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17期 刊出日期:2021-09-10 目录

述评

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方案的循证优化设计与实施要点

万思琦,张晓雨,张晶晶,郑蕊,邱瑞瑾,赵晨,商洪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的疗效有目共睹,但相关防治方案仍缺乏高质量证据,亟待在临床研究中进一步优化循证设计与实施方法。现就当前循证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在临床中凝练并构建科学问题,并就在治疗中如何有效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互补、怎样实现循证优化的“规范产证”及“精准辨证”、加强临床试验实施的管理和质控等方面予以阐述。通过提供本研究团队的循证优化设计事例,进一步帮助临床研究者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严格实施并规范表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质量。
临床医学论著

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单病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毛婷,张京春,张珊,艾玉珍,潘秋,刘蓓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受试者来源于2019年4月—2019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门诊。采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设计,以自身病例作为对照,单个病例研究周期分为3轮,每轮分为治疗期与对照期,分别采用调肝益气定悸方与安慰剂治疗,每期各4周。疗效指标为心房颤动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心率变异性、临床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共纳入16例受试者,最终13例完成临床试验。与对照期相比,病例4、病例10、病例11的治疗期心房颤动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11例受试者治疗期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三角指数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对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1、病例2、病例6、病例7、病例9、病例10、病例12治疗期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1、病例2、病例3、病例5、病例9、病例10、病例11、病例12治疗期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益气定悸方能够预防心房颤动复发、减少心房颤动发作频率及缩短心房颤动持续时间,改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改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疗效明显,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坐式八段锦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Ⅰ期心肺功能的影响

李四维,于美丽,高翔,徐浩,陈可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病人单独执行常规Ⅰ期心脏康复与在此基础上叠加坐式八段锦康复的治疗效果,评价坐式八段锦对冠心病CABG术后病人Ⅰ期心脏康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确诊为冠心病并住院接受择期CABG的病人256例,最终完成试验245例(脱落1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124)和对照组(n=121)。两组均在相应的手术、药物及护理基础治疗上,全程执行标准化Ⅰ期心脏康复流程,包括心脏康复宣教、预康复和涵盖了运动康复、呼吸锻炼及疼痛、睡眠、营养、心理、戒烟干预的正式康复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坐式八段锦康复运动训练内容。病人在出院前进行6 min步行试验下的心肺功能评估等,比较两组病人的心肺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对照组在6 min步行试验下的峰值摄氧量(PVO2)分别为(13.70±2.32)mL/(kg•min)、(12.55±2.77)mL/(kg•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 min步行试验下的步行距离、最大摄氧量(VO2max)、无氧阈及无氧阈检出率等运动心肺检测指标略高于对照组,VO2max检出率、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略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无氧阈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O2max检出率、VE/V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式八段锦训练可以改善CABG术后Ⅰ期心脏康复病人部分心肺功能指标,如提高术后病人6 min步行试验下的无氧阈检出率。

三七-白芍配伍治疗高血压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雍苏南,龙远雄,蔺晓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三七-白芍配伍治疗高血压的关键化合物、作用靶点和有效通路。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三七-白芍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数据库,获取与高血压相关靶点,将两者进行对比后,获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三七-白芍作用于高血压病的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 DAVID 6.8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有效化合物20个,对应作用靶点 138个,关键化合物7个,关键靶点基因12个。GO 功能分析预测三七-白芍配伍治疗高血压主要影响的生物过程有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氧化还原过程、细胞信号转导等;KEGG分析显示主要通路有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内皮血管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cGMP-PKG)信号通路、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转导等。结论三七-白芍的降压机制主要涉及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维持血管内皮稳态、调控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等多个方面。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网状Meta分析

于燕乔,史大卓,曲华,骆金文,段文慧,李圣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e)、维普数据库、EMbase、PubMed与The 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3月31日。经过文献筛选,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软件、JAGS软件和GEMTC软件包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3项RCT,涉及4 769例病人、8种中药注射液。网状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银杏达莫注射液[OR=4.22,95%CrI(1.23,15.09)]、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OR=8.66,95%CrI(2.13,42.18)]、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OR=2.29,95%CrI(1.35,4.06)]、丹红注射液[OR=3.32,95%CrI(2.11,5.33)]、血塞通注射液[OR=5.58,95%CrI(2.15,15.66)]、舒血宁注射液[OR=3.57,95%CrI(1.72,7.53)]、大株红景天注射液[OR=4.14,95%CrI(1.83,9.77)]联合常规西药可提高心绞痛有效率;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OR=4.45,95%CrI(1.26,17.36)]、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OR=1.87,95%CrI(1.18,3.00)]、丹红注射液[OR=3.08,95%CrI(1.84,5.51)]、血塞通注射液[OR=5.88,95%CrI(2.15,18.24)]、舒血宁注射液[OR=2.59,95%CrI(1.24,5.84)]、大株红景天注射液[OR=3.23,95%CrI(1.75,6.25)]联合常规西药可提高心电图改善有效率;联合应用上述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相比,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可进一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电图缺血改变,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扶正祛瘀法治疗帕金森病有效性的Meta分析

江海林,郝文杰,杨文明,汪瀚,汪美霞,李祥,杨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扶正祛瘀法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资源数据库、维普资源整合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中采用扶正祛瘀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由两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纳入并提取数据,评价文献质量,采用 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 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0项研究,涉及2 437例病人,其中治疗组1 241例,对照组1 1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38,95%CI(1.21,1.57),P<0.000 01];治疗组治疗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MD=-4.94,95%CI(-7.42,-2.46),P<0.000 1]、UPDRSⅠ评分[MD=-0.57,95%CI(-1.10,-0.05),P<0.05]、UPDRSⅡ评分[MD=-2.70,95%CI(-3.98,-1.42),P<0.000 1]、UPDRSⅢ评分[MD=-3.54,95%CI(-5.98,-1.10),P=0.004]、UPDRSⅣ评分[MD=-0.96,95%CI( -1.59,-0.33),P=0.003]、帕金森病人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MD=-5.63,95%CI(-9.42,-1.83),P=0.00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扶正祛瘀法治疗帕金森病可以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

陈塬,李宝玲,刘江枫,武飒,许瑞,王健凯,赵瑞,冀旭艳,李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析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针刺疗法的选穴规律。方法以“针刺”或“针灸”或“针”和“认知障碍”为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等数据库中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Excel腧穴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探析临床针灸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①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以督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及经外奇穴为主,常用腧穴主要以头颈部分布为主,腧穴以特定穴为主,主要包括交会穴、原穴、输穴、络穴、合穴等。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支持度较高的关联群是百会-四神聪、百会-神庭、百会-风池,通过聚类分析得出5个有效聚类群:水沟-神门、本神-大椎-肾俞-丰隆-太溪、膻中-中脘-血海、合谷-曲池-太冲、三阴交-内关。结论现代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尤其重视百会-四神聪、百会-神庭、百会-风池与其他腧穴配伍,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病位所在,主治所在”的选穴原则,远近配穴、上下配穴的配穴方法,重用特定穴。

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

杨静,张卓然,李静,田心,李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T2DM)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陕西省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T2DM病人共128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MoCA评分≥26 分,26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MoCA评分<26 分,102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糖尿病病史、糖化血红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24 h尿蛋白、颈动脉软斑检出率、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率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再根据T2DM合并认知障碍证候分成实证组和虚证组,利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虚证、实证中医证型病人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糖尿病病史占比、糖化血红蛋白、LDL、Hcy、24 h尿蛋白、颈动脉软斑检出率、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均大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而受教育年限小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LDL、Hcy、24 h尿蛋白为影响MoCA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T2DM合并认知障碍病人实证组和虚证组 MMSE 量表评分比较,实证组计算和注意力及总分较虚证组高,MoCA 量表评分比较,实证组总分、注意力和延迟回忆评分均明显高于虚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病人糖化血红蛋白、LDL、Hcy、24 h尿蛋白是影响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T2DM合并认知障碍中医证型的区分,MoCA 量表较 MMSE 量表更有优势。实证病人较虚证病人计算力、注意力和延迟回忆能力更差。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MEG3-miR-455-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小鼠模型缺氧损伤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王衡,陈蓉,白瑞瑞,于奇晋,姜进,李定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靶向微小RNA-455(miR-455)调控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 B(Akt)信号通路对小鼠脑梗死缺氧神经干细胞(NSCs)损伤模型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构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小鼠模型,取18只SPF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每组9只。原代分离与培养NSCs,建立NSCs缺氧损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母系表达基因3(MEG3)、miR-455的表达水平;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EG3与miR-455的靶向关系。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Ⅲ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磷酸化磷脂酰肌醇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 B(p-AKT)、PI3K、Akt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MEG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45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EG3、p21、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455、CyclinD1、Bcl-2、GFAP、β-tubulin-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48 h、72 h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及MDA活性明显升高(P<0.05);抑制MEG3表达后,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CyclinD1、Bcl-2、GFAP、β-tubulin-Ⅲ表达及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p21、Bax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EG3与miR-455存在靶向关系。结论LncRNA MEG3靶向miR-455及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进而抑制缺氧诱导的NSCs增殖、分化,诱导细胞凋亡及促进氧化应激。

舒血宁对慢性肾衰竭透析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胡春艳,刘建林,李方晓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舒血宁对慢性肾衰竭透析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50只SPF级健康SD雄性大鼠,40只采用5/6切除法构建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采用腹膜透析建立慢性肾衰竭透析大鼠模型,剩余10只作为假手术组,不构建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取建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舒血宁低剂量组、舒血宁高剂量组和舒血宁高剂量+抑制剂组,每组8只。于造模成功后,舒血宁低剂量组、舒血宁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5 mg/kg、10 mg/kg舒血宁2 mL,舒血宁高剂量+抑制剂组给予腹腔注射10 mg/kg舒血宁及2 mg/kg 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剂香豆霉素,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4周。末次干预后1 d采用羟胺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JAK2、STAT3、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JAK2、p-JAK2、STAT3、p-STAT3、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舒血宁低剂量组、舒血宁高剂量组及舒血宁高剂量+抑制剂组SOD活性降低,且模型组<舒血宁高剂量+抑制剂组<舒血宁低剂量组<舒血宁高剂量组(P<0.05),MDA含量升高,且模型组>舒血宁高剂量+抑制剂组>舒血宁低剂量组>舒血宁高剂量组(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可见大量心肌细胞明显肿胀变形、结构紊乱,细胞染色呈蓝黑色;舒血宁干预后上述病理变化均有所减轻,且舒血宁高剂量组减轻较舒血宁低剂量组更明显;在舒血宁高剂量干预基础上加入香豆霉素后,上述病理变化加重,但仍较模型组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舒血宁低剂量组、舒血宁高剂量组及舒血宁高剂量+抑制剂组心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量、p-JAK2/JAK2、p-STAT3/STAT3增加,且模型组>舒血宁高剂量+抑制剂组>舒血宁低剂量组>舒血宁高剂量组(P<0.05)。结论舒血宁对慢性肾衰竭透析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及Caspase-3蛋白表达发挥调控作用。
·综述与进展·

Periostin与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的研究进展

林鑫,王康,智丽霞,殷利茜,杨慧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Periostin与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的研究进展。Periostin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Periostin促进了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的进展,有望成为心肌梗死治疗的潜在靶点,对于Periostin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王雲,沈琳,马子霖,丁林委,陈鸿莉,李绵绵,艾尔扎提•艾尔宝,张帅,乔思雨,徐佳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HRV)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射频消融以及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不良反应,手术价格高昂且存在一定风险。中医药治疗发挥其整体治疗的优势,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他汀类与小檗碱对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瑶,任毅,王建红,杨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发现、功能及他汀类药物和小檗碱对PCSK9的作用机制方面进行综述,PCSK9是脂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是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有效靶点。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小檗碱会对机体循环PCSK9浓度及肝脏中PCSK9基因的表达水平产生影响,包括正向调控和负向调控,进而对降脂药物发挥降脂疗效产生阻碍或协同功效。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高源,李嫣红 ,郑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作用机制、临床治疗有效性及相关药物安全性进行综述,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目前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之一,具有抑制脑啡肽酶降解和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双重作用,可明显降低心力衰竭病人住院率和死亡率,并可替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成为临床一线治疗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

脂必泰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苏馨,胡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脂必泰的作用、疗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为临床调脂用药提供一定的思路。 脂必泰胶囊具有调脂、稳定颈动脉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且副作用小,合理使用脂必泰胶囊尤其是联合小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其疗效与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相当,但其安全性却优于他汀类药物。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汤月霞,伍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的心肌缺血病人往往存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预后不良。目前的治疗多是以症状和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为中心。将微血管功能评估结果用于指导分层治疗,有助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改善病人预后。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太极拳康复锻炼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心肌纤维化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余冬梅,邓学军,周世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太极拳康复锻炼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心肌纤维化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64例老年AMI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太极拳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出院时(T0)、出院后6个月(T1)、出院后1年(T2)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指标。结果随访1年有6例病人失访(对照组2例,太极拳组4例),最终共58例病人完成试验,对照组30例,太极拳组28例。太极拳组T2时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T0时明显升高,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NP)均较T0时明显下降,而对照组T2时LVEF较T0时明显升高,LVEDD、NT-proBNP和MMP-2均较T0时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太极拳组6MWT、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UGT、MMP-2和PⅠN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拳作为心脏康复的手段可以改善老年AMI病人PCI术后的心功能,降低AMI后心肌纤维化水平。

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对择期PCI病人围术期心肌损伤及远期心功能的影响

陈彬,张永军,陶建平,马智会,曾金美,张莉莉,陈忠,王兴德,胡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估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RLIP)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病人围术期心肌损伤及远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冠心病并择期行PCI治疗的120例病人,按是否行RLIP处理分为RLIP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给予常规药物及PCI治疗;RLIP组在PCI术前24 h给予RLIP处理,具体方法为血压计袖带200 mmHg压力在肱动脉处加压充气和放气各1轮,每轮为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预处理,共循环3次,累计时间30 min。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心绞痛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6个月后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RLIP组术中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4%与14.5%,P<0.05),术后24 h cTnI和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PCI病人术前行RLIP处理可以减少术中心绞痛发作及心肌损伤。

曲美他嗪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张双,王楠,张华,祖东亮,刘淑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0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曲美他嗪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对照组采用体外反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内分泌因子[血清甲状旁腺素(PTH)、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血管内皮功能[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内皮素-1(ET-1)]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6%与83.64%,P<0.05);治疗后,两组LVEF、FMD、NMD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LVESD、LVESV、PTH、AngⅡ、ALD、ET-1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FMD、NMD均高于对照组,LVESD、LVESV、PTH、AngⅡ、ALD、ET-1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心力衰竭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内分泌因子表达和血管内皮功能。

NLR、MPV、脑钠肽评估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

许抗抗,杨国爱,陈晓琳,申巧丽,刘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脑钠肽(BNP)在心力衰竭病人预后中的评估价值及NLR、MPV、BN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病人80例作为心力衰竭组,根据病人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2例)和预后不良组(28例)。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名作为正常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NLR、MPV、BNP水平,并分析NLR、MPV、BNP与心功能分级、预后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NLR、MPV、BN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NLR、MPV、BNP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随着心力衰竭病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NLR、MPV、BN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NLR、MPV、BNP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与MPV(r=0.291,P=0.009)、BNP(r=0.345,P=0.002)呈正相关;MPV与BNP呈正相关(r=0.423,P=0.001)。结论NLR、MPV、BNP在心力衰竭病人中高表达,NLR、MPV、BNP之间呈正相关,且与病人心功能分级、预后相关,可用于评估心力衰竭病人预后情况。

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血清sLOX-1表达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何卫斌,段新杰,王耀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表达情况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因胸痛收治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2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结果不同分为对照组(80例)和冠心病组(240例),根据临床类型不同可将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90例),ACS组又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4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60例)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8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sLOX-1水平。对行PCI术病人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ISR将其分为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与sLOX-1的关系。结果对照组、SAP组、UA组、STEMI组和 NSTEMI组血清sLOX-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组、STEMI组和 NSTEMI组血清sLOX-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A组、STEMI组和 NSTEMI组血清sLOX-1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STEMI组和 NSTEMI组血清sLOX-1水平明显高于UA组(P<0.05),但STEMI组和 NSTE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慢性病合并情况、支架直径及数量、术前D-二聚体和sLOX-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慢性病合并情况、支架数量、术前D-二聚体和sLOX-1水平是导致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0.05),支架直径是PCI术后ISR的保护因素(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LOX-1水平与慢性病合并情况、支架数量、术前D-二聚体呈正相关(P<0.05),与支架直径呈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病人血清sLOX-1水平差异明显,与PCI术后ISR明显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辖区14 483名老年人血脂异常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美玲,赵天易,陆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辖区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社区居民血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参加体检的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辖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14 624名,排除意识和表达不清楚或精神疾患141名,最后纳入14 483名。收集体检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14 483名老年人中血脂异常者9 122人,占6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锻炼频率、吸烟史、体质指数、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糖与血脂异常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偶尔锻炼、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糖化血红蛋白异常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老年人血脂异常率较高,需加强综合防治工作。

一氧化氮合酶1转接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人PCI术后需要再次血运重建的关系

任晓园,王慧峰,张强,郝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1转接蛋白(NOS1AP)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需要再次血运重建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太钢(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行PCI术,术后12~18个月来院复查的200例冠心病病人,根据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时是否需要再次血运重建分为血运重建组(32例)和对照组(168例),收集两组病人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并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病人NOS1AP基因位点(rs12742393、rs12084280、rs1091885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基因位点与冠状动脉再次血运重建的关系。结果血运重建组糖尿病史、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首次支架植入数量及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占比大于对照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空腹血糖、LDL-C、前次支架植入数量、多支病变、NOSIAP基因位点rs10918859多态性是冠状动脉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OS1AP基因位点rs10918859多态性与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有关,提示其或可作为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因素。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应用IABP病人血糖变异水平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

史坚,张静波,邢震宇,王保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病人血糖变异水平与并发症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9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OPCABG围术期应用IABP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病人术前、术中、术后血糖、平均血糖、血糖变异(GluSD)、严重心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结局。将所有入选研究病人按照术前、术中、术后血糖及血糖平均值按诊断标准11.1 mmol/L分组,血糖变异以及术后血糖变异率的中位数分组,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117例OPCABG围术期应用IABP病人,术后血糖及血糖平均值≥11.1 mmol/L病人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11.1 mmol/L病人(P<0.05)。血糖变异≥4.2 mmol/L组病人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4.2 mmol/L组病人(61.0%与39.7%,P<0.05),血糖变异率≥1.32组病人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1.32组病人(60.3%与40.7%,P<0.05)。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术后血糖、术后血糖变异率为影响OPCABG围术期应用IABP病人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OPCABG围术期应用IABP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术后血糖及平均血糖有关,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血糖变异及术后血糖变异率的升高显著升高。血糖水平和血糖变异性是血糖控制的重要方面,术后血糖变异水平可能独立于血糖水平,对OPCABG围术期应用IABP病人预后的影响更大,用其评价预后可能更准确。

γ-谷胺酰转移酶及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刘永斌,李今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133例为冠心病组,再根据Gensini评分进一步分为轻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另选取同期就诊于同一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非冠心病病人5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GG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GT低于冠心病组,对照组TBIL、DBIL、IBIL高于冠心病组。轻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间TBIL、DBIL、IBIL、GG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病变组TBIL、DBIL、IBIL低于轻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GGT高于轻度病变组。相关性分析显示:TBIL、DBIL、IBIL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2、-0.387、-0.411,P均<0.05),GGT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5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T[OR=1.216,95%CI(1.127,1.312),P<0.001]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BIL[OR=0.719,95%CI(0.638,0.811),P<0.001]是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TBIL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71[95%CI(0.690,0.853)];当TBIL诊断临界值取14.05 μmol/L时,其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为83.46%,特异性为61.82%。GGT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47,0.874)];当GGT诊断临界值取21.5 U/L时,其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为68.42%,特异性为89.09%。结论GGT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血清GGT和胆红素对冠心病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血浆Lp-PLA2水平的关系

杨玉梅,金晓烨,贺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为脑梗死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Lp-PLA2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计算Crouse积分。结果脑梗死组TC、TG、LDL-C、hs-CRP、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Lp-PLA2水平比较:重度神经损伤组>中度神经损伤组>轻度神经损伤组(P<0.05),大体积梗死组>中体积梗死组>小体积梗死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P<0.05);血浆Lp-PLA2水平、Crouse积分比较:斑块分级Ⅲ级>Ⅱ级>Ⅰ级(P<0.05);血浆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756,P<0.05)。结论脑梗死病人血浆Lp-PLA2水平较健康人群高,其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加,随梗死灶体积增加而升高,且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大小、数量有关,检测血浆Lp-PLA2浓度有助于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等速肌力训练康复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雪飞,王伟伟,汪道静,关东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等速肌力训练康复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病人116例,根据康复训练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等速肌力训练康复。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2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两组步行功能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肌力功能指标(伸肌峰力矩、屈肌峰力矩、屈伸肌峰力矩比)、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及免疫球蛋白A(IgA)]。结果干预后1个月、2个月,观察组Fugl-Meyer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伸肌峰力矩、屈肌峰力矩、屈伸肌峰力矩比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各项肌力功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CD3+、CD4+及IgA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免疫因子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等速肌力训练康复干预脑卒中偏瘫病人,可有效提高病人肌力功能、步行功能,同时可提高病人免疫功能。

活血疏肝法治疗肝郁血瘀型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递质水平、神经功能的影响

秦勇,许文杰,王枫,凌雪辉,蒋瑞冲,许春立,王琦伟,李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活血疏肝法治疗肝郁血瘀型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对神经递质水平、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肝郁血瘀型PSD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活血疏肝疗法。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1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 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17、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HT、NE、D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疏肝法治疗肝郁血瘀型PSD,可促进神经递质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缓解抑郁症状。

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刘庆文,刘西平,吴春苗,郭赟,崔鹏,张海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50例,均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根据动脉及其重要分支是否完全血管再通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比较两组血运重建术后病人预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完全血运重建组预后良好率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88.46%与58.33%,P<0.05);完全血运重建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15.38%与50.00%,P<0.05)。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且完全血运重建组NIHSS评分低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P<0.01)。结论完全血运重建策略的机械取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

芪参还五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青年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张红霞,邓海峰,侯献兵,张永波,范焕焕,王艳,胡思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芪参还五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青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及协作医院就诊并确诊为颈性眩晕的青年病人102例,依据临床治疗策略分为针灸组及联合组,每组51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联合组在针灸组基础上加用芪参还五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两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内皮因子、炎性因子水平表达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针灸组(80.39%与68.63%,P<0.05);治疗后,两组颈肩痛、眩晕、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针灸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较针灸组增加,血浆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针灸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针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还五胶囊联合针灸可改善气虚血瘀型青年颈性眩晕病人的血管内皮因子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血栓弹力图预测颅脑创伤病人术后预后不良的临床价值

何俊,杜琴,龚浩,温江,魏平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颅脑创伤(TBI)病人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9年9月绵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TBI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28 d预后结局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71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以及凝血指标,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TEG指标和传统凝血六项指标对TBI病人术后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瞳孔对光反应、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存活组入院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均低于死亡组,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存活组术前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水平高于死亡组,凝固角(α角)、血栓最大幅度(MA值)、凝血时间(CI)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EG检测和传统凝血六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TBI病人死亡的AUC分别为0.935、0.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7,P=0.007)。结论检测凝血指标对预测TBI病人术后28 d预后有积极意义,TEG凝血指标的预测效能高于传统凝血六项指标。

头痛宁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李冰玥,张晞倩,吴娟,李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紧张性头痛(TTH)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脑血流、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32例痰瘀阻络型TTH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痛宁胶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情况、脑血流速度、血液生化指标[CGRP、血浆内皮素(ET-1)和5-HT]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CGRP、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的最大血流速度(Vs)及平均血流速度(Vm)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可明显改善痰瘀阻络型TTH病人的头痛症状,加快脑部血液流通,促进血管舒张

补阳还五汤治疗恢复期气虚血瘀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殷志锋,蒋宝华,许国峰,王艳丽,宋有维,张晓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恢复期气虚血瘀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病人能够改善中医证候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LncRNA RP11-543N12.1与CDH13在老年阿尔茨海默病病人中的表达及其与炎性因子、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林军华,吴永明,金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P11-543N12.1(LncRNA RP11-543N12.1)与钙黏蛋白13基因(CDH13)在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炎性因子、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收治的120例AD病人为AD组,根据总体衰退量表分为轻度AD组(50例)、中度AD组(39例)、重度AD组(31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将AD病人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60例)、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组(40例)、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组(20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名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清RP11-543N12.1、CDH1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Addenbrooke认知评估量表第3版(ACE-Ⅲ)、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MMSE评分评估病人认知功能。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RP11-543N12.1、CDH13与血清炎性因子、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D组血清RP11-543N12.1、CDH1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AD组、中度AD组、重度AD组RP11-543N12.1、CDH13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D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MSE、ACE-Ⅲ、MoC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组与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RP11-543N12.1、CDH13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RP11-543N12.1、CDH13与IL-6、IL-8、TNF-α呈正相关(P<0.05),RP11-543N12.1与MMSE、ACE-Ⅲ、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CDH13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AD病人血清RP11-543N12.1与CDH13表达水平增高,其表达量与炎症反应及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D-二聚体和胱抑素C对脑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王娜,刘春丽,邓爰平,徐圣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血清D-二聚体(D-D)和胱抑素C(CysC)水平对脑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人107例为研究对象,并随访术后2年内病变脑血管再狭窄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将病人分为再狭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时血清D-D及Cys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二者对再狭窄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2年时间内,107例中出现再狭窄28例(26.17%)。再狭窄组术后1个月时血清D-D及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D-D及Cys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8和0.884,其中D-D最佳临界值为0.77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86%和81.01%;CysC最佳临界值为1.55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14%和83.54%,两者诊断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D-D和CysC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有关,再狭窄病人血清D-D和CysC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对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生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理论探索

“中医金三角”法则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理论探讨

陈琦,黎燚华,赵新军,蔡银河,褚庆民,康亮,罗川晋,张荣,刘中秋,李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终末阶段,严重影响病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基于心衰病的病机、治法及方药,李荣教授在研习前人治疗经验和大量临证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心衰病防治的“中医金三角”理论,该理论包括“病机金三角”“治法金三角”和“药物金三角”三个方面,以期为心衰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临床新理念和新思维。

中医预警因素在疾病风险预后研究中的选择思路与方法

孙聪,戴国华,侯晓铭,任丽丽,刘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中医预警因素的概念与分类、中医预警因素在风险预后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中医预警因素的选择思路与方法。目前,有关中医预警因素的含义与分类尚不清楚,选择应用比较混乱。基于中医发病与演变的病理本质,中医预警因素的选择应以中医证候学要素为主,即证素是预测疾病发病的风险因素,证候是预测病人不良结局的预后因素,文献调查、流行病学研究、统计分析等是中医预警因素的选择方法。
经验交流

陈志刚教授治疗慢性脑缺血的临床经验

王雨晴,陈志刚,朱心怡,李楠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慢性脑缺血是一种介于正常和发生严重脑血管病之间的脑组织供血不足状态。陈志刚教授在继承中医脑络病理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慢性脑缺血“痰瘀阻络,络损髓伤”的核心病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临床研究,结果提示活络益脑法治疗慢性脑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局部加压联合凝血酶注射治疗假性动脉瘤3例

郝艳红,刘逸凡,张炎晶,刘静静,陈武,杨光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本研究假性动脉瘤凝血酶注射治疗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瘤口局部加压联合凝血酶注射治疗在假性动脉瘤修复中具有经济、安全、有效的优势。但是本研究病例数少,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假性动脉瘤可能的并发症理论上依旧不可避免,还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宽胸气雾剂治疗顽固性心绞痛1例

张莹,韩卓君,严明煜,邓艳萍,王培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尽管冠状动脉介入和外科搭桥治疗获得迅速发展,但血运重建后心绞痛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目前治疗血运重建后心绞痛的主要药物仍然局限于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曲美他嗪、前列地尔等,均为通过多种途径改善病人心肌供氧状态,例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降低心率、调节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状态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窦性心动过缓6例临床分析

张超艺,傅自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50%的SLE病人可有心脏受累。但窦性心动过缓在临床上很少受到重视。仅国外有散在的个案报道。

74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心电图特征分析

陈立静,卢利红,吴其明,宋毓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人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742例AIDS病人采用美国GE公司的 MAC5500心电图机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不同年龄、性别AIDS病人的心电图特征,并分析初始治疗者与并发部位病变病人的异常心电图情况。结果AIDS病人心电图总异常率40.7%,其中男性占36.7%,女性占4.0%,15~49岁占32.1%,≥50岁占8.6%。异常心电图中以窦性心动过速、T波异常、窦性心律失常、ST段异常、窦性心动过缓、左心室高电压为多见。结论AIDS可使心脏受累,异常心电图表现呈多样性,心电图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成年人高于老年人,对明确诊断AIDS的病人均应定期行常规心电图检查。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菌群、氧化应激及T淋巴细胞平衡的影响

徐兴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菌群、氧化应激及T淋巴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T淋巴细胞(TH1、TH2数目及TH1/TH2水平)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益菌(双歧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增加,致病菌(酵母菌、大肠杆菌)数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OD-1、TH1/TH2及GCS评分均升高,TH1数目增加,TH2数目减少,CRP、TNF-α、IL-6、MDA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1、TH1/TH2水平及GC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TH1数目较对照组增加,TH2数目较对照组减少,CRP、TNF-α、IL-6、MD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失衡,增强肠道局部免疫,减弱机体氧化应激,调节机体T淋巴细胞平衡,从而改善病情。

陈晓虎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石瑞洁,陈晓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陈晓虎教授临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慢性心力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其中以阳气亏虚为本,痰瘀水停为标,气阳不足导致血瘀水停乃其核心病机;此病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三脏;以益气温阳、活血行水为治疗大法,运用强心合剂并结合具体病情加以化裁,攻补兼施,标本共治,双心同调,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