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12期 刊出日期:2021-06-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相关性的Meta分析

张瑾,王子涵,杨德爽,陶诗怡,陈颖,黄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7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涉及3 157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瘀阻证较心气虚弱证[MD=16.75,95%CI(11.72,21.78),P<0.000 01]、心肾阴虚证[MD=11.71,95%CI(6.04,17.37),P<0.000 1]易出现较高的Gensini积分;痰阻心脉证较心气虚弱证[MD=17.15,95%CI(4.21,30.08),P=0.009]、心肾阴虚证[MD=16.92,95%CI(9.66,24.18),P<0.000 01]易出现较高的Gensini积分。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具有相关性,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较心气虚弱证、心肾阴虚证易出现较高的Gensini积分,提示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较心气虚弱证、心肾阴虚证冠状动脉病变严重。

富心方加载治疗气虚血瘀痰浊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蔡欣玲,贾美君,黄盛娜,史嘉炜,徐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富心方加载治疗气虚血瘀痰浊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用药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联合富心方加载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12周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中医证候积分及相关安全性指标变化等。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及用药组较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且用药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总有效率为78.79%,对照组为3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用药组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用药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治疗后IL-17、IL-18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用药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心方加载治疗气虚血瘀痰浊型冠心病可能通过抑制IL-17、IL-18水平,达到改善症状、控制冠心病进程的目的。

穿心莲制剂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转阴率影响的Meta分析

朱雪萍,胡元会,师帅,袁果真,吴华芹,陈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穿心莲制剂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转阴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3月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涉及1 80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手足口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5.71,95%CI(4.02,8.11),P<0.000 01];试验组乳酸脱氢酶水平[WMD=-29.37,95%CI(-41.33,-17.41),P<0.000 01]、肌酸激酶水平[WMD=-18.49,95%CI(-26.81,-10.16),P<0.000 1]、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WMD=-5.77,95%CI(-7.81,-3.74),P<0.000 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WMD=-9.47,95%CI(-16.75,-2.19),P=0.01]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肌钙蛋白转阴率高于对照组[OR=12.52,95%CI(4.45,35.21),P<0.000 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3,95%CI(0.52,1.67),P=0.8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穿心莲制剂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儿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转阴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恒清Ⅱ号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孟胜喜,霍清萍,王兵,陈慧泽,李文涛,潘卫东,曹健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恒清Ⅱ号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并发睡眠障碍病人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除了采用基础治疗外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观察组除了采用基础治疗外给予恒清Ⅱ号方+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评定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社会表现量表(PSP)、激越行为量表(CMA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日记、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16)、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焦虑量表(BA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等,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多巴胺(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MMSE及PSP评分均升高,ADAS-cog、ADL及CMAI评分、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降低,入睡潜伏期及总觉醒时间均缩短,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ISI、BDI、BAI及AIS评分均降低,DBAS-16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9%和7.69%,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BDNF及DA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SP、IL-1β、IL-6、IL-10、CRP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清5-HT、BDNF及DA水平均升高,SP、IL-1β、IL-6、IL-10、CRP及TNF-α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恒清Ⅱ号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并发睡眠障碍,不仅改善病人精神状态、认知功能、生活能力、社会表现能力及激越行为等,还可改善睡眠障碍,且不良反应率低,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5-HT、BDNF及DA水平,降低SP、IL-1β、IL-6、IL-10、CRP及TNF-α水平有关。

涤痰汤加减治疗痰浊瘀阻证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陈芳芳,唐艳,李海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涤痰汤加减治疗痰浊瘀阻证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涤痰汤加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简易智力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巴氏指数(BI)、卒中影响量表(SI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BI、S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涤痰汤加减治疗痰浊瘀阻证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病人认知功能。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作用的网状Meta分析

相耐兵,李青芳,贾玉娟,侯玉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不同类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0年3月发表的关于不同类型ARB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脑卒中一级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员独立对收集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分别对最终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信息提取及质量评价。应用Stata15.1软件对文献提取的信息进行网状Meta分析,得到各种不同类型ARB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脑卒中一级预防有效性的排序。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涉及27 271例病人。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首次脑卒中发生率方面,氯沙坦与缬沙坦[RR=0.59,95%CI(0.13,2.65)]、坎地沙坦[RR=0.39,95%CI(0.08,1.81)]、厄贝沙坦[RR=0.49,95%CI(0.02,10.79)]比较,氯沙坦效果更好;缬沙坦与坎地沙坦[RR=0.65,95%CI(0.12,3.61)]、厄贝沙坦[RR=0.83,95%CI(0.03,19.83)]比较,缬沙坦效果更好;厄贝沙坦与坎地沙坦[RR=0.78,95%CI(0.03,19.10)]比较,厄贝沙坦效果更好。4种ARB类降压药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应用不同类型ARB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作用时,应首先考虑氯沙坦,其余依次为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不同类型ARB降压药对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性无差异。
基础医学论著

伊伐布雷定对病毒性心肌炎大鼠Bcl-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mRNA表达的影响

陈小霞,程齐尧,詹磊,蒋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对病毒性心肌炎大鼠Bcl-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伊伐布雷定低剂量组(4 mg/kg)、伊伐布雷定中剂量组(8 mg/kg)、伊伐布雷定高剂量组(12 mg/kg)。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制备病毒性心肌炎大鼠模型,首次接种柯萨奇病毒后24 h给予药物干预,每日1次,连续干预2周,观察各组大鼠心肌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细胞病理变化,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Bcl-2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模型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伊伐布雷定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CK-MB、Mb、cTnI和LDH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组织存在明显炎性浸润、细胞坏死;伊伐布雷定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心肌组织损伤较模型组明显改善。模型组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Bax mRNA、CytC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Bcl-2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伊伐布雷定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Bax mRNA、CytC mRN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Bcl-2 mRNA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MSP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Bcl-2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伊伐布雷定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Bcl-2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可缓解病毒性心肌炎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凋亡,可能与降低Bcl-2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有关。

丹参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的影响

任耀龙,郑刚,赵明君,杨磊,钟伟,齐婧,刘东敏,徐佳萌,尤金枝,李莹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丹参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丹参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10只。采用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心电图表现、心肌酶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浆TMAO浓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饮预处理组能降低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与NT-proBNP水平(P<0.01),改善心肌病理学形态,且随丹参饮浓度增加改善作用更显著。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丹参饮预处理组血浆TMAO浓度增高(P<0.05);丹参饮预处理组与模型组血浆TMAO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饮预处理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心肌酶学水平,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功能,且存在剂量关系,但丹参饮预处理未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浆TMAO水平。

山楂叶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张振,刘婵,王国龙,王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HLF)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MIR组、HLF 25 mg/kg组、HLF 50 mg/kg组、HLF 100 mg/kg组,各20只。采用夹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方法制备MIR大鼠模型,各组于造模前10 min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2 h后,Clark氧电极法测定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指标[态3呼吸(R3)、态4呼吸(R4)、呼吸控制率(RCR)];比色法检测呼吸酶(还原型辅酶Ⅱ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原子化学发光法测定线粒体Ca2+浓度;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膜电位(△ψm)、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度。结果与MIR组比较,HLF 50 mg/kg组、HLF 100 mg/kg组线粒体呼吸功能R3、RCR升高,R4降低,还原型辅酶Ⅱ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和ATP含量升高,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升高,线粒体Ca2+浓度降低;线粒体超微结构病变明显减轻,△ψm升高且MPTP开放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LF对MIR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Ca2+超载,维持线粒体膜稳定性有关。

基于SOCS1/STAT3信号通路探讨miR-155对川崎病幼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李海洲,张琳,王瑾,郭玉梅,张金盈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探讨微小RNA-155(miRNA-155)对川崎病幼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取30只小鼠,采用干酪乳杆菌胞壁成分(LCWE)诱导川崎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抑制组、阴性对照组,各10只,另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抑制组、阴性对照组分别将含有miR-155抑制序列(miR-155-inhibitor)和无义随机序列(miR-155-inhibitor-NC)的质粒脂质体复合物,按每只200 μL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按每只200 μL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干预第1天、第7天分别注射1次。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miR-155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h17/Treg细胞分化情况,qPCR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SOCS1 mRNA、STAT3 mRNA和SOCS1、STAT3蛋白及STAT3磷酸化(p-STAT3)蛋白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抑制组心肌组织miR-155表达水平及血清cTnI、CK-MB、TNF-α、IL-6水平降低(P<0.05);HE染色显示,抑制组心肌纤维较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改善;抑制组脾脏Th17细胞占CD4+细胞比例降低,Treg细胞占CD4+细胞比例升高(P<0.05);抑制组SOCS1 mRNA及SOCS1蛋白水平升高,p-STAT3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抑制miR-155可改善川崎病引起的心肌损伤,可能通过调控SOCS1/STAT3信号通路进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川芎嗪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脑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及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

陈世华,付绪华,袁丹桂,郭文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脑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感染性休克组(LPS组)、川芎嗪低剂量组(LPS+Lig-L组)和川芎嗪高剂量组(LPS+Lig-H组),通过尾静脉注射川芎嗪建立感染性休克大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情况;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准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HSP70表达情况。结果川芎嗪可减少大鼠血清S-100β和NSE表达,脑组织海马区细胞排列较整齐,边界较LPS组清晰,有完整的细胞带。与LPS组比较,川芎嗪可增加大鼠脑组织SOD表达(P<0.05或P<0.01),降低MDA、NO、TNF-α、IL-1β和IL-6表达(P<0.05或P<0.01)。川芎嗪可降低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量,脑组织PI3K蛋白表达水平上调,AKT蛋白磷酸化程度增加,HSP70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川芎嗪对感染性休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和凋亡,提高HSP70蛋白表达有关。
·综述与进展·

基于瘀毒理论活血解毒中药多靶点治疗冠心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成,朱爱松,段锦龙,姚魁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基于瘀毒理论综述活血解毒中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在瘀毒理论指导下活血解毒中药治疗冠心病具有抗炎、抑制血栓形成、调脂、保护心肌、抑制焦亡、抗细胞黏附、抑制平滑肌迁移增殖、影响缝隙连接、重塑肠道菌群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治疗特点。

抑郁症、脑白质病和中风的免疫炎症机制研究现状

杨凤梅,黄世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免疫炎症方面综述抑郁症、脑白质病和中风的共性机制和中药干预作用,通过早期中药干预胶质细胞的异常活化和炎性因子的释放,阻断核转录因子κB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炎症,实现关联阻断,为中药治疗抑郁症、脑白质病和中风提供新方向。

中西医结合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陈慧泽,谈世进,孟胜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西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存在副作用大、病人依从性不高等问题,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通路且副作用少等特点和优势,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方向。

贝伐单抗联合治疗方案在胶质母细胞瘤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

胡奕奕,王宏勤,段虎斌,郎丽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胶质母细胞瘤在颅内多呈浸润性生长,增殖快、易复发、手术或放疗化疗对其均不敏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贝伐单抗可使胶质母细胞瘤病人生存获益,现基于近年来Ⅱ期/Ⅲ期临床研究数据,对比贝伐单抗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并归纳总结,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及其应用进展

隗麒轩,何思佳,黄雨青,杨信才,崔彩虹,王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下肢康复机器人应用、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提示下肢康复机器人可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能力和步态,提高病人康复的疗效。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刘莉,张丹丹,邹国良,隋艳波,韩宇博,孙碧鸿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库中活血化瘀+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加入活血化瘀法的中医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涉及1 330例病人,其中治疗组674例,对照组6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3.44,95%CI(2.33,5.07),P<0.000 01],进一步降低NT-proBNP[SMD=-1.17,95%CI(-1.34,-1.00),P<0.000 01]水平,增加LVEF[WMD=6.14,95%CI(4.40,7.88),P<0.000 01]。所有文献均未报道不良反应。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联合活血化瘀法的中西医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提高病人临床有效率和LVEF,降低NT-proBNP水平。

加味桂枝龙牡汤对心阳不振型急性心肌梗死后失眠病人血清食欲素A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表达的影响

张玲,季晖,谷元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龙牡汤对心阳不振型急性心肌梗死后失眠病人血清食欲素A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阳不振型急性心肌梗死后失眠病人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桂枝龙牡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1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食欲素A、NT-proBNP水平和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变化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食欲素A、NT-proBNP水平、Spiege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过程中,两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为91.66%,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桂枝龙牡汤可降低心阳不振型急性心肌梗死后失眠病人血清食欲素A及NT-proBNP水平,改善睡眠功能并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血浆PCSK9水平与GRACE评分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价值

王丽萍,拓进宝,马利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STEMI病人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浆PCSK9水平,计算GRACE评分。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MACCE发生情况。比较不同血浆PCSK9水平分层及不同GRACE风险评分分层的STEMI病人临床资料、住院治疗情况及MACCE。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PCSK9水平与GRACE评分预测STEMI病人MACCE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 随访12个月,共纳入337例STEMI病人。根据PCSK9水平分为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死亡率(3.98%、5.06%、19.3%)、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2.49%、3.8%、19.3%)、心力衰竭发生率(12.94%、18.99%、59.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CE风险评分分层结果显示:从低危组到高危组,3组STEMI病人死亡率(2.16%、4.31%、18.29%)、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2.88%、2.59%、14.63%)、心力衰竭发生率(11.51%、17.24%、47.56%)及脑卒中发生率(3.6%、0.86%、9.76%)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CSK9水平与GRACE评分预测STEMI病人MAC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GRACE评分对STEMI病人MACCE的预测价值优于血浆PCSK9,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Z=2.212,P=0.027;再次心肌梗死:Z=2.947,P=0.003;心力衰竭:Z=6.950,P<0.001;脑卒中:Z=2.135,P=0.033)。GRACE评分对MACCE的预测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心力衰竭(AUC=0.928,灵敏度=0.800,特异度=0.899)、全因死亡(AUC=0.902,灵敏度=0.913,特异度=0.833)、脑卒中(AUC=0.895,灵敏度=0.828,特异度=0.733)、再次心肌梗死(AUC=0.885,灵敏度=0.842,特异度=0.773)。结果不同PCSK9水平及GRACE评分病人MACCE发生率不同,GRACE评分预测STEMI病人MACCE发生的临床价值优于血浆PCSK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分析

朱新峰,刘新灿,卢英来,李文峰,谷医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7月嵩县中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154例,采集病人一般资料、危险因素、辨证分型和治疗情况,建立数据表,将中医证候辨证分为实证与虚证,实证分别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虚证分别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中医证候分布比例显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寒凝>阳虚>血虚;超重/肥胖病人以痰浊多见,老年病人以阳虚、寒凝多见,糖尿病病人气阴两虚多见。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中医证候虚证以气虚为主,实证以血瘀、痰浊为主;不同年龄、体质指数、血脂、血糖临床辨证分型和证候分布不同。

24 h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中青年新发高血压病人的临床价值

白晨凯,张红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中青年新发高血压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8~64岁新发高血压但未接受治疗的14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收集24 h血压、白昼血压、夜间血压等数据。根据诊室或家庭血压最高值结合高血压分级标准将病人分为A组(高血压Ⅰ级)、B组(高血压Ⅱ级)和C组(高血压Ⅲ级);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64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病人中87.8%(130/148)满足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诊断标准,24 h血压、白昼血压、夜间血压均值升高,并超过相应时间正常血压比例分别为78.4%、70.9%和83.1%。A组、B组、C组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一致率分别为82.1%、86.5%和96.8%。男性、女性诊断符合率分别是89.6%和84.6%。以24 h血压、白昼、夜间血压均值诊断男性组、女性组动态血压监测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女性病人参照白昼血压均值诊断率(6/9)低于男性(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青年动态血压监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5%(33/41)和90.7%(97/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夜间平均血压为标准中年、青年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病人全天、白昼血压均值大于诊断标准比例高于中年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组内,以白昼平均血压青年组诊断率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24 h、夜间平均血压,二者诊断一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室或家庭自测血压易受到多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不同时间血压进行准确诊断,对中青年新发高血压病人,建议行动态血压监测。

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心功能及ADL评分的影响

王海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曲美他嗪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心功能指标和ADL评分、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高于治疗前,LVEDD和LVESD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9%与26.32%,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可提高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心功能和ADL。

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熊小栓,江文龙,程芳洲,陈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肾综合征病人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按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乳糖凝集素-3(Gal-3)、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水平及6 min步行试验(6MWD)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6MWD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cTnI、NT-proBNP、Cr、BUN、CysC、GDF-15、Gal-3、AGEs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伊伐布雷定有助于降低慢性心肾综合征病人血清GDF-15、Gal-3、AGEs水平,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和肾功能,提高运动耐量。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原发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逸臻,贾永平,吴磊,范春雨,靳春荣,魏瑞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原发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血管直径2.00~2.75 mm)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病人87例(共96处病变),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干预靶病变,术后随访12个月。12个月后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评价药物涂层球囊的临床疗效。主要终点为靶病变失败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靶血管重建。结果共36例(41.4%)病人出现术后夹层,其中1例出现严重冠状动脉夹层(C型),行紧急支架植入;12个月后,靶病变失败发生率为9.3%,共8例(9.3%)病人出现靶血管重建,其中4例为术后夹层病人,未发生术后夹层病人靶血管重建发生率为8.5%,与术后夹层病人的靶血管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和11.4%,P=0.854)。无病人发生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或靶血管血栓形成。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原发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安全且有效,术中出现冠状动脉夹层对病人的长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维生素B1、B12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贻新,吕慧慧,周军怀,付贤应,王恩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维生素B1、B12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给予维生素B1、B12穴位注射治疗,B组给予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维生素B1、B12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人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核转录因子κB(NF-κ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A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血清SDF-1α、BDN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MBP、NF-κB、hs-CRP、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B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及血清SDF-1α、BDNF水平高于A组,血清MBP、NF-κB、hs-CRP、TNF-α水平低于A组(P<0.05或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维生素B1、B12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改善病人神经传导速度,调节相关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程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确诊或疑似冠心病病人68例。依据钙化积分分为无或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及重度钙化组,根据平均心率分为≤70次/min组及>70次/min组,根据心率波动分为≤15次/min组及>15次/min组。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经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结果显示,共592节段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同时显影和评估,其中男性402节段,女性190节段。无或轻度钙化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重度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或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诊断符合率高于重度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心率≤70次/min组、>70次/min组及心率波动≤15次/min组、>15次/min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阳性预测值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冠状动脉钙化可影响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且女性冠心病相较于男性阳性预测值较低。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小续命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黄泽,陈莲梅,吴晓清,钟云薇,胡跃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中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且辅以手工检索相关核心期刊,并追踪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2月1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估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涉及1 327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医常规治疗措施比较,小续命汤加减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总有效率[OR=2.74,95%CI(1.86,4.05),Z=5.06,P<0.000 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MD=-2.16,95%CI(-2.90,-1.42),Z=5.70,P<0.000 01]、Barthel指数评分[MD=7.74,95%CI(6.38,9.09),Z=11.15,P<0.000 01]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1.91,95%CI(-3.41,-0.40),Z=2.48,P=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

针刺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SSA评分、MNA评分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刘先松,董永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微型营养评价(MNA)评分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针刺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SA评分、MNA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情况,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 %,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SA评分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NA评分均增高(P<0.01),且观察组M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12.500,P=0.017)。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与6.00%,P>0.05)。结论针刺联合吞咽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并提高临床疗效。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恢复及HIF-1α、VEGF、BDNF表达的影响

李宇宁,张凯明,李林,杜诗仪,吴春贤,郑桃林,熊钰,张文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恢复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病人107例,给予病人tDCS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病人HIF-1α、VEGF及BDNF水平。采用Fugl-Meyer评分(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S)评定病人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结果tDCS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病人血清HIF-1α、VEGF及BDNF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功能相关评分FMA及MB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血清HIF-1α含量与FMA、MBIS评分呈负相关(r=-0.517,P<0.01;r=-0.494,P<0.01);血清VEGF、BDNF含量与FMA评分呈正相关(r=0.474,P<0.05;r=0.504,P<0.01),与MBIS评分呈正相关(r=0.461,P<0.05;r=0.583,P<0.01);VEGF含量与BDNF含量呈正相关(r=0.485,P<0.05)。结论tDCS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可降低脑卒中病人外周血HIF-1α水平,提高外周血VEGF及BDNF水平,并改善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脑卒中病人HIF-1α、VEGF及BDNF表达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血府逐瘀胶囊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张敏,杨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相关指标[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及脑动脉血流[大脑中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血清S100β、NSE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EDV、PSV及Vm较治疗前均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降低病人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脑组织血流量,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低频超声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郑佳利,邹晓攀,李娟,郭道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超声仪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外周血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及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和GQOL-74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44%和60.00%,P=0.010)。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且观察组各时间段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外周血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和GQOL-74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频超声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病人NIHSS评分并提高生活质量。

定眩颗粒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管舒缩因子水平的影响

惠振,赵峰,佟朝霞,李建香,俞悦,王敬卿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定眩颗粒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管舒缩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每日3次;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用定眩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经颅多普勒(TCD)测定后循环主要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质谱分析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DH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峰流速较治疗前提高,血管搏动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CGR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定眩颗粒可能通过干预血管舒缩因子水平,调节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灌注,进而发挥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的治疗作用。

芪参还五胶囊联合针灸治疗青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邓海峰,张红霞,侯献兵,张永波,范焕焕,王艳,胡思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芪参还五胶囊联合针灸治疗青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就诊的294例青年颈性眩晕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芪参还五胶囊组、针灸组和联合组。芪参还五胶囊组给予芪参还五胶囊治疗,针灸组给予针灸治疗,联合组给予芪参还五胶囊联合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液流速、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联合组、针灸组和芪参还五胶囊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98%、90.82%和87.76%,联合组总有效率优于针灸组和芪参还五胶囊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BA平均血液流速和眩晕、日常生活及工作、颈肩痛、心理及社会适应、头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联合组优于针灸组、芪参还五胶囊组(P<0.05)。联合组、针灸组和芪参还五胶囊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8%、2.04%和3.06%,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还五胶囊及针灸联合治疗青年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可降低病人LVA、RVA、BA平均血液流速,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

超早期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

张泉,徐剑峰,韩华强,徐庆余,何鑫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超早期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2月绵阳市人民医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绵阳四○四医院、绵阳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行动脉介入栓塞术的病人144例,其中超早期(<48 h)组83例,早期(48~96 h)组61例。超早期组发病后48 h内完成血管介入栓塞术,早期组发病后48~96 h内完成血管介入栓塞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营养因子(NTF)、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中血压波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早期组术后CSS及GOS评分病人比例较早期组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早期组术后7 d NGF、BDNF及NTF较早期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术中血压波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即超早期介入治疗血压更稳定;超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早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9%与39.3%,P>0.05)。结论超早期动脉血管介入栓塞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较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和恢复病人术后神经功能,能减轻颅内血性液体对脑组织的理化刺激,避免颅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减轻脑灌注不足后出现的脑缺血症状,且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术中血压稳定状况均优于早期治疗。
经验交流

林谦教授基于气血理论治疗心房颤动经验

毛天诗,林谦,李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症状常反复发作。中医学将心房颤动归属于“心悸”“怔忡”范畴,病位在心。林谦教授认为心房颤动病机以心气亏虚为本,瘀血、痰热等继发病理产物阻滞心脉为标,气血变化影响心房颤动发生、发展及预后。辨证以气虚血瘀为重要病机;治疗以益气活血、清心化痰、宁心复脉为主要治法,选用参连复脉颗粒加减,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林谦教授基于中医气血理论治疗心房颤动的相关经验。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手术短期预后与手术时机分析

宗俊青,杨灵波,王学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预后与手术时机。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97例,根据发病到接受手术时间是否>24 h分为急诊手术组(35例)和非急诊手术组(62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住院死亡率、术后床旁透析率。同时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病人51例作为试验组,同期非主动脉夹层病人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病人入院时脑钠肽(BNP)、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结果两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床旁透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CRP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MMP-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非急诊手术较急诊手术术后引流量较少,ICU监护时间较短,床房透析率较低。D-二聚体、CRP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可协助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可根据病人个体化差异选择手术时机。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运动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心脏康复的影响

张继瑶,朱路文,唐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运动方案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PCI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心脏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中医综合疗法,心脏康复组在中医综合疗法基础上给予运动训练,运动训练以有氧运动为主,开始于术后2周,每周3~5次,每次30~50 min,治疗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6MWT、LVEF、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且心脏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心脏康复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运动方案可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心脏康复疗效。

年轻女性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1例报道

孙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有研究证实,雌激素通过刺激内皮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产生和释放,从而舒张血管、抑制血管损伤和动脉硬化发展,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对内皮细胞的凋亡作用,从而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虽然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但也有绝经前女性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的病例报道。

银杏蜜环口服液对冠心病PCI术后抑郁病人肠道菌群定植抗力及血清5-HT的影响

张爱军,杨放,柯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液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抑郁病人肠道菌群定植抗力肠道内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对数(B/E)比值及血清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武昌医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80例冠心病PCI术后抑郁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治疗原发病同时均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抗抑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蜜环口服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B/E比值及血清5-H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5-HT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E比值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液佐治冠心病PCI术后抑郁,可改善病人肠道菌群定植抗力及血清5-HT水平。

临床症状与脑脊液改善不一致病毒性脑炎病人3例报道

王继蕊,林梅青,张壑然,商秀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临床症状与脑脊液改善不一致病毒性脑炎病人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8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3例临床症状与脑脊液改善不一致的病毒性脑炎病人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脑脊液检测结果等。结果 3例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病人接受标准抗病毒治疗16 d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脑电图及颅脑磁共振均明显好转,复查脑脊液细胞数量、蛋白数量均较发病时升高;其中2例病人于治疗32 d后第3次复查脑脊液,脑脊液蛋白高于发病时、低于治疗后16 d,细胞数量较发病时及治疗后16 d均降低。3例病人出院2个月后复查脑脊液完全正常。结论病毒性脑炎病人存在脑脊液改善落后于临床症状好转的不一致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应继续抗病毒治疗,并复查腰椎穿刺,直至病人脑脊液恢复正常。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周晓辉,王莉,杜亮,郝雪莲,王媛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常规麻醉组。右美托咪定组诱导前泵入0.7 μg/kg的右美托咪定(15 min),术中持续泵入0.7 μg/(kg•h)右美托咪定;常规麻醉组诱导前泵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15 min),术中持续泵入10 μg/(kg•min)依托咪酯。分别于右美托咪定泵入即刻(T0)、诱导前即刻(T1)、诱导后即刻(T2)、手术开始即刻(T3)、手术开始15 min(T4)、手术开始30 min(T5)、术后即刻(T6)、术后120 min(T7)观察记录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中无意识体动、苏醒时间、术后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T1~T7各时间MAP和心率均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苏醒时间长于常规麻醉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苏醒期躁动评分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苏醒期躁动且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