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16期 刊出日期:2021-08-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心脾同治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史胜楠,王培利,刘建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心脾同治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收集心脾同治方的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NCBI)获取慢性心力衰竭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经过Uniprot数据库校正后使用Venny分析工具获得交集靶点。应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复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模型,筛选出关键化合物和靶点;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心脾同治方作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化学成分101个、相关靶点254个;分析得到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c-JUN氨基末端激酶(JU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肿瘤坏死因子(TNF)、Janus激酶2(JAK2)、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6(IL-6)等关键靶点。GO分析结果显示,心脾同治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血液循环、循环系统、MAPK级联调节、多肽应答、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应答、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脂多糖应答等方面;KEGG富集通路包括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凋亡信号通路等。结论心脾同治方可能通过PI3K/Akt、HIF-1、白细胞介素17、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心室重构、能量代谢等,从而发挥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保元汤调控线粒体功能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刘启予,樊懿萱,王彤歆,王安璐,徐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保元汤的作用靶点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BATMAN-TCM平台检索保元汤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并整合疾病靶标,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构建“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筛选关键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互作网络(PPI),并进行聚类分析、基因本体(GO)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通过CB-Dock对接平台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检索到保元汤活性成分195个及相应潜在靶点717个,提取冠心病相关靶标4 010个。获得交集靶点341个,对应有效药物成分190个。通过聚类分析、GO分析及KEGG分析显示,保元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cGMP-PKG信号、cAMP信号、钙信号、嘌呤代谢等多通路调控线粒体结构及功能,从而调节活性氧代谢、心肌收缩等生物过程,延缓冠心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药物曲美他嗪比较,保元汤药物成分与关键靶点对接效果较好。结论从分子层面提出调控线粒体功能可能是保元汤治疗冠心病的主要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参附强心丸治疗心力衰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袁慧,张大武,马晓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参附强心丸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共8个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1月1日,纳入参附强心丸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对纳入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RCT,共893例病人,其中治疗组448例、对照组4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提高总有效率[RR=1.24,95%CI(1.16,1.33),P<0.00001]、左室射血分数 [MD=5.25,95%CI(3.96,6.55),P<0.00001]和6min步行试验[MD=36.04,95%CI(19.63,52.45),P<0.000 1],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SMD=-1.02,95%CI(-1.19,-0.86),P<0.000 01]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D=-4.91,95%CI(-5.51,-4.32),P<0.000 01],降低B型脑钠肽[SMD=-2.81,95%CI(-3.15,-2.47),P<0.000 01]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积分[MD=-6.11,95%CI(-8.05,-4.18),P<0.000 01]。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参附强心丸联合西医治疗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基于CNKI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视化分析

薛文静,杨一格,柴若宁,石树青,石晶晶,师帅,张雪松,胡元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2年—2020年相关文献839篇,筛选后将786篇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 5.6 R1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通过对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后发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领域研究作者方面存在大量分散作者,至今未出现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也较为分散,未形成稳定高产的研究团队。热点关键词包括中西医结合疗法、心力衰竭、疗效、心功能、对照治疗观察、冠心病、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形成9个聚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通过对关键词分析发现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和研究趋势。

仁冬汤对心房颤动病人血清炎性因子及心房结构重构和功能的影响

孙龙飞,徐风燕,安冬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仁冬汤对心房颤动病人心房结构重构和功能、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达比加群酯胶囊和(或)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仁冬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心房结构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右房内径(RAD)]和心房功能指标[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炎性因子(CRP、IL-6、TNF-α)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LVEDD、LAD较治疗前降低,LAAEF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单项症状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4,P<0.05)。结论仁冬汤治疗心房颤动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病人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抑制心房结构重构,改善心房功能。

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临床研究

吴紫阳,孙静,杨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中医辨证为阳虚水泛证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同时比较两组入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调查表(C-MLHF)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为67.50%,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均升高,NT-proBN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5.00%,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两组C-MLHF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病人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2 065例急诊高血压病人发病特点分析

张真,朱家旺,武强彬,罗洋,关鹏,张晓磊,高万朋,徐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2 065例急诊高血压病人发病时间和用药情况,并探讨急诊高血压就诊人数与主要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急诊就诊的2 065例高血压病人,回顾性分析病人数量最多的月份和时间并描绘曲线,同时利用气象学资料分析气温、变温、主要污染颗粒物对病人数量影响。结果急诊高血压病人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病人多于男性;病人发病高峰期出现在3月和10月至11月,4月高血压危象病人比例最高;一日之中峰值出现在20:00。日最低温度是急诊高血压危象病人的影响因素(P<0.01);每日高血压就诊人数与日平均气温呈负相关(r=-0.246,P<0.01),与PM2.5(r=0.152,P<0.01)、NO2(r=0.233,P<0.01)和SO2(r=0.126,P<0.05)呈正相关;高血压危象就诊人数与日平均气温呈负相关(r=-0.235,P<0.01),与SO2(r=0.124,P<0.05)及NO2(r=0.213,P<0.01)呈正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平均气温、SO2和NO2是每日高血压就诊人数与高血压危象就诊人数的影响因素;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紧急降压的首选药物。结论血压波动是一个复杂的调控过程,既受到气象因素影响,与心理因素有关,从中医“肝应春”理论出发,有助于全面认识血压波动的机制,预防高血压危象。

外周血miR-34a、SIRT1水平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朱艳玲,孙强,郝文莉,刘晓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外周血微小RNA-34a(miR-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水平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14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脑梗死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病人145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次日抽取所有病人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血清miR-34a、SIRT1水平;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病人认知功能;采用Pearson法分析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血清miR-34a、SIRT1水平与MMSE评分、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iR-34a水平升高(P<0.05),血清SIRT1水平、MMSE评分、MoCA评分降低(P<0.05)。血清miR-34a水平是影响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SIRT1水平是保护因素(P<0.05);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血清miR-34a水平与MMSE评分、MoCA评分、SIRT1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SIRT1水平与MMSE评分、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外周血miR-34a呈高表达、SIRT1呈低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过程。

COVID-19潜在感染风险对初中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及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陈江河,曲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山东、河南、陕西、辽宁、福建五省的6所学校初中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居家隔离时抑郁、焦虑现状,探讨COVID-19潜在感染风险情况对初中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及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方法2020年3月底,采用问卷星网络自填匿名调查问卷形式,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所学校所有初中生进行抑郁、焦虑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抑郁症筛查量表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等。结果初中生总体抑郁症检出率为14.7%,焦虑症检出率为23.7%,具有潜在感染风险的初中生群体抑郁症检出率为25.0%,焦虑症检出率为39.4%。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所有协变量在组间分布均达到平衡,潜在感染风险组和无潜在感染风险组抑郁、焦虑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弹性在潜在感染风险与抑郁、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COVID-19潜在感染风险是导致居家隔离初中生抑郁、焦虑的因素之一,心理弹性在中介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保护作用。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解郁养肝汤对抑郁大鼠海马及血清IL-1β、IL-6的影响

林海,何坤达,王显著,田兵,宿长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解郁养肝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成年SD雌性大鼠14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解郁颗粒组、解郁养肝汤高剂量组、解郁养肝汤中剂量组和解郁养肝汤低剂量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与孤养结合的方法造成抑郁模型,连续给药3周后,检测大鼠海马及血清IL-1β、IL-6水平。结果解郁养肝汤高剂量组、解郁养肝汤中剂量组和解郁养肝汤低剂量组大鼠血清及海马IL-1β、IL-6含量较盐酸氟西汀组、解郁颗粒组降低(P<0.05或P<0.01)。结论解郁养肝汤可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抑郁状态和疲乏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机体炎性因子IL-1β、IL-6含量实现的。

咪达唑仑对2型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李前辉,郭浩翔,谢小娟,张宜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2型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观察组通过高脂饮食和链脲霉素方法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假手术组(DS组)、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I/R组)、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给药组(DI/RM组);将对照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给药组(I/RM组)。结扎冠状动脉获得局部缺血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给药前20 min,I/RM组和DI/RM组大鼠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75 mg/kg,并以1 mg/(kg•h)微注射泵维持至再灌注结束。FDP-1 HRV和BRS分析系统测定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与DI/R组比较,DI/RM组大鼠心脏左室收缩压(LVSP)、心率(HR)和冠状动脉流量(CF)升高(P<0.01),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及血清LDH和CK-MB活性、cTnI含量降低(P<0.01),心肌细胞逐渐恢复整齐排列,细胞变性坏死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GSH含量和SOD活性升高(P<0.01),MDA含量降低(P<0.01),血清TNF-α、IL-6、IL-1β含量减少(P<0.01),心肌细胞Nrf2、NQO-1和HO-1表达上调(P<0.01)。结论咪达唑仑可减轻2型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可能与调节Nrf2通路有关。

葡萄籽原花青素低聚体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机制研究

薛丽媛,王青,丁智斌,苗强,李彦青,宋丽娟,李艳花,尉杰忠,王颖莉,马存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低聚体(GPC)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作用机制,为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开发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GPC成分。使用PharmMapper和STITCH数据库预测药物靶点,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靶基因,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预测多发性硬化症相关基因。从药物与疾病之间的交叉靶点获得GPC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靶点。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和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和通路。采用EAE小鼠模型研究GPC的治疗机制。结果共获得42个靶点与GPC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相关。KEGG富集分析涉及32条通路。药理实验表明,GPC改善EAE小鼠的临床症状,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髓鞘脱失。GPC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氧化应激指标和炎性因子表达,降低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端激酶(JNK)的磷酸化表达。结论GPC对EAE小鼠的治疗作用与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为GPC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灯盏花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病理改变及Nrf2/HO-1通路的影响

房娉平,阚敏宸,郭立静,孙涛,刘文杰,霍浩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Bre)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病理学改变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re低剂量组(1 mg/kg)、Bre中剂量组(2 mg/kg)、Bre高剂量组(4 mg/kg)和尼莫地平组(2 mg/kg),每组3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造模后各组每日1次腹腔注射给药,疗程为14 d。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评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行海马CA1区病理学检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状况;生化分析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rf2、HO-1 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re中剂量组、Bre高剂量组和NMP组大鼠逃逸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海马CA1区组织病理性形态结构病变、神经元超微结构病变及神经元凋亡状况均明显改善,凋亡指数(AI)降低(P<0.01);海马组织MDA含量降低且SOD、CAT活性升高(P<0.01),Nrf2、HO-1 蛋白和mRNA表达均升高(P<0.01)。与NMP组比较,Bre高剂量组大鼠逃逸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AI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降低且SOD活性升高(P<0.05);Nrf2、HO-1 蛋白和mRNA表达均升高(P<0.01)。结论Bre对VD大鼠海马CA1区病理改变和学习记忆能力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进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白芍总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区神经元再生的保护作用

李雪晶,牛玉秋,吕斯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中动脉缺血大鼠缺血区神经元再生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白芍总苷组(TGP200mg/kg)、白芍总苷+抑制剂组(TGP+PD173074 组,TGP200 mg/kg+PD173074 2 mg/kg),每组10只。制备中动脉栓塞大鼠缺血模型 h后拔除线栓恢复供血。脑损伤后14 d,各组给予药物治疗,并进行行为学训练与测定。采用,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与免疫荧光双染测定大鼠神经元再生。结果行为学研究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局部梗死面积且参考记忆与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增加(P<0.05)。与MCAO组比较,TGP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局部梗死面积减少且参考记忆与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减少(P<0.05)。与TGP组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升高TGP干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增加局部梗死面积(P<0.05),且参考记忆与工作记忆错误次数(P<0.05)。分子水平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MCAO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质膜微囊蛋白-1(Caveolin-1)蛋白、脑源神经元营养因子(BDNF)抗体蛋白和BDNF蛋白表达增加。与MCAO组比较,TGP组大鼠海马组织Caveolin-1蛋白、VEGF蛋白和BDNF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神经元再生相关的5-溴-2-脱氧尿苷(BrdU)+/双皮质素(DCX)+与BrdU+/神经元核抗原抗体(NeuN)+免疫阳性细胞数量表达增加(P<0.05)。与TGP组比较,TGP+PD173074组大鼠海马组织Caveolin-1蛋白(P<0.05)、VEGF蛋白和BDNF蛋白表达减少,且NeuN与DCX表达降低(P<0.05)。结论白芍总苷通过Caveolin-1/VEGF信号通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再生,缓解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减少脑部梗死面积,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综述与进展

黄芪甲苷治疗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徐韫妍,方祝元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现从黄芪甲苷保护心肌细胞、抑制心肌纤维化、心脏血液循环、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综述治疗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在冠心病中西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沙琬婧,柳雨亭,瞿惠燕,杨涛,周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性疾病,血脂代谢异常是主要发病机制。其中,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治疗sdLDL-C不达标的方法主要为他汀类药物。现从sdLDL-C在冠心病中西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中西医治疗PCI术后抑郁、焦虑的研究现状

李秋冶,王凤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中西医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抑郁、焦虑的应用现状,分析PCI对心血管疾病康复和预后的影响,现代医学将PCI术后抑郁、焦虑归属于双心疾病(即心理心脏病)的范畴。中医学基于“形神一体观”的理论指导,在PCI术后继发心理问题的诊疗中具有独到见解。

α-突触核蛋白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解彦斌,闫卫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α-突触核蛋白病是一类神经变性性疾病,是由不溶性α-突触核蛋白多聚体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内异常累积造成的,包括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和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其他常见症状包括便秘、泌尿系统及性功能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卧位高血压和心率变异性降低,而孤立的原发性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是发展为伴有自主神经障碍和运动症状的α-突触核蛋白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综述α-突触核蛋白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生理、治疗原则及在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以加强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综合管理。

浮针从患肌论治颈性眩晕

李虎,白田雨,孙健,王金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颈性眩晕病因复杂、机制不明确,属于浮针医学肌肉后病痛范畴。颈部肌群因缺血、缺氧成为患肌,处于紧张痉挛状态,出现功能性改变,通过影响本体感觉、供血及颈椎稳定性诱发眩晕;引起颈性眩晕的常见患肌包括胸锁乳突肌、斜角肌、斜方肌、头夹肌、胸大肌等。浮针治疗本病,首先查明患肌,通过皮下扫散手法,并配合特定的再灌注活动消除患肌,改善肌肉紧张痉挛状态,恢复正常功能,进而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左西孟旦对老年心源性休克病人左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李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老年心源性休克病人左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急诊治疗的92例老年心源性休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吸氧、心电监护、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基础疾病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记录并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30 d、90 d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LVEDD较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LVEDD小于对照组;两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MAP、CI较治疗前升高,HR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I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2%与12.77%,P>0.05);治疗后两组30 d生存率、9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老年心源性休克能有效改善病人左室功能与血流动力学指标,且未影响升压药物的使用疗效,安全性较好,但生存率方面未明显提高。

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心肺复苏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何仲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行辅助治疗心肺复苏(CPR)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CPR后自主循环恢复时间>48 h病人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00 mL静脉输注,试验组采用参附注射液100 mL+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参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定治疗效果,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存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心脏指数、每搏指数均高于治疗前,平均肺动脉压、血乳酸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11%与71.11%,P<0.01),出院存活率高于对照组(73.33%与46.67%,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CPR疗效好,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

自拟解郁活血养心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

张二箭,田福利,范俊玲,张芝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自拟解郁活血养心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状态病人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心血管疾病治疗基础上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自拟解郁活血养心汤,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心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和HAMA、HAMD评分及心率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缺血性ST段压低改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治疗组T波改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少且程度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与13.3%,P>0.05)。结论自拟解郁活血养心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心房颤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及左房内径的影响

洪德志,熊水才,何忠丽,吴美华,曾胜强,徐成伟,王洪,欧阳长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变化及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302例病人,根据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分为并发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病人)和正常组(原发性高血压不伴心房颤动且心功能正常的病人),各151例。采用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24 h同步监测,比较昼夜血压(包括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和左房内径)及左房内径变化。结果并发组平均舒张压、最高舒张压、最低舒张压和左房内径均高于正常组;并发组入院收缩压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夜间舒张压反杓型比例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入院收缩压高于24 h平均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病人需关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由于病人迷走神经功能降低,舒张压明显增高,且易出现反杓型血压及左房增大,进而影响降压。

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丁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360例2型糖尿病病人,根据病人有无发生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再按照血清UA水平是否升高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测定病人血清UA、Hcy水平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心房颤动组UA、Hcy水平和左房内径(LAD)高于非心房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心房颤动发生率高于尿酸正常组(25.0%与8.3%,P<0.001);高尿酸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尿酸正常组(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UA、Hcy水平与LA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0.63,P<0.05),血清UA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UA和Hcy水平越高,心房颤动发生率越高,联合检测UA和Hcy水平对预测心房颤动发生风险具有临床价值。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炎性因子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郭丽芬,胡晓军,程丽丹,孙玉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炎性因子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强心苷、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口服缬沙坦胶囊,试验组同时给予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VSD)]、血清炎性因子[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6,P<0.05)。两组LVEF高于治疗前,LVEDD、LVESD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CM(55〗试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血清sICAM-1、IL-6、TNF-α、NT-proBNP、cTnT、AngⅡ含量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sICAM-1、IL-6、TNF-α、NT-proBNP、cTnT、AngⅡ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与缬沙坦胶囊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有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临床疗效,可能与拮抗炎症反应、缓解心肌损伤等因素有关。

心肺运动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临床康复中的应用

孟令波,张风林,徐玉丽,位磊,韩玲玉,葛晓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心肺运动试验(CPET)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临床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根据CPET结果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并实施。治疗前后分别记录CPET各项参数、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心力衰竭生活质量(QoL)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无氧阈、峰值摄氧量、氧脉搏及6MWT、BNP、LVEF、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根据慢性心力衰竭病人CPET评估心肺功能并制定个体化的合适强度运动康复计划,可改善病人心肺功能,有利于临床康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高血压病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林二妹,金华,杨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高血压病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69例合并OSAHS的高血压病人与同期30例未合并OSAHS的高血压病人,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单纯高血压组、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重度OSAHS组;合并OSAHS高血压病人根据OSAHS病程分为<5年组,5~15年组,>15年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右心室舒张期内径(RVIDd)、室间隔厚度(IVSTd)、肺动脉环径(PA)、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A峰)、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组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中度OSAHS组、重度OSAHS组IVSTd、RVIDd、PA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重度OSAHS组LVEF低于单纯高血压组、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P<0.05),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重度OSAHS组E/A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重度OSAHS组LVEF低于单纯高血压组、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P<0.05),不同程度OSAHS组病人常规超声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AHI升高逐渐升高。>15年组IVSTd、RVIDd、PA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15年组LVEF低于<5年组、5~15年组、单纯高血压组;随着病程延长,OSAHS病人常规超声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合并OSAHS可促进高血压病人心脏向心性肥厚及心脏功能降低,随着OSAHS病情加重和病程延长,心脏改变显著。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王育霞,田财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知识服务平台、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3月30日。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所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83篇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后,最终纳入12项研究,总计包括1 095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4.22,95%CI(2.96,6.02),P<0.000 01],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MD=-3.43,95%CI(-4.64,-2.22 ),P<0.000 0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MD =-2.05,95%CI(-2.95,-1.16),P<0.000 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33,95%CI(0.10.09),P=0.01]。结论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失眠症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

枣仁宁神胶囊治疗脾虚肝郁、心神失养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李小军,石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枣仁宁神胶囊治疗脾虚肝郁、心神失养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脾虚肝郁、心神失养型失眠病人,随机分为枣仁宁神胶囊治疗组(A组)、右佐匹克隆组(B组)、枣仁宁神胶囊加右佐匹克隆组(C组),每组30例,3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采用中医证候量表评定中医证候疗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价,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焦虑、抑郁评价。结果A组、B组、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76.7%、96.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7,P=0.038);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66.7%、70.0%、93.3%,3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1,P=0.029);C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C组PSQI总分低于A组和B组(P<0.05)。治疗后, 3组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C组HAMA评分低于B组,A组HAMA低于B组(P<0.05)。治疗后,3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C组HAMD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枣仁宁神胶囊治疗脾虚肝郁、心神失养型失眠临床疗效好,可减轻病人焦虑抑郁症状。

针灸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干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范琳,吉文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病人康复训练、残疾水平、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病人60例,按入组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膝关节峰力矩(PT)和耐力指数(ER)、6 min步行距离(6MWT)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arthel指数(BI)、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测量表(FM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肌电积分值(iEMG)、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病人康复训练、残疾水平、下肢运动功能。

脑梗死病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Toll样受体4水平及临床意义

张彩宁,杨图广,赖妙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Toll样受体4(TLR4)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79例脑梗死病人分为稳定性脑梗死组(93例)与进展性脑梗死组(86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9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Lp-PLA2、TLR4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p-PLA2、TLR4在稳定性脑梗死及进展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病人血浆Lp-PLA2、TLR4水平升高;与进展性脑梗死组比较,稳定性脑梗死组糖尿病人数、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水平、血浆Lp-PLA2、TLR4水平均降低(P<0.05)。空腹血糖、Lp-PLA2、TLR4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Lp-PLA2、TLR4水平预测稳定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95%CI(0.714,0.838)]、0.767[95%CI(0.698,0.826)];Lp-PLA2、TLR4水平预测进展性脑梗死的AUC分别为0.847[95%CI(0.791,0.894)]、0.885[95%CI(0.865,0.9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病人血浆Lp-PLA2、TLR4水平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病人,Lp-PLA2、TLR4可能对稳定性脑梗死、进展性脑梗死有一定诊断价值,Lp-PLA2、TLR4可能是诊断脑梗死的生物学标志物。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及其与Lp-PLA2、VILIP-1的相关性

刘杰,任晓艳,张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及其与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17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人,根据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120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9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Lp-PLA2、VILIP-1水平,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p-PLA2、VILIP-1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认知障碍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吸烟比例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Lp-PLA2、VILIP-1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s-CRP、Lp-PLA2、VILIP-1均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Lp-PLA2预测急性期认知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1,约登指数为0.381,以235.72 ng/mL为临界值,预测急性期认知障碍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42.27%、95.83%;VILIP-1预测急性期认知障碍的AUC为0.733,约登指数为0.399,以480.67 pg/mL为临界值,预测急性期认知障碍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07%、70.83%;VILIP-1的AUC值略高于Lp-PL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9,P=0.81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认知障碍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重视高危病人,相关危险因素中Lp-PLA2、VILIP-1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认知障碍的有效预测指标,且VILIP-1预测效能更佳。

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脑梗死病人败血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李新梅,徐秋燕,彭利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败血症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0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64例,按照是否发生败血症分为败血症组(97例)和对照组(67例),分析发生败血症病人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败血症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监护室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生败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16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败血症发生率为59.1%(97/166)。发生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3.71%)、肺炎克雷伯菌(18.56%)、大肠埃希菌(13.40%)、鲍曼不动杆菌(10.31%)、金黄色葡萄球菌(11.34%)等。败血症组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率、意识障碍发生率和侵入性操作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COP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APACHEⅡ评分、NIHSS评分、GC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均为重症监护室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生败血症的影响因素。结论重症监护室急性脑梗死病人败血症发生率高,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糖尿病、COP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APACHEⅡ评分、NIHSS评分、GC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CRP是重症监护室急性脑梗死病人败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立体定向系统下经小脑幕颅后窝血肿微创清除外引流术对颅后窝血肿病人脑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梁意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系统下经小脑幕颅后窝血肿微创清除外引流术对颅后窝血肿病人脑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后窝血肿病人102例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立体定向系统下经小脑幕颅后窝血肿微创清除外引流术治疗。术后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于术前1 d和术后1周观察比较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水平,记录两组术后血肿排空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进行评定,同时记录两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分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血清NSE、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肿排空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88%与25.49%,P<0.01)。结论立体定向系统下经小脑幕颅后窝血肿微创清除外引流术可促进颅后窝血肿病人脑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减少脑损伤和并发症,促进术后血肿排空,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GFAP、MIF的影响

陈亮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神经功能及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AIS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AIS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两组连续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缺血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清GFAP、MIF水平及脑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缺血面积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oCA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清GFAP、MI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4 d后,两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明显减小AIS病人脑组织缺血面积,增加脑动脉血流,减轻病人脑组织损伤程度,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

住院老年病人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与衰弱的相关性

王敏,习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病人吞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与衰弱的相关性,为了解老年人潜在的吞咽障碍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年龄≥60岁的住院病人269例,对病人进行一般资料调查、综合健康评估、洼田饮水试验及Fried衰弱表型评估,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吞咽障碍、衰弱发生率分别为24.5%、2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0)、脑血管疾病(OR=0.148)、认知障碍(OR=0.269)、衰弱(OR=1.833)是发生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不同衰弱状态病人吞咽障碍发生率比较:吞咽障碍组衰弱期病人比例及各衰弱评估指标(体重减轻、步速减慢、握力减退、体力活动减少、自觉疲乏)发生率高于无吞咽障碍组。Kendall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吞咽障碍与衰弱(r=0.451)、体重减轻(r=0.174)、步速减慢(r=0.339)、握力减退(r=0.391)、体力活动减少(r=0.325)、自觉疲乏(r=0.295)呈正相关。结论住院老年病人吞咽障碍发生率较高,除脑血管疾病外,年龄、认知障碍、衰弱是吞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且吞咽障碍与衰弱程度相关,应加强对住院老年病人的干预及早期风险筛查,减少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脑转移放疗、化疗病人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梁会娟,任志芳,杨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脑转移放疗、化疗病人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肺癌脑转移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接受培美曲塞/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全脑放射治疗1 d为1个化疗周期,连续化疗4~6个周期,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连续应用3个化疗周期。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34%与51.06%,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比例及CD4+/CD8+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CD3+、CD4+比例及CD4+/CD8+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CD8+比例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0%与53.19%,P<0.05)。结论在放疗、化疗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可明显增强肺癌脑转移病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毒增效。

脑出血病人Hcy、NSE水平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廖建红,孙胜奎,刘俊峰,黄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脑出血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黄石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病人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病人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MMSE≤26分,71例)与认知功能正常组(MMSE>26分,54例);并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将认知功能障碍组分为轻度组(MMSE 21~26分,30例)、中度组(MMSE 10~20分,30例)和重度组(MMSE 0~9分,11例)。使用酶动力学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Hcy、NSE水平。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病人血清Hcy、NSE水平[(29.65±4.01)μg/L,(37.68±6.47)ng/L]均较认知功能正常组[(18.02±2.54)μg/L,(22.18±5.41)ng/L]增高(P<0.05);重度组血清Hcy、NSE水平[(42.77±7.62)μg/L,(46.41±8.62)ng/L]明显高于轻度组[(23.95±3.41)μg/L,(33.02±7.41)ng/L]和中度组[(30.54±4.16)μg/L,(39.14±8.02)ng/L],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NSE水平与MMSE各维度评分(视空间、语言、延迟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即刻记忆、地点定向力、时间定向力)及MMSE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脑出血病人Hcy、NSE水平与认知功能具有紧密的关系,其水平越高提示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
经验交流

肺动脉高压结核性纤维性纵隔炎CT影像学特征

徐霞,杜静,武志峰,张娜,吴山,鄂林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结核性纤维性纵隔炎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山西白求恩医院行胸部CT增强扫描的病人4 482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疑似病例,计算疑似病例检出率及各种拟诊影像学出现比例,并测量疑似病例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干中段及右肺动脉干中段管腔宽度。结果共纳入肺动脉高压结核性纤维性纵隔炎疑似30例病人,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12~81岁,平均59.83岁。拟诊CT表现:肺动脉高压14例(46.67%),肺静脉受压13例(43.33%),奇静脉受压1例(3.33%),支气管受压26例(86.67%),不对称肺水肿2例(6.67%),胸腔积液8例(26.67%),肺门软组织出现钙化或钙盐沉积19例(63.33%)。结论结核性纤维性纵隔炎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少见原因,但有一定的检出率,且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人参养荣汤加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证经验

张倩,董玉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病,病人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现代医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以去除病因、纠正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预防血栓等为主,然而对本病的诊疗缺乏特异性手段。扩张型心肌病与中医学“心胀”对应,历代医家经验表明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董玉江教授总结历代医家经验并结合多年临床诊疗实践,认为扩张型心肌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且以本虚为主,其在补虚基础上兼以祛邪,以人参养荣汤为基础方,通过辨证论治、加减化裁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