进展,提示介入结合汤剂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等中医辨证的方法治疗本病,临床效果较好。

脑淀粉样血管病临床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姚迎叶,韦紫君,张云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脑淀粉样血管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希望未来能更早、更合理地预防和治疗脑淀粉样血管病。

维生素D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崔萍萍,刘乃榕,孟华星,张美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特征及免疫机制、维生素D的转运及免疫调节机制、维生素D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rhBNP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熊维,蔡红专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给予rhBNP治疗,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4 d的心脏超声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脏损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B组临床总有效率(86.54%)高于A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增加(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减少(P<0.05),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降低(P<0.05),心输出量均提高(P<0.05),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水平均下降(P<0.05),B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大于A组(P<0.05)。结论rhBNP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力衰竭症状,提高心输出量,减轻病人心脏损伤程度,改善心功能。

胸痛病人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

游达礼,王飞,甘晓贤,吴晓,胡善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胸痛病人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急性胸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按肠道黏膜通透性是否改变,分为肠道黏膜通透性正常组和增高组。比较两组AMI的发生率,并分析AMI发生与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关系。结果肠道黏膜通透性正常组46例,其中17例发生AMI;Killp分级Ⅰ级16例,Ⅱ级25例,Ⅲ级5例,Ⅳ级0例。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组64例,其中38例发生AMI;Killp分级Ⅰ级12例,Ⅱ级27例,Ⅲ级20例,Ⅳ级5例。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组发生AMI的比例明显高于肠道黏膜通透性正常组。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与AMI发生呈正相关(r=0.221,P<0.05),且与Killp分级呈正相关(r=0.3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MI发生[OR=2.462,95%CI(1.055,5.741),P<0.05]及高级别Killp分级是胸痛病人发生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是胸痛病人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

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探讨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郑曦,王浩宇,何莉,何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8月因冠心病于我院接受PCI的186例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心电图J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级、KillipⅣ级及发病至PCI时间是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与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高度相关。基于糖尿病、心电图J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TIMI血流分级0级、KillipⅣ级及发病至PCI时间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使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该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16[95%CI(0.787,0.845)],说明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糖尿病、心电图J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TIMI血流分级0级、KillipⅣ级及发病至PCI时间是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能够提高对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效能,对临床制定相关防治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训练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

陈敏,杨锋,马娟,卢竞前,潘娅萍,张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训练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40例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代谢当量概念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心率、体质指数(BMI)、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心功能分级以及心肺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率、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率、BMI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干预前,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两组6M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12个月两组6MWT较干预前增加,且观察组增加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干预前,两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功能分级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峰值心率、代谢当量、峰值耗氧量(VO2peak)、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P<0.05)。结论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直接和择期PCI术后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的对比研究

梁允兰,史海波,王志翔,江磊磊,杜新芝,徐琳,蔡文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直接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室性期前收缩的Lown分级,研究AMI病人PCI手术时机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2017年2月—2019年9月因AMI接受PCI治疗的住院病人38例。根据入院至接受PCI术时间将病人分为直接PCI组(18例)和择期PCI组(20例)。病人于PCI术后3 d内、3个月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室性期前收缩的Lown分级。结果两组PCI术后3 d内的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PCI组术后3个月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Ⅲ级以上与择期P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病人直接PCI术未能比择期PCI术更好地改善远期室性期前Lown分级,这可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的电不稳定因素有关。

缺血修饰清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变程度及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赵美丽,张琪,张艳芳,杨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变严重程度和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ACS病人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根据ACS的病变程度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4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USTEMI)组(41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1例);根据Gensini评分将病人分为<50分组(32例)、50~100分组(37例)、>100分组(51例);根据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21例)、中度狭窄组(23例)、重度狭窄组(45例)及完全闭塞组(31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4例)、双支病变组(39例)及多支病变组(47例)。比较各组IMA、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病人出院6个月后进行随访,统计并比较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结果UAP组、USTEMI组及STEMI组IMA、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TEMI组、USTEMI组IMA、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STEMI组IMA、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USTEMI组(P<0.05)。Gensini评分50~100分组与>100分组IMA、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50分组(P<0.05),>100分组IMA、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50~100分组(P<0.05)。IMA、NT-proBNP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A、NT-proBNP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A水平与NT-proBNP水平、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120例ACS病人完成随访116例(96.67%),其中73例病人发生MACEs。发生MACEs病人与未发生MACEs病人IMA、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病人IMA水平检测ROC曲线下面积是0.928,最佳界值是78.54 U/mL。结论IMA、NT-proBNP水平随着ACS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IMA、NT-proBNP高的病人近期预后较差,IMA、NT-proBNP对ACS病变程度及近期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血清和肽素联合肌钙蛋白I对老年心肌梗死病人早期诊断与分期诊断的价值

贺新荣,高胜利,吴栋梁,赵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血清和肽素与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老年心肌梗死病人早期诊断及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心肌梗死病人作为心肌梗死组,另选取同期106名老年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和肽素和cTnI水平,分析血清和肽素、cTnI及二者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同时将心肌梗死组病人分为急性期组和非急性期组,检测两亚组血清和肽素和cTnI水平,分析血清和肽素与cTnI对心肌梗死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①心肌梗死组血清和肽素及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血清和肽素及cTnI二者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③血清和肽素及cTnI二者联合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血清和肽素单独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AUC及cTnI单独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AUC(Z=3.77,P<0.001;Z=2.05,P<0.05);④心肌梗死急性期病人血清和肽素与cTnI水平高于非急性期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⑤血清和肽素及cTnI诊断老年心肌梗死分期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563 pmol/L及4.629 ng/mL,其AUC分别为0.851[95%CI(0.776,0.926)]和0.819[95%CI(0.741,0.897)],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血清和肽素联合cTnI检测对于老年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aVL导联T波倒置预测左前降支中段病变的临床意义

郑晓斌,王瑞英,路申潞,熊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心电图aVL导联T波倒置与左前降支中段病变的关系。方法将241例ACS病人按照入院心电图aVL导联T波形态分为T波倒置组(95例)和T波非倒置组(14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析T波倒置对左前降支中段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T波倒置组左前降低中段狭窄程度明显高于T波非倒置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前降低中段狭窄程度是aVL导联T波倒置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8,95%CI(1.019,1.036),P<0.01];一致性检验中,aVL导联T波倒置预测AMI病人左前降低中段狭窄程度≥50%与冠状动脉造影呈中等程度相关(Kappa=0.558,P<0.01)。结论aVL导联T波倒置与左前降支中段狭窄相关,可作为预测左前降支中段病变的方法之一。

牙周病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的Meta分析

耿琪琪,谢志江,杨华,常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估牙周病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并采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Stata 11对入选的17篇关于牙周病与心血管事件关系的队列研究(共计667 698例病人)进行Meta分析。结果牙周炎与心血管事件的研究异质性较高(I2=62.0%,P=0.000),故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相对风险(RR)值为1.14(1.07,1.23)。无牙与心血管事件的研究异质性低(I2=0.0%,P=0.467),故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RR值为1.23(1.09,1.40),0~10颗牙齿及牙龈炎与心血管事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RR值分别为1.38(1.02,1.87)及1.26(0.93,1.70),但牙龈炎与心血管事件无统计学意义,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相应研究。结论从现有的证据来看,牙周病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中牙周炎、无牙、0~10颗牙齿与心血管事件明显相关。口腔疾病与心血管事件有相关性,开展口腔健康管理及口腔疾病防治意义重大。

心房颤动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复律治疗价值

赵平,李冰,郭树领,郭明栓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特点及复律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就诊的200例心房颤动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将研究对象分为无心力衰竭组、HFpEF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组、射血分数中间型心力衰竭(HFmrEF)组。分析4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HFpEF组病人进行射频消融术,比较HFpEF组病人术前和术后6个月指标变化,观察随访期间HFpEF组病人出院情况。结果与无心力衰竭组比较,HFpEF组女性及心功能Ⅲ级、Ⅳ级比例升高,年龄增大,体质指数(BMI)升高,心率降低,收缩压升高,脑利钠肽(BNP)、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总胆固醇(T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减小,左房容积指数(LAV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大(P均<0.05);与HFrEF组比较,HFpEF组女性和心功能Ⅱ级、Ⅲ级比例升高,心功能Ⅳ级比例降低,年龄增大,BMI升高,心率降低,收缩压升高,BNP、NT-proBNP、TC、Hcy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LAD和LVEDD减小,LAVI和LVEF增大(P均<0.05);与HFmrEF组比较,HFpEF组女性和心功能Ⅱ级比例升高,BMI升高,心率降低,收缩压升高,BNP、NT-proBNP、TC、Hcy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LAD和LVEDD减小,LAVI和LVEF增大(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HFpEF组病人收缩压降低,心率增大,HDL-C水平升高,BNP、NT-proBNP、Hcy、TC水平降低,LVEDD减小,LVEF增大(P均<0.05);随访期间HFpEF组病人心房颤动复发率为19.74%,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为18.42%,心源性死亡率为6.58%,非心源性死亡率为17.11%,脑卒中发生率为7.89%。结论心房颤动合并HFpEF多见于老年女性、心脏功能差、肥胖、高血压者,具有向心性肥厚和明显舒张功能不全特点,射频消融术可有效改善心房颤动合并HFpEF病人左心功能,临床获益显著。

脐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阴性体质高血压病人血清microRNA-92a水平的变化

徐永娟,苏稼航,迟荣香,吕曙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脐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阴性体质高血压效果其与血清microRNA-92a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microRNA-92a水平对血压控制水平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00例阴性体质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接受脐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根据治疗后血压控制水平分为4组:A组(血压<120/80 mmHg,20例)、B组[血压(120~139)/(80~89)mmHg,27例)]、C组[血压(140~159)/(90~99)mmHg,45例)]、D组(血压≥160/100 mmHg,8例),检测并对比4组血清microRNA-92a水平、白细胞计数(WB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各指标用于预测血压控制水平的价值。结果血清microRNA-92a、WBC、Hcy水平比较:D组>C组>B组>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microRNA-92a、WBC、Hcy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9,0.323,0.544,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WBC、Hcy预测阴性体质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72,0.668,预测价值较低;而microRNA-92a预测阴性体质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水平的AUC为0.781,预测价值理想。结论血清microRNA-92a、WBC、Hcy水平与脐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阴性体质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水平密切相关,其中microRNA-92a用于临床评估治疗效果的准确度较高,可考虑将其作为疗效评估的血清标志物。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针刺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病人手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

严文,庄珣,慕容嘉颖,刘广添,何婉雯,王俊辉,崔淑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腕部等速肌力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前后比较腕部屈伸肌群峰值力矩(PT)、平均功率(AP)、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FMA )上肢远端部分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腕部屈伸肌群PT、AP及FMA、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腕部屈伸肌群PT、AP及FMA和BI评分均改善(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能增强老年脑卒中病人手腕部屈伸肌的肌力,提高手的运动能力,治疗效果较好。

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早期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

崔振华,宋振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病人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肌内效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本体感觉[测试执行时间(Time)、多轴平均轨迹差(ATE)]、下肢运动功能、腓肠肌痉挛程度、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本体感觉、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本体感觉、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0%与66.00%,P<0.05)。结论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肌内效贴能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的本体感觉、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肌内效贴操作简便、作用明显。

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病人肌张力水平、FMA评分及CNS评分的影响

刘先松,董永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病人肌张力水平、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河南省省立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肌张力水平、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CN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MAS评分、CNS评分均降低(P<0.05),QOL评分、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及ADL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P<0.05),MAS评分、CNS评分降低(P<0.05),QOL评分、FMA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及ADL评分均升高(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可降低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病人MAS评分,改善肌张力过高症状,降低CNS评分,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升高FMA评分,提高运动功能。

后循环梗死中医证候学研究调查问卷研制初探

傅凯丽,霍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制订后循环梗死中医证候学研究调查问卷。方法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检索与后循环梗死相关的临床文献,归纳整理后循环梗死中医病因病机、四诊信息、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将所得信息条目池制订专家咨询表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及专家论证,结合专家意见形成后循环梗死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通过临床预调查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初步检验形成正式调查调卷。结果后循环梗死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包括病因病机7条、中医四诊信息231项、中医证型21个、证候要素14条,专家论证及临床预调查显示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信度分析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2,结构效度分析各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4.298%,结果显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一定的有效性,由此最终建立后循环梗死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结论该调查问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深入开展后循环梗死中医证候学研究奠定基础。

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血Hcy、hs-CRP的影响

朱新汉,吴玫玫,戴军龙,朱荣华,窦正川,王金玲,施寅,张道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病人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VCI病人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通督调神针刺组与认知康复训练组,每组60例。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各进行1次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认知功能评定及血Hcy、hs-CRP检测。结果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VCI与认知康复训练疗效相当,均能明显提高VCI病人MMSE评分(P<0.05),降低血Hcy、hs-CRP水平(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能明显提高VCI病人MMSE评分,降低血Hcy、hs-CRP水平。

2017年—2019年某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使用情况及病人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武华,安建华,杜慧杰,李晓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2017年—2019年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情况,并分析病人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019年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收治的40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静脉溶栓使用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院前延迟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40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率仅为3.48%,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原因主要是院前延迟(80.67%)。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受教育程度、发病地与医院距离、是否独居、对急性脑梗死知识知晓情况、转运方式、医保类型、发病时间、是否担心医疗费用、是否转诊与病人院前延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院前延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发病地与医院距离>20 km、缺乏脑梗死知识、自行就诊、转诊。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率较低,主要因为院前延迟,影响因素是发病地与医院距离远、缺乏脑梗死知识、自行就诊及转诊,故建议加大对脑梗死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的急救体系,以缩短就诊时间,避免错失溶栓治疗的时机。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Hcy与NSE、S100B表达及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性

崔雪琼,李梦檀,丁娜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神经损害因子及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判断侧支循环情况,分为卒中A组(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卒中)与卒中B组(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的卒中);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cy、神经损害因子的含量,分析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因素。结果卒中A组与卒中B组血清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卒中A组血清Hcy、NSE、S100B、MDA、IL-1β含量明显高于卒中B组,FA、VitB12含量均明显低于卒中B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Hcy升高是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代谢障碍能够加重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损害程度,不利于侧支循环建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HIF-1α、miR-210水平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

温晓敏,焦蓉,张爱明,叶明阳,王文翔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微小RNA-210(miR-210)水平,同时对新生儿进行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探讨HIE新生儿血清HIF-1α、miR-210水平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HIE新生儿为研究对象(HIE组);同期选取75名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IF-1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miR-210水平,对新生儿NBNA评分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相关指标,分析HIE新生儿血清HIF-1α、miR-210水平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以及HIF-1α、miR-210、NBNA评分与血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新生儿HIE的因素。结果两组胎龄、性别、出生体重、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血清HIF-1α、miR-21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IE组Apgar评分、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HIE新生儿血清HIF-1α、miR-210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HIE新生儿血清AST、LDH、CK、CK-MB与HIF-1α、miR-210呈正相关(P<0.05),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P<0.05);HIF-1α、CK-MB是影响新生儿HIE的危险因素,NBNA评分是影响新生儿HIE的保护因素。结论HIE新生儿血清HIF-1α、miR-210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三者与新生儿HIE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病人脑血流及神经营养、神经损伤的影响

黄光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脑血流、神经营养、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107例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脑心通胶囊,6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简易智能评定量(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测定神经营养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含量,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两组MMSE、HDS评分均升高,ADL评分均降低,ACA、MCA、PCA血流速度加快,血清BDNF、NGF含量增高,NSE、S100B蛋白含量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MSE、HDS评分,BDNF含量较高;ACA、MCA、PCA血流速度较快;ADL评分及NSE、S100B蛋白含量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并能加快脑血流,增强神经营养,减轻神经损伤。

早期经鼻肠管管饲生大黄对重症脑出血并发胃瘫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

郭敏,李炬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早期经鼻肠管管饲生大黄对重症脑出血并发胃瘫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症脑出血并发胃瘫病人分为经鼻胃管管饲生大黄组(A组,30例)、经鼻肠管管饲温开水组(B组,30例)与经鼻肠管管饲生大黄组(C组,30例)。3组基础治疗方法相同,入重症监护室(ICU)后立即留置鼻胃管,禁食≥8 h,每8 h抽取胃内容物评估胃残留量,每日行胃液隐血试验检查,病人肠鸣音恢复并且无肠内营养禁忌证则开始给予肠内营养,以10 kcal/(kg•d)开始,之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剂量。A组病人于入组后24 h内给予生大黄粉每次0.1 g/kg溶于50 mL开水,待开水变温后经鼻胃管管饲,每8 h 1次,连续治疗3~7 d;B组病人入组后24 h内留置螺旋形鼻肠管,经鼻肠管给予温开水50 mL管饲,每8 h 1次,连续应用3~7 d;C组病人入组后24 h内留置螺旋形鼻肠管,给予生大黄粉每次0.1 g/kg溶于50 mL开水,待开水变温后经鼻肠管管饲,每8 h 1次,连续治疗3~7 d。比较3组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胃残留量、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腹胀持续时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胃反流发生率、腹泻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胃肠营养开始时间、7 d内肠内营养总量、住ICU天数。结果3组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病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第1天胃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胃残留量均少于A组、B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腹胀发生率、腹胀持续时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胃反流发生率、呕吐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少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胃肠营养开始时间早于A组、B组,7 d肠内营养总量大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入住ICU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经鼻肠管管饲生大黄治疗能显著改善重症脑出血并发胃瘫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经验交流

血清APN和NT-proBNP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高燕,高吊清,赵洋洋,贾旭林,刘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山西省儿童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入院的100例川崎病患儿(川崎病组),其中,冠状动脉病变22例,无冠状动脉病变78例,另随机选取4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血清APN、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结果川崎病组患儿血清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T-proBNP、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血清APN水平低于恢复期(P<0.05),血清NT-proBNP、cTnI水平高于恢复期(P<0.05)。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清APN、NT-proBNP、cTnI水平均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结论APN、NT-proBNP是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APN和NT-proBNP有望作为识别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早期损伤的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血清CRP、CysC和ET-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李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sC)和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的特征,探讨其与肺动脉高压发生、严重性以及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210例COP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合并肺动脉高压组(136例)与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组(74例),检测血清CRP、CysC及ET-1水平。将合并肺动脉高压组分为轻度高压组(44例)、中度高压组(52例)、重度高压组(40例)3个亚组,比较血清CRP、CysC及ET-1水平,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随访6个月,统计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等疾病转归指标。结果合并肺动脉高压组血清CRP、CysC和ET-1水平均高于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高压组血清CRP、CysC和ET-1水平均高于中度高压组和轻度高压组,PaO2、FVC和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低于中度高压组和轻度高压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再入院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中度高压组和轻度高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CysC及ET-1水平检测可作为判断COPD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指标,还能作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评判肺动脉高压和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以及预测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张秀斌,李佩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8例临床资料,依照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经侧裂-岛叶入路)34例,B组(经颞叶皮层入路)34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血肿清除率、去骨瓣减压例数、术后7 d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术后自动睁眼时间、术后7 d脑水肿体积、并发症以及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优于B组。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恢复较好、并发症少等优势,对降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及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