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8期 刊出日期:2021-04-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基于AGREEⅡ工具评价冠心病中西医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

徐香梅,陈旋,孔艺璇,王杰,周尔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AGREEⅡ工具评价国内冠心病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及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 )、万方(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国内冠心病临床实践指南,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0月。由4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AGREEⅡ工具评价纳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结果共纳入7部国内机构制订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冠心病心绞痛介入前后中医诊疗指南、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中医诊疗指南。AGREEⅡ评价结果表明,多数指南在“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表达的清晰性”方面较完整,但“制订的严谨性”“应用性”“编辑的独立性”方面欠佳。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和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欠缺的两方面得分最高,其中“应用性”平均得分为46.3%,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得分最高,为59.4%,其次为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得分为52.1%;“编辑的独立性”方面,平均得分为47.3%,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诊疗指南得分最高,为75.0%,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得分次之,为62.5%。全面评价结果显示,强烈推荐使用的指南包括2个,推荐(补充或改进)的指南包括3个,不能确定是否推荐使用的指南包括2个。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和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在国内冠心病中西医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质量均较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异病同治”冠心病和焦虑症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靳会会,黄乐曦,侯季秋,陈雅丽,史金玉,安莹,赵海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异病同治”冠心病和焦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获得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冠心病和焦虑症相关的疾病靶点;对药物与疾病靶点映射得到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冠心病和焦虑症的共有靶点,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运用R语言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 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应用Auto Dock vina软件对PPI网络中关键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74个有效活性成分参与调控92个共有靶点,通过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121条信号通路实现对冠心病和焦虑症“异病同治”的作用。结论现有研究初步揭示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异病同治”冠心病和焦虑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新方向。

基于数据挖掘的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方配伍规律

张淼,金宇,甘洁文,王世博,殷惠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组方用药的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收录的治疗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采用频次分析、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组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304首中药复方,涉及153味中药,出现频数最高的单味中药为黄芪(280次),其次为丹参(250次);聚类数量为3类时较好,常用药物包括红花、桃仁、当归、赤芍、黄芪、丹参、川芎、瓜蒌、薤白等,演化得到核心组合7个;关联分析显示,黄芪配伍丹参、红花配伍桃仁、黄芪配伍当归是常用的药对;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0个主成分。结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药类以活血化瘀、补气、理气、止血为主。

基于真实世界分析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用药特征

邓秘,吕健,谢雁鸣,孙粼希,付长庚,庄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分析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病症特点及临床用药特征。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选择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使用速效救心丸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住院病人信息,采用频数分析法对数据库人群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描述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关联分析病人合并用药情况。结果统计人群中,详细记录年龄的病人共10 008例,≥65岁的病人8 043例,占80.37%;病人多合并高血压、脑梗死、呼吸系统感染等疾病;速效救心丸主要经口服途径给药,单次剂量≤15粒的病人共9 688例,占96.58%;速效救心丸常联合使用的西医药物主要包括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肠溶片、肝素、美托洛尔、抗生素、胰岛素等。结论心绞痛病人主要集中于老年人,速效救心丸的临床使用基本符合说明书推荐;速效救心丸主要与扩张血管、降血压、抗生素类、胰岛素等药物联合使用,与冠心病病理机制及合并的多种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临床疾病之间互相影响,故选择治疗方案应兼顾多种疾病,以达到最佳疗效。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石艺璇,黄松旭,唐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1日—2019年6月1日电子数据库及手工检索国内心血管病、中医药期刊、会议论文集中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BNP)、6 min步行试验(6MWT)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涉及1 037例病人,其中中药组522例,对照组5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4.30,95%CI(2.88,6.42),P<0.000 01],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WMD=4.94,95%CI(3.21,6.67),P<0.000 01],6MWT长于对照组[WMD=51.91,95%CI(29.17,74.66),P<0.000 01];中药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WMD=-120.38,95%CI(-158.46,-82.30),P<0.000 01],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WMD=-5.65,95%CI(-6.86,-4.45),P<0.000 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益气活血利水法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较单纯西药更有效,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吴慧芳,郭自强,李星星,匡武,张婧倩,许秋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1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涉及2 626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较单用传统抗心律失常西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可提高总有效率[RR=1.26,95%CI(1.19,1.32),P<0.000 01],改善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症状[RR=1.23,95%CI(1.17,1.30),P<0.000 01]、动态心电图情况[RR=1.23,95%CI(1.16,1.30),P<0.000 01]及中医证候积分[SMD=-0.50,95%CI(-0.71,-0.30),P<0.000 01],减少室性期前收缩频数[SMD=-0.76,95%CI(-0.95,-0.56),P<0.000 01]及不良反应[RR=0.60,95%CI(0.44,0.82),P=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可提高病人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和中医证候积分,并减少室性期前收缩频数,安全性较好。

双侧上肢训练对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张凯歌,周波,黄幸,吕阳婷,樊欢欢,曹克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双侧上肢训练对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分为双侧训练组及对照组,各28例。双侧训练组给予患侧及健侧上肢同时间及同空间相同模式的重复训练并给予双侧上肢中医推拿手法;对照组接受常规以患侧上肢为主的重复训练及中医推拿手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上肢近端(FMA-PUE,包括肩、肘和前臂)及上肢远端(FMA-DUE,包括腕、手)变化。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上肢运动功能FMA-UE、FMA-PUE及FMA-DUE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双侧训练组FMA-UE及FMA-PUE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模式方面,双侧训练组肘关节伸展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采用双侧上肢训练较常规训练可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补肾益智颗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方婷,朱爱华,黄守玉,李文达,张少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益智颗粒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补肾益智颗粒及A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0年2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基本特征资料的提取及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694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评分降低[MD=-6.63,95%CI(-8.16,-5.09),P<0.000 01]、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增加[MD=3.73,95%CI(2.09,5.37),P<0.000 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降低[MD=-3.89,95%CI(-6.01,-1.76),P=0.000 3],总有效率提高[RR=1.21,95%CI(1.11,1.32),P<0.000 1];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6,95%CI(0.19,0.69),P=0.002]。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补肾益智颗粒联合常规药物较常规药物治疗AD在改善病人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针刺治疗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肖许珍,江海林,裴培,杨文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病人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通过双模拟研究技术,治疗组给予针刺百会、神庭、双侧风池、太阳、率谷、头维和口服布洛芬安慰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布洛芬片和针刺非经非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0 min、治疗后40 min、治疗后1 h、治疗后2 h VAS评分及血清CGRP、SP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时间V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后20 min、治疗后40 min,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 h、治疗后2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CGRP、SP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0 min、治疗后40 min,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干预因素、时间和两者的交互作用下,针刺治疗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可快速起效,疗效好,病人血清CGRP和SP水平降低提示针刺可减少三叉神经节中神经肽释放,调控神经源性炎症,抑制痛觉传导通路激活,从而起到抗偏头痛作用。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丹参酮Ⅱ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JAK2/STAT3通路的影响

王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及其对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老年大鼠MIRI模型和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HRI)模型,分别从体内和体外水平进行研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应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OS)含量,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细胞上清液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应用JAK2/STAT3抑制剂AG490干预心肌细胞,观察各项指标变化。结果TA可改善MIR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心脏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血清CK和LDH水平(P<0.05),改善HRI心肌细胞活力和凋亡水平(P<0.05),提高HRI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改善ROS、MDA和SOD水平(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TA可改善p-JAK2、p-STAT3、Bcl-2/Bax比值、cleaved Caspase-3水平(P<0.05),AG490干预可逆转上述指标变化(P<0.05)。结论TA对MIRI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JAK2/STAT3通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改善MIRI。

携ICAM-1靶向超声造影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微循环的实验研究

金琳,李萍,钮培玉,王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应用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靶向超声造影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血流灌注。方法将1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动脉硬化组,各8只。动脉硬化组高脂喂养12周后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两组实验兔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携ICAM-1靶向心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心肌血流灌注,同时取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测定。结果两组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和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声学造影显示:两组实验兔心肌血流灌注呈均匀一致性,动脉硬化组心肌灌注峰值强度低于对照组,心肌灌注达峰时间晚于对照组(P<0.01)。结论携ICAM-1靶向造影剂心肌造影检查可敏感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兔早期心肌微循环障碍,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早期诊断和动态疗效监测的有效方法。

尼可地尔对抑郁模型大鼠心肌KATP通道的影响

徐启明,刘军华,苏红英,曾海龙,刘凯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抑郁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及对KATP通道蛋白Kir6.2和SUR2开放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MS)致抑郁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MS组及尼可地尔组(0.1 mg/kg),各12只。各组大鼠分别饲养2周、4周、6周及8周。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损伤心肌KATP通道蛋白Kir6.2和SUR2表达水平;采用动物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心率、心率变异性改变及Nagar-Olsen病理学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病理损伤。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MS组大鼠下丘脑及海马体5-羟色胺含量下降,KATP通道蛋白Kir6.2和SUR2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CMS组比较,尼可地尔组大鼠下丘脑及海马体5-羟色胺含量升高(P<0.05),KATP通道蛋白Kir6.2和SUR2表达水平下降(P<0.01)。病理染色及动物生理记录仪显示,尼可地尔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持平。结论尼可地尔通过抑制KATP通道开放及Kir6.2和SUR2表达,从而发挥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综述与进展

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应用的研究进展

邱小宇,杨骄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现已广泛用于研究左心房肥大、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脑卒中等。现综述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形成机制、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基于“毒损脑络”理论中医脑病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的研究进展

田恺,张向宇,牛博真,冯春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毒损脑络”理论是在中风病的临床治疗中产生的,随着大量中医临床实践,多位医家反复推敲逐渐形成中医脑病学理论,多应用于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脑病的诊疗。现综述基于“毒损脑络”理论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研究,为进一步发展中医脑病学提供思路。

中西医治疗伴高尿酸血症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徐朝辉,赵卿,白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高尿酸血症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现综述高尿酸血症影响脑梗死机制的研究进展,阐明尿酸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提出控制高尿酸血症是防治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治疗措施;并总结中医学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和经验,从清除血浊的角度出发采用健脾化浊、祛瘀化痰为基本治疗方法。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干预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王燕,吴晖,吴诗青,李希玲,李莹超,任耀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干预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伴睡眠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慢性心力衰竭规范治疗与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制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综合干预方案,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静息心率、6 min步行距离(6MWD)及NT-proBNP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睡眠质量分级较干预前均改善,且观察组睡眠质量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静息心率和NT-proBNP水平较干预前降低,6MWD较干预前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的综合方案干预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伴睡眠障碍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心脏储备能力或活动耐量,降低NT-proBNP水平。

珍斛颗粒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杨丹,叶攀,蔡三金,刘宏军,敖杰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珍斛颗粒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1(ET-1)mRNA和血栓调节蛋白(TM)mRNA的影响。方法采取病证结合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人9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正常组。抽取健康志愿者、模型组病人服药前、药物组病人服用常规降压药物达标并连续服用珍斛颗粒2个月后、对照组病人服用常规降压药物达标2个月后血液。分别将含有各组10%血清的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内皮细胞ET-1 mRNA和TM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ET-1 mRNA表达较正常组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对照组ET-1 mRNA表达减少(P<0.01),且药物组ET-1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TM mRNA表达较正常组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对照组TM mRNA表达增多(P<0.01),且药物组TM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珍斛颗粒具有保护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细胞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减少ET-1 mRNA表达、升高TM mRNA表达实现。

心肺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其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苗孟丹,信栓力,邵丽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其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我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胸痛病人131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观察组(冠心病病人)66例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病人)65例。两组均在造影前行心肺运动试验,比较两组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公斤摄氧量、峰值氧脉搏、最大运动负荷、最大代谢当量、运动时间差异,分析上述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评估心肺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公斤摄氧量、峰值氧脉搏、最大运动负荷、最大代谢当量、运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P<0.01);上述7项指标联合诊断冠心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974,灵敏度为86.40%,特异度为98.50%,优于上述任何一项指标单独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结论心肺运动试验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冠心病无创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LncRNA H19、miR-29a水平与冠心病病人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仉慧颖,耿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清长链非编码核苷酸H19(LncRNA H19)、微小RNA-29a(miR-29a)表达及其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就诊的冠心病病人86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6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LncRNA H19、miR-29a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LncRNA H19、miR-29a表达水平、Gensini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LncRNA H19、miR-29a表达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H19、miR-29a是影响冠心病病人Gensini积分的因素。结论冠心病病人血清LncRNA H19、miR-29a表达上调,其是影响冠心病病人Gensini积分的重要因素。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景江新,塔娜,钟小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CEUS)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疑似冠心病病人1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44例)和病变组(100例);病变组再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病变组(18例)、中度病变组(47例)及重度病变组(35例)。记录病人颈动脉斑块数量、面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狭窄率、CEUS达峰时间(T)、强化峰值强度(PI)、上升斜率、曲线下面积(AUCTC)。并分析比较组间和组内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相关因素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结果144例疑似冠心病病人中有100例存在颈动脉斑块,其中正常组存在颈动脉斑块9例(9.00%),病变组存在颈动脉斑块91例(91.00%)。冠状动脉造影各病变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数量、颈动脉狭窄率、PI、上升斜率和AUCTC高于正常组,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增加趋势(P<0.05)。AUCTC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ROC下面积最高(0.925),临界值为326.74 dB/s,灵敏度为93.00%,特异度为84.09%。结论颈动脉狭窄率、PI、上升斜率和AUCTC是冠状动脉狭窄的风险因素,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呈增加趋势,颈动脉斑块CEUS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青,宣皓晨,王超凡,陈军红,李东野,徐通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病人发生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506例(对照组)及同时发生AF病人512例(AF组);并将AF组分为两个亚组,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组,248例)和非阵发性心房颤动(NPAF组,264例)。收集相关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F组收缩压(SBP)、左心房内径(LAD)、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吸烟史、LAD、HbA1c、hs-CRP是病人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LVEF、LAD、TC、FBG及HbA1c可预测AF发生。结论BMI、吸烟史、LAD、HbA1c、hs-CRP是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TC、LAD、FBG及HbA1c对AF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T3、FT3水平与心功能和远期预后的相关性

倪悦,彭燕飞,蒋俊,史雷忠,王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心脏射血分数(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18年7月就诊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的AMI病人,所有病人均检测甲状腺功能、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T3和FT3与EF和NT-proBNP的相关性及其与病人预后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2例AMI病人,所有病人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T3水平与EF呈正相关(R=0.042,P<0.001),与入院时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R=0.059,P<0.001)。FT3与EF(R=0.053,P<0.001)、入院时NT-proBNP水平(R=0.108,P<0.001)相关。FT3与AMI病人EF(P<0.05)、NT-proBNP(P<0.05)独立相关。T3和FT3水平与AMI病人总生存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T3和FT3水平与AMI病人入院时心功能呈中度正相关,但与预后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无相关性。

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病人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雷,李娜,许俊杰,付立强,高吉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疗效及病人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病人130例,采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病人作为DES组(70例),采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的病人作为DCB组(60例)。收集并记录病人临床资料,术后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后1年内累计生存率。结果DCB组发生主动脉夹层1例,术后心力衰竭1例,DES组发生术后心力衰竭1例,均经治疗后好转。DCB组和DES组装置直径、装置长度、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合并高血压[HR=1.861,95%CI(1.075,3.221)]、糖尿病[HR=1.699,95%CI(1.104,2.615)]、急性冠脉综合征[HR=2.387,95%CI(1.069,5.331)]是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病人术后1年内,DCB组累积生存率略高于DE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S和DCB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病人疗效相近,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病人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

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血清TNF-α、IL-4、IL-8、IL-10水平变化

刘文君,于少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后测定TNF-α、IL-4、IL-8、IL-10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及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TNF-α、IL-4、IL-8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IL-4、IL-8水平心功能Ⅳ级>心功能Ⅲ级>心功能Ⅱ级,IL-10水平心功能Ⅳ级<心功能Ⅲ级<心功能Ⅱ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4、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血清TNF-α、IL-4、IL-8升高,IL-10下降,且心功能分级越高TNF-α、IL-4、IL-8越高,IL-10越低。

降钙素原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

任艳琴,赵凯华,高胜利,郭任维,邢爱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病人早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行急诊PCI术的发病12 h内的STEMI病人100例。入院即刻及发病24 h、1周、1个月,检测血清PCT、NT-proBNP水平,观察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CT、NT-proBNP均为STEMI病人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预测院内MACE的效能,PCT入院即刻、发病24 h、1周的AUC分别为0.890,0.948,0.889;NT-proBNP入院即刻、发病24 h、1周、1个月的AUC分别为0.861,0.921,0.975,0.951。发病24 h PCT联合发病1周NT-proBNP预测准确性最高,AUC为0.979(P<0.001)。STEMI病人发病24 h血清PCT联合血清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存在相关性。结论PCT与NT-proBNP可作为行急诊PCI术的STEMI病人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对6个月内MACE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疗效

张红斌,刘飞,马健飞,赵靖华,张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住院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CTFC)、胸痛症状变化、血清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多配体聚糖-1(Syndecan-1)、硫酸乙酰肝素(HS)及透明质酸(H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变化及胸痛发作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CTFC较治疗前均下降,且治疗组LAD的CTF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LOX-1、TNF-α、hs-CRP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糖萼损伤标志物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及ET-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里克特量表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里克特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可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人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修复血管内皮糖萼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冠心病病人DDAH2基因-449G/C多态性对血浆ADMA水平的影响

苏锐,白瑞,边云飞,肖传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冠心病病人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DDAH2)基因-449G/C多态性及对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病人412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2例)及对照组(20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两组DDAH2基因-449G/C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血浆ADMA水平,并将冠心病组病人按年龄分为5组,检测各组血浆ADMA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ADM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血浆ADM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479,P<0.05)。结论DDAH2基因遗传多态性(-449G/C,rs805305)与冠心病病人血浆ADMA水平相关,且ADM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闫蕊,王家璞,王建玲,杨凡,李闯杰,王敬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病人数据库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心房颤动病人64例及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无心房颤动病人6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脑钠肽、左心房内径及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数量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脑钠肽最佳截断值为513 pg/mL、左心房内径42.5 mm、植入支架2.7个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结论脑钠肽、左心房内径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数量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的预测因素,可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并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向荣,汪宏斌,李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并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病例资料,将发生心肌损伤的患儿作为观察组(53例),未发生心肌损伤患儿作为对照组(89例)。观察并比较患儿性别、病程、腹泻次数、呕吐、重度脱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年龄、发热、代谢性酸中毒、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钠、血钾等,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并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性别、病程、每日腹泻次数、呕吐、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发热、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WBC、RDW、血钠、血钾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并发心肌损伤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较小、发热、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WBC高、RDW高、血钠高、血钾低均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发热、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WBC、RDW、血钠、血钾均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并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儿需引起重视,并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心肌损伤,提高疗效。

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视功能的影响

黄应香,孙海萍,唐义权,陈相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病人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DR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健康干预、糖脂调控和羟苯磺酸钙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糖脂代谢、视功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胰岛素水平(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视力值、视野灰度值(MD)、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血管瘤体积和眼底出血斑数量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能改善病人炎症状态和内皮细胞功能,调节糖脂代谢水平,提高视功能,用药安全性较高。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套针循经针刺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主要异常经络状态的影响

曹丽娟,谭琰,周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套针循经针刺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主要异常经络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1例)。两组均接受基础疾病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针刺,选穴肩髃、肩髎、肩贞、肩中俞、肩外俞,治疗组应用套针循经针刺;两组均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经络诊察量表评分及疗效差异。结果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经络异常主要在手三阳经,与手阳明经、手太阳经、手少阳经有关。治疗后,治疗组手三阳经经络诊察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肢总有效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套针循经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改善病人异常经络状态。

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张波,叶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0~14 d后改为丁苯酞胶囊口服,累计疗程满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mRS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及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cy、Cys-C和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显著,不仅可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改善认知功能。

电针、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程度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王琼,潘星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电针、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程度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推拿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痉挛程度和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粗大运动(GMQ)、精细运动(FMQ)和总运动(TM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治疗配合中医电针、推拿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程度及运动能力。

急性脑梗死病人左心室功能和炎症标志物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刘改玲,钟谨,冯霞,姜振玮,曹葛洲,许叶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左心室功能和炎症标志物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组,<4分的病人为A组,NIHSS≥4分的病人为B组,各50例。急性脑梗死后5 d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瓣膜反流。入院时检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NIHSS或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与LVEF、NLR和PLR的关系。结果B组NLR和PLR均高于A组(P<0.01),LVEF及二尖瓣反流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NIHSS和mRS评分与LVEF呈负相关,与NLR和PLR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65%、年龄和炎症与NIHSS≥4分相关(P<0.05)。结论与NIHSS<4分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相比,NIHSS≥4分的急性脑梗死病人LVEF较低,临床上以二尖瓣反流为主,且NLR和PLR较高。

柴芍龙牡汤加味治疗肝郁血虚型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观察

赵冬芝,洪秋阳,陈东丽,谭杰,刘艳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柴芍龙牡汤加味治疗肝郁血虚型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脑卒中后失眠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柴芍龙牡汤加味,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测定血清食欲素A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及随访PSQI总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SS-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且治疗组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血清食欲素A含量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食欲素A含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5%和77.5%,P<0.05)。结论柴芍龙牡汤加味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肝郁血虚证失眠病人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血清食欲素A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颈动脉斑块三维超声参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临床价值

孟祥安,胡金雅,张淑婧,穆斌,杨肖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三维超声参数预测急性缺血性梗死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76例作为观察组,共测量到颈动脉斑块89个;同时选取有颈动脉斑块,但无脑梗死病灶的病人88例作为对照组,共测量到颈动脉斑块101个,观察并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三维超声参数差异。结果观察组灰阶中位数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壁面积和标准化管壁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性别、年龄病人斑块超声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灰阶中位数、血管壁面积和标准化管壁指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面积分别为0.761、0.700和0.725。结论颈动脉斑块三维超声参数中灰阶中位数、血管壁面积和标准化管壁指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人Th1/Th2、CRP/ALB比值和NLR变化及临床意义

赵磊,薛剑,王瑜玲,史学晗,巩东,荣萌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人辅助型T细胞1/辅助型T细胞2(Th1/Th2)、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CRP/ALB)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6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就诊的单纯脑梗死病人238例作为脑梗死组,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109例病人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71名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Th1/Th2比值、CRP/ALB比值和NLR差异,分析3项指标是否为脑梗死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Th1/Th2、CRP/ALB和NLR预测脑梗死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感染组Th1/Th2比值低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CRP/ALB和NLR比值高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评分(CPIS)高分组病人Th1/Th2比值低于低分组,CRP/ALB和NLR比值高于低分组(P<0.01);死亡组Th1/Th2比值低于生存组,CRP/ALB和NLR比值高于生存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ALB、NLR是脑梗死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而Th1/Th2是保护性因素。进一步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ALB的ROC下面积为0.725,NLR的ROC下面积为0.621。结论Th1/Th2比值、CRP/ALB比值和NLR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CRP/ALB和NLR比值可一定程度预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

调脂柔脉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莎,杨志宏,朱晓娜,任鑫睿,王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调脂柔脉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9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四科门诊就诊的脑动脉硬化症5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调脂柔脉颗粒,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颈部血管超声及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3%与76.9%,P<0.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层中膜厚度均减小,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与26.9%,P<0.05)。结论调脂柔脉颗粒联合西药可改善脑动脉硬化症病人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斑块,且不良反应较少。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向兴刚,依马木•依达依吐拉,周益凡,林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急性期aSAH病人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所有病人均于发病48 h内行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熄风解痉汤(加减)。比较两组发病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BF);发病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细胞内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神经肽Y(NPY)水平;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评定中医证候积分;于发病第2周、第4周记录两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发病第3天、第7天、第14天,治疗组MBF低于对照组,发病第3天、第7天,治疗组血清NO高于对照组,血清ET-1、NSE、ICAM-1、IL-1β、NPY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2周、第4周,治疗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SAH,能有效改善病人脑血流,平衡脑灌注,改善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脑细胞损伤程度,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有效降低早期脑损伤,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经验交流

姚树坤教授基于湿热体质辨证治疗高血压经验

郑雯,姚树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姚树坤教授认为现代人过食肥甘,精神紧张,缺少运动,故多数为湿热体质。中医湿热相当于西医的慢性炎症状态。姚树坤教授治疗高血压多以清热除湿为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上将高血压分为痰浊中阻、肝火旺盛、肝阳上亢三型以辨证论治,临床取得较好疗效,同时认为高血压是可防可治的,防治高血压关键在于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治疗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

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相关癫痫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及脑电图分析

王明光,刘晓鸣,张桐,张园,李瑞,邓星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相关癫痫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及脑电图特征。方法选取42例ESES相关癫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确诊年龄、失语特征、癫痫表型、认知评估、行为评估等临床资料特征,放电侧位特征、放电病灶数、放电部位、棘慢波频率等脑电图特征资料及失语疗效、癫痫发作评估、认知评估疗效、脑电图疗效、综合疗效等临床预后资料,探讨ESES相关癫痫综合征患儿临床特征、脑电图特征及临床预后特征。结果纳入的42例ESES相关癫痫综合征患儿确诊年龄为(1~14)4.87±0.34岁,伴失语症状儿童占80.95%,认知异常儿童占33.33%,行为异常儿童占52.38%;癫痫表型以多种混合型癫痫发作为主,占85.72%。42例ESES相关癫痫综合征患儿脑电图放电侧位特征以单侧放电为主,占66.67%,放电病灶数以局灶性放电为主,占73.81%,脑电棘慢波频率分布上较多变,且呈假节律性发放,≥2.0 Hz患儿占47.62%,放电部位分布于全脑部位,颞区、额区、枕区、中央区放电分布较平均,约25.0%。42例ESES相关癫痫综合征患儿手术治疗10例,保守药物治疗32例,治疗12个月后失语症状疗效、癫痫发作疗效、认知疗效、脑电图疗效、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95.24%、78.57%、85.91%、83.33%。结论ESES相关癫痫综合征患儿临床特征和脑电图特征表现复杂多变,其病理基础是睡眠中广泛而持续的棘慢波发放,控制和改善异常脑电波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观察

田彩霞,田云霞,薛伟珍,冯惠芳,宁丽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太原市中心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病人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行PCI并给予基本药物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后血栓负荷重行血栓抽吸,对照组术中向靶血管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于靶血管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和重组人尿激酶原。观察并比较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情况,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60 d心脏内径大小及心功能。观察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IMI 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3.3%和71.1%),TMPG 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5.6%和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0 d,观察组LVEDD、LVESD、LVEF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或P<0.01)。随访6个月时,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6.7%和24.4%,χ=5.414,P=0.020)。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靶血管注射替罗非班和重组人尿激酶原与单用替罗非班比较,可改善STEMI病人急诊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改善近期心功能,减少MACE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