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19期 刊出日期:2021-10-10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浊祛湿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陈兴娟,王婷婷,胡影,李思明,侯承志,冯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化浊祛湿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中药数据库中医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筛选化浊祛湿方的成分和靶点,通过TTD、DrugBank、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检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靶点,利用韦恩图得到化浊祛湿方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建立化浊祛湿方成分-疾病-靶点互作网络,然后在STRING数据库中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在Metacape数据库中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学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化浊祛湿方有效成分66种和预测靶点246个,动脉粥样硬化靶点438个;用韦恩图得到化浊祛湿方和动脉粥样硬化共同靶点80个;化浊祛湿方的核心活性成分主要为槲皮素、柚皮素、谷甾醇等;化浊祛湿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通路主要集中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主要调节脂质代谢、胰岛素分泌、炎性因子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化浊祛湿方调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应激,抑制炎性反应等机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活血解毒中药辨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知识图谱分析

张艳,周庆兵,徐凤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领域的热点和前沿研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已发表的活血解毒中药治疗AS的文献,检索日期为2000年1月1日—2020年2月27日,运用CiteSpace 5.5分析软件绘制活血解毒中药治疗AS的知识图谱,并进行文献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可视化分析显示,活血解毒中药与AS主要研究者有罗尧岳、陈可冀、吴伟等;研究机构主要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关键词共现聚类网络由362个节点、1 147条线组成,被分成23个聚类;研究热点是中医药疗法辨治AS并发症、炎症指标的相关研究;研究热点前沿是网络药理学、自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川芎、气滞血瘀、补肾活血。结论中医药疗法治疗AS是该领域研究的未来之路,解毒作用中药地位相对薄弱,各机构间需加强合作以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清心解瘀方调控巨噬细胞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赖润民,刘启予,鞠建庆,徐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索清心解瘀方调控巨噬细胞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下载编号为GSE41571的基因芯片,筛选出易损/破裂斑块与稳定斑块中巨噬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899个,利用BATMAN-TCM平台检索出清心解瘀方中各味中药的活性成分187个,筛选出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基因1 686个。取两者交集基因,利用Cytoscape 3.2.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基因”网络,利用Metascape对基因功能和生物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及数据可视化。结果清心解瘀方中5味中药的110种活性成分可作用于87个靶点基因,通过调控炎症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脂质合成代谢、细胞程序性死亡和细胞吞噬等生物学过程,调控巨噬细胞脂质代谢、细胞迁移和吞噬、凋亡、自噬、铁死亡等信号通路,发挥稳定AS易损斑块的作用。结论初步阐释了清心解瘀方调控巨噬细胞稳定易损斑块的药效成分和潜在生物学机制,并提出调控巨噬细胞铁死亡可能是其稳定AS易损斑块的重要潜在途径。

益气养阴方联合阿胶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李文茜,苑素云,魏易洪,李广浩,沈琳,邓兵,毛美娇,周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联合阿胶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病科收治的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方,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阿胶,3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6 min步行距离、心脏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6 min步行距离、EF、SV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A组和治疗B组中医证候积分、6 min步行距离、EF、SV改善均更明显(P<0.01);与治疗A组比较,治疗B组中医证候积分、6 min步行距离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医证候积分、6 min步行距离、EF、SV,联合阿胶可进一步增强其疗效。

全国三级中医医院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状况调查

黄熙曼,刘红旭,林谦,尚菊菊,周琦,来晓磊,邢文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以回顾性调查方式了解全国三级中医医院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开展情况。方法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以问卷调查形式登记国内三级中医医院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开展情况及围术期常规中药干预情况,对所获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全国共计调查319所三级中医医院,144所医院开展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87所医院参与此项调查。调查显示:自2007年起,开展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中医医院开始增多;具备心外科或胸外科技术支持的医院数量较少;副主任/主任医师占介入诊疗医师结构比重最大;2014年—2016年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诊PCI例数逐年增加。具备开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关断层成像术(OCT)、血流储备分数(FFR)及冠状动脉旋磨技术(PRCA)等相关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新技术条件的三级中医医院相对较少。国内三级中医医院在PCI围术期运用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干预较为普及。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全国三级中医医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尚需通过增加配套设备、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改进管理模式、增加心胸外科支持、放宽准入限制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国内中医医院的快速、规范发展。

中医运动功法对脑卒中后遗症病人运动平衡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

钟慧慧,程嘉骏,王益民,王泓午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运动功法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及平衡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及万方(Wanfang Data)数据库,收集中医运动功法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及平衡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比较中医运动功法与常规康复治疗对病人的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23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Berg平衡功能评定量表(BBS)评分[MD=5.51,95%CI(3.67,7.36),P<0.000 01]、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MD=5.84,95%CI(3.89,7.78),P<0.000 01]、日常生活能力[MD=7.62,95%CI(5.52,9.71),P<0.000 01]、平衡能力[MD=4.01,95%CI(0.40,7.62),P<0.05]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中医运动功法在改善脑卒中病人的平衡及运动功能方面有更好的效果。

恒清Ⅱ号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对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血清NO、ET-1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孟胜喜,霍清萍,王兵,陈慧泽,李文涛,潘卫东,曹健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恒清Ⅱ号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对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AD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恒清Ⅱ号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组完成试验58例,对照组完成试验57例。治疗前后,评估两组病人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测定外周血清NO、ET-1水平及肠道菌群,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协作研究日常能力量表(ADCS-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AD认知功能评定量表(ADAS-cog)评分明显下降(P<0.05),外周血清NO、ET-1水平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肠道中梭状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假丝酵母菌、脆弱拟杆菌均低于对照组(P<0.01),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恒清Ⅱ号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可以有效治疗AD,明显提高AD病人MMSE及ADCS-ADL评分,降低ADAS-cog评分,其作用优于单用盐酸多奈哌齐片,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用盐酸多奈哌齐片少,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AD病人血清NO、ET-1水平,调整AD病人肠道菌群有关。

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清脂联素含量的影响

张雪,布赫,马尧,王紫玄,吕红艳,李秀叶,逯乐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病人的疗效及对血清脂联素(APN)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紧张型头痛(TTH)病人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TTH病人随机分为调神疏肝针刺组(29例)、传统针刺组(29例)、西药组(30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组。治疗期间TTH病例脱落5例。调神疏肝针刺组采用调神疏肝、通络止痛法;传统针刺组采用权威教材选穴方案;西药采用阿米替林片,共观察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头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调神疏肝针刺组、正常组血清APN含量。结果调神疏肝针刺组、传统针刺组、西药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调神疏肝针刺组与传统针刺组、西药组比较,VAS评分下降明显(P<0.05)。治疗前,调神疏肝针刺组血清APN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调神疏肝针刺组血清APN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调神疏肝针刺组血清APN含量低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TTH疗效明显,在缓解头痛症状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和西药阿米替林。调神疏肝针刺法可提升TTH病人血清APN含量,进而治疗TTH。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知葛通脉颗粒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斑块组织炎性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和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谢心,樊月月,吴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知葛通脉颗粒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斑块组织炎性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及对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4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采用亚致病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主动脉内膜球囊拉伤术加高脂饲料喂养构建糖尿病AS模型。中药组给予知葛通脉颗粒,西药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给药6周后,胸主动脉剪取粥样斑块留作标本,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蛋白表达水平及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NF-κB、TNF-α、MMP-9、VCAM-1、ICAM-1、MCP-1、TIM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NF-κB、TNF-α、MMP-9、VCAM-1、ICAM-1、MCP-1蛋白表达水平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TIMP蛋白表达水平比中药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减小(P<0.05);中药组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葛通脉颗粒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AS大鼠斑块组织NF-κB、TNF-α、MMP-9、VCAM-1、ICAM-1、MCP-1、TIMP的蛋白表达水平,改善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调整内皮功能。

天麻舒心方通过神经内分泌通路干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舒张功能的机制研究

潘立敏,徐贵成,刘坤,王卉,单雅蒙,王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Ang)Ⅱ、Ang(1-7)的含量变化,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ACE2及Ang(1-7)受体(Mas)的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天麻舒心方对SHR心脏舒张功能损伤修复的干预机制。方法将5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天麻舒心方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并以 10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天麻舒心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天麻舒心方浸膏,西药对照组给予氯沙坦片混悬液,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胃同体积蒸馏水。18周后,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及心肌AngⅡ、Ang(1-7)的含量,利用实时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心肌ACE、ACE2、Mas的基因表达水平,利用蛋白免印迹疫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ACE、ACE2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浆AngⅡ水平、心肌AngⅡ水平增高(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天麻舒心方低剂量组心肌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浆及心肌Ang(1-7)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天麻舒心方高剂量组、天麻舒心方中剂量组血浆Ang(1-7)含量明显升高(P<0.01),西药对照组、天麻舒心方高剂量组、天麻舒心方中剂量组、天麻舒心方低剂量组心肌Ang(1-7)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ACE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ACE2 mRNA、Mas mRNA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天麻舒心方中剂量组、低剂量组ACE 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西药对照组、天麻舒心方高剂量组、天麻舒心方中剂量组ACE2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ACE蛋白表达、pERK1/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ACE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天麻舒心方中剂量组ACE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西药对照组、天麻舒心方高剂量组、天麻舒心方中剂量组、天麻舒心方低剂量组pERK1/2蛋白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高血压早期心脏损害可能与ACE-AngⅡ通路激活,ACE2-Ang(1-7)-Mas通路抑制及其下游ERK1/2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有关,天麻舒心方可能通过调节整体及心肌局部的ACE2-Ang(1-7)通路及其下游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损伤。

熄风化痰方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面积、氧化应激的影响

马羚,刘婷,房江山,尹佳琦,王东,杜帅,马娜,李丹,张燕,沙地克•沙吾提,孟新玲,刘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方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面积、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天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8只,高脂饮食8周后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日灌服3.6 mL生理盐水,连续灌服2周,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阻断大脑中动脉,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术后直接采血,断头取脑。中药组:按9.21 g/kg每日灌服1次熄风化痰方3.6 mL,连续灌服2周,最后一次灌服为术前1 h,手术方式同模型组。假手术组:每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服2周,手术方式同模型组,但不做栓塞,仅暴露右侧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颈内动脉(ICA),然后逐层缝合,术后24 h采血,断头取脑。四氮唑红染色法(TTC)测量脑梗死范围;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检测3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中药组脑梗死面积增加,血MDA水平升高,血SOD、GSH-Px、T-AO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脑梗死面积减少,血MDA水平降低,血SOD、GSH-Px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大鼠的大脑皮层神经元分布均匀,组织形态良好,但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元排列不规则,细胞核颜色较深,而中药组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熄风化痰方通过调节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MDA、SOD、GSH-Px、T-AOC水平,缓解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的病变,减少脑梗死面积。

丹栀逍遥散对广泛性焦虑大鼠Papez环路内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表达的影响

李艺,唐启盛,王戈,赵瑞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药丹栀逍遥散对广泛性焦虑(GAD)大鼠脑Papez环路上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bF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丹栀逍遥散组)和西药组(盐酸丁螺环酮组),每组8只。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采用天敌暴露饮水冲突刺激法建立GAD大鼠模型。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以丹栀逍遥散和盐酸丁螺环酮水溶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21 d。正常组和模型组蒸馏水灌胃21 d。造模成功后,取脑组织,行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apez环路内海马(CA1、CA2、CA3、DG区)和杏仁核、丘脑前核的BDNF、TrkB、bFGF、bFGFR及NG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各区和杏仁核区TrkB、NGF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模型组海马各区bFGF、bFGFR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杏仁核区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模型组海马各区及杏仁核区、丘脑前核区的BDNF表达与其他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海马CA1区模型组与正常组有下降趋势。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海马各区和杏仁核区bFGF、TrkB、NGF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中药组海马各区和杏仁核区bFGFR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西药组海马各区和bFGFR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丘脑前核区的表达在模型组与正常组以及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中药丹栀逍遥散干预的GAD大鼠,海马和杏仁核区内bFGF与其受体bFGFR,BDNF的受体TrkB和NGF的表达水平明显回升,有利于bFGF、BDNF、NGF更好地发挥其生理功能,促进损伤脑区局部微环境的恢复,增强神经可塑性,保护神经元,抑制凋亡与坏死,促进神经的修复以及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提示疏肝清热健脾法能够通过刺激神经营养因子在海马及杏仁核内的表达来发挥其促神经修复功能。

石菖蒲对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王彦平,张保朝,闻公灵,刘义锋,汪宁,孙军,茹睿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石菖蒲对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石菖蒲低剂量组、石菖蒲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脑梗死模型,其中假手术组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建模成功后,石菖蒲低剂量组(10只)、石菖蒲高剂量组(11只)分别以石菖蒲0.6 g/kg、1.8 g/kg灌胃,阳性对照组(11只)以尼莫地平1 mg/kg灌胃,假手术组(11只)和模型组(10只)灌胃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干预30 d。干预完成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状态,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Tunel染色观察梗死周边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梗死周边组织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促凋亡基因(Bax)、半胱天冬酶3(Casp3)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β-catenin、p-β-catenin、Bax、Casp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较差,活动量减少,有明显的行走时向对侧倾斜、旋转追尾、竖毛、瘫痪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石菖蒲高剂量组有轻度对侧肌张力升高、竖毛、身体向对侧倾斜等表现,神经功能损伤较石菖蒲低剂量组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神经细胞凋亡数更多,穿越平台次数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均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石菖蒲干预组逃避潜伏期更短、神经细胞凋亡数更少,穿越平台次数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增加(P<0.05);与阳性对照组和石菖蒲低剂量组比较,石菖蒲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更短,神经细胞凋亡数更少,穿越平台次数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GSK-3β/GSK-3β、p-β-catenin/β-catenin比值及Bax、Casp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更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石菖蒲干预组p-GSK-3β/GSK-3β、p-β-catenin/β-catenin比值及Bax、Casp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更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和石菖蒲低剂量组比较,石菖蒲高剂量组p-GSK-3β/GSK-3β、p-β-catenin/β-catenin比值及Bax、Casp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更低(P<0.05)。结论石菖蒲能够减轻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抑制梗死周边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基于Nrf2/HO-1通路的三七总皂苷对脑栓塞大鼠的保护机制

魏丹丹,李爽,岳孟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脑栓塞大鼠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选取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PNS组(建模后腹膜下注射给药,PN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每天50 mg/kg、100 mg/kg、200 mg/kg注射PNS),右侧颈内动脉注射月桂酸钠造模。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大鼠腹腔给生理盐水每天2 mL,PNS剂量组给予对应剂量的PNS,阳性药物组饲喂岩藻黄质每天50 mg/kg。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检测脑脊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免疫荧光鉴定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Nrf2、Kelch样相关蛋白1(Keap1)、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OD水平、Nrf2和HO-1 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DA水平、神经元凋亡比例、Keap1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及PNS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DA水平、神经元凋亡比例、Keap1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NS低剂量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DA水平、Keap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阳性药物组及PNS中剂量组、高剂量组SOD水平、Nrf2和HO-1的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PNS低剂量组MDA水平、Nrf2和HO-1 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阳性药物组比较,PNS高剂量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DA水平、神经元凋亡比例、Keap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低剂量组SOD水平、Nrf2和HO-1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NS高剂量组SOD水平、Nrf2和HO-1的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PNS低剂量组MDA水平、Keap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PNS低剂量组比较,PNS高剂量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DA水平、神经元凋亡比例、Keap1 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NS中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MDA水平、神经元凋亡比例明显降低(P<0.05);PNS高剂量组SOD水平、Nrf2和HO-1 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PNS中剂量组SOD水平、Nrf2和HO-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PNS中剂量组比较,PNS高剂量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DA水平、神经元凋亡比例、Keap1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HO-1 mRNA、Nrf2和HO-1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PNS能够下调脑栓塞大鼠Nrf2/HO-1通路,降低组织氧化应激,抑制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葛根素对氧糖剥夺血管性痴呆模型HMGB1、MIF、TNF-α及Akt表达的影响

汤熠,肖柏成,涂文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氧糖剥夺(OGD)血管性痴呆(VD)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Ak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PC12细胞传代,实施OGD建立VD细胞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葛根素组。选择葛根素有效浓度分别为0.1 μmol/L、1.0 μmol/L、10.0 μmol/L以及OGD有效时间2 h、4 h、6 h、12 h完成预实验,MTT结果发现: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升高,随着OGD施加的延长,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因此,结合半数有效量选用0.1 μmol/L、1.0 μmol/L、10.0 μmol/L葛根素作为低、中、高剂量干预浓度,并以6 h作为OGD时间完成后续实验。采用MTT法进行细胞存活率测定,以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MGB1、MIF、TNF-α蛋白及Akt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葛根素组HMGB1、MIF、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Akt蛋白表达水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葛根素组HMGB1、MIF、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Akt表达水平升高(P<0.05);高剂量葛根素组HMGB1、MIF、TNF-α蛋白表达水平低于低、中剂量葛根素组(P<0.05),Akt表达水平高于低、中剂量葛根素组(P<0.05);中剂量葛根素HMGB1、MIF、TNF-α蛋白水平低于低剂量葛根素组(P<0.05),Akt水平高于低剂量葛根素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HMGB1、MIF、TNF-α蛋白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且HMGB1、MIF、TNF-α蛋白与Akt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葛根素对OGD V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Akt蛋白表达上调及HMGB1、MIF、TNF-α蛋白表达抑制有关。
·综述与进展·

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孙林娟,詹敏,何春颖,陈芷妍,陶庄,乔丹丹,韩富华,陈文洁,杜毅达,郑晓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理论及临床应用、实验研究,以期为AD的治疗提供参考。当前中医药治疗AD的相关研究已经获得一些重要进展,积极早期干预、延缓病情恶化、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对指导与改善AD的临床疗效有着积极的作用。

心力衰竭不同阶段底物代谢变化及治疗研究进展

姜茜茜,陈旭,马林,田雪,江艳艳,孙乾斌,王伟,王勇,李春,郭冬青,王其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心肌底物代谢的生理过程,阐述心力衰竭(HF)早期、中期、晚期底物代谢的变化特点及中西医的治疗进展,为HF的能量代谢疗法寻求新策略。提示以能量代谢为切入点,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的辨证论治,做到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是治疗HF的有效措施。

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机制及治疗策略

刘甜甜,姚魁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机制与治疗方法。提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然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生存率,但仍有部分病人出现微血管功能障碍、左室重构不良和心力衰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与心肌缺血、坏死及梗死面积增加相关。心肌梗死治疗不仅要解决大血管斑块阻塞,更需关注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而挽救存活的心肌细胞。微血管功能障碍和再灌注损伤是心肌梗死后心肌连续损伤的关键机制;目前常规西药、中医药疗法、促血管新生、干细胞诱导心脏再生和辅助疗法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脑微出血与步态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李佳怡,张伦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近年来,步态障碍成为老年人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脑微出血已被证实会引起步态障碍,综述脑微出血与步态障碍的中西医相关机制及研究进展,以期对其具体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老年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概述

魏建梁,赵旭东,彭伟,魏思宁,杨传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增龄性疾病,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最主要因素。结合近3年国内外新发布指南及老年高血压最新研究,以流行病学特点、中西综合诊疗康复及慢性病管理为脉络进行讨论,为临床研究及诊疗提供参考。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芦倩倩,方敬爱,常沁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6对糖尿病肾病中肾脏细胞,包括足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SIRT6具有抗炎、调节自噬和抗凋亡的作用,对肾脏细胞有保护作用,从而拉长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但SIRT6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需要更多的研究为SIRT6靶点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

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研究

李哲,范春雨,唐殿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靶器官损害与高血压病人血压节律的关系,为更好地降压治疗提供支持,从而降低高血压对于靶器官损害的程度。

柴胡疏肝汤治疗癫痫的研究现状

卢玲,刁丽梅,李欢,廖现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柴胡疏肝汤方及其药理研究、癫痫的分类、柴胡疏肝汤的临床应用及其基础试验研究进展等多方面综述柴胡疏肝汤治疗癫痫的研究现状;癫痫的发病通常涉及肝、脾、心、肾等脏腑,柴胡疏肝汤是临床常用于治疗癫痫的方剂,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对癫痫有明确的疗效。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孙思邈《千金方》治疗心悸用药规律

闫龙美,张京春,艾玉珍,张珊,邢雅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治疗心悸的用药和配伍规律。方法整理《千金方》中治疗心悸的处方,利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ics 20.0及数据挖掘软件IBM SPSS Modeler 18.0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71首处方,144味药物;经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最小规则置信度、最小规则支持度分别为15%、80%、15%,得出关联规则15条;高频药物间生成7组聚类组合。结论《千金方》中孙思邈治疗心悸,以“从虚论治”“巧用风药”“调神养性”为用药特点。

益气活血法联合规范化西药基础治疗对心力衰竭易损期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杨秀,张蕴慧,蔡兆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医益气活血疗法联合规范化西药基础治疗气虚血瘀证心力衰竭易损期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治疗的气虚血瘀证心力衰竭易损期病人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规范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用药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结果两组LVEF、血清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联合规范化基础治疗心力衰竭易损期气虚血瘀证病人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增加LVEF,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提高病人活动耐量,增强心功能。

高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瘦素、甲状腺功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孙爽,钟聪敏,井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LEP)、甲状腺功能与高龄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保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CHF病人164例(CHF组)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70名为对照组,检测病人血清LEP、可溶性瘦素受体(sLR)、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随访所有CHF病人至2019年12月31日,终点事件定义为心源性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预后不良组),未发生终点事件者为预后良好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F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病人血清LEP、sLR、TSH水平明显升高(P<0.05),FT3、FT4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病人血清LEP、sLR、TSH水平明显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FT3、FT4水平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EP、sLR水平及甲状腺功能是影响高龄CHF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LEP及甲状腺素水平与高龄CHF病人预后有关,监测其水平可能对CHF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茯苓温肾胶囊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饶春燕,张莉,杜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茯苓温肾胶囊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并探讨其对CHF病人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CHF病人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伊伐布雷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茯苓温肾胶囊,连续用药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DV和LVESV水平降低(P<0.05),LVEF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6、NF-κB、TNF-α和hs-CRP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NO、NOS、FMD和NMD升高(P<0.05),ET-1水平降低(P<0.05)。结论茯苓温肾胶囊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CHF能改善病人的心功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提高血管内皮功能。

冠心病病人血清lncRNA-MALAT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田红彪,王玉霄,郑晓拓,王燕,孙丽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转移相关的肺腺癌转录本1(MALAT1)在冠心病病人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诊治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等1支以上血管狭窄程度≥50%的冠心病病人119例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就诊的且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等冠脉血管狭窄程度<50%排除冠心病的病人80例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中lncRNA-MALAT1水平。统计学分析组间lncRNA-MALAT1的表达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中lncRNA-MALAT1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病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lncRNA-MALAT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组病人血清lncRNA-MALA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LDL-C及lncRNA-MALAT1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ncRNA-MALAT1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95%CI为(0.758,0.931),最佳临界值为0.912,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1.0%、76.5%。结论冠心病病人外周血血清lncRNA-MALAT1表达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冠心病病人血清lncRNA-MALAT1水平可能是一种新的诊断冠心病的血清分子标志物。

炙甘草汤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病人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李娜,马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病人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B组给予炙甘草汤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末端B型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TC、TG、LDL-C、NT-proBNP、PDGF-BB、CRP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LVEF、SV、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B组LVESD、LVEDD、TC、TG、LDL-C、NT-proBNP、PDGF-BB、CRP及IL-6水平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LVEF、SV、HDL-C水平较A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可促进病人心功能的恢复,改善脂质代谢,降低炎症反应。

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用于老年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袁素平,刘丽丽,赵三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在老年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某集团军医院拟择期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老年病人9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其中舒芬太尼组围术期采用舒芬太尼,以每小时0.1 μg/kg持续泵注;羟考酮组围术期采用羟考酮,以每小时0.1 mg/kg持续泵注,观察两组消融开始时(0 h)、1 h、2 h和结束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警觉与镇静(OAA/S)评分,记录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和追加镇痛药物情况,记录围术期发生呼吸抑制和术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记录医师满意度。结果与舒芬太尼组比较,羟考酮组1 h和2 h 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围术期追加镇痛药物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舒芬太尼组比较,羟考酮组2 h OAA/S评分、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舒芬太尼组比较,羟考酮组医师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老年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采用羟考酮比舒芬太尼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和更小的呼吸抑制作用,且医师满意度更高。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合血管超声对无症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景江新,塔娜,钟小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合血管超声诊断无症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 年12月—2019 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血管超声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资料,选取无症状冠心病病人50例为研究组和同期有症状冠心病病人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部位、狭窄程度、类型差异。结果研究组病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单支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多支病变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斑块数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粥样斑块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数量、狭窄程度优于有症状冠心病病人,临床医师需关注无症状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术后心脑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

杨房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术后心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52例,随机分为EPO低剂量组(低剂量组)、EPO中剂量组(中剂量)、EPO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13例。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术前注射EPO 100 U/kg、150 U/kg、200 U/kg,对照组术前不注射EPO。术前及术后第3 天检测各组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血常规。术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 h(T2)、术后6 h(T3)及术后24 h(T4)检测各组病人血清脑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统计病人术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组术前及术后3 d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4组病人LVEF、LVEDD及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病人LVEF明显升高(P<0.05),LVEDD及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3 d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病人LVEF明显升高(P<0.05),LVEDD及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低剂量组术后3 d比较,中、高剂量组LVEF明显升高(P<0.05),LVEDD及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中剂量组术后3 d比较,高剂量组LVEF、LVEDD及NT-proBNP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4时间点血清S-100β、NSE含量均明显高于T0时间点(P<0.05);低剂量组T1、T2时间点血清S-100β、NSE含量均明显高于T0时间点(P<0.05);中、高剂量组T1时间点血清S-100β、NSE含量均明显高于T0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及高剂量组T1~T4时间点血清S-100β、NSE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T1时间点血清S-100β、NSE含量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各时间点血清S-100β、NSE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剂量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及低、中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对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术后心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150 U/kg EPO干预对心脑功能的保护作用较明显,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碱性磷酸酶、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与无复流的关系

金吴珍,邹永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碱性磷酸酶(ALP)、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的关系,为STEMI病人的早期危险分层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STEMI病人300例,根据PCI术后心肌是否发生复流分为无复流组(84例)和复流组(216例)。结果与复流组相比,无复流组靶病变长度较长以及置入支架数量≥2枚占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当血浆ALP预测无复流的界值为91.50 U/L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443,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2%和74.1%;当血浆RBP4预测无复流的界值为60.95 mg/L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567,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8%和76.9%。进一步以ALP 91.50 U/L和RBP 460.95 mg/L为界,各分为两组比较:ALP≤91.50 U/L 185例、ALP>91.50 U/L 115例病人,对其临床特征分析显示:ALP>91.50 U/L病人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ALP≤91.50 U/L病人(P<0.05);RBP4≤60.95 mg/L 183例、RBP4>60.95 mg/L 117例,对其临床特征分析可得:RBP4>60.95 mg/L病人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RBP4≤60.95 mg/L病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RBP4、ALP、靶病变血管长度、置入支架数量≥2枚是STEAMI病人直接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ALP、RBP4、靶病变血管长度、置入支架数量≥2枚是STEMI病人PCI术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癫狂梦醒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恢复期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宋雪云,王少伟,吴胜峰,彭亮,李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癫狂梦醒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恢复期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LAA-IS)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脂和血清血栓素B2(TXB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LAA-IS恢复期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癫狂梦醒汤内服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TXB2、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明显缩小,血清TC、TG、LDL-C、TXB2、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HDL-C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缩小更明显,血清TC、TG、LDL-C、TXB2、hs-CRP下降更明显,血清HDL-C上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LAA-IS恢复期病人在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治疗中内服癫狂梦醒汤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病人中医证候、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缩小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并可进一步改善血脂和下调血清TXB2、hs-CRP的表达水平。

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NSE、S-100β及ICAM-1水平的影响

闫克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84例ACI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92例,单一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予以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清NSE、S-100β、ICAM-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56%,高于单一组的81.52%(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以及血清NSE、S-100β、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下降幅度大于单一组(P<0.05);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病人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NSE、S-100β、ICAM-1水平,从而减少病人神经功能缺损。

复方曲肽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冯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复方曲肽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上海电力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每组54例,依达拉奉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给予复方曲肽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临床疗效以及脑梗死灶体积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NIHS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联合组和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0%和83.33%,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联合组BI评分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脑梗死灶体积均缩小,且联合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依达拉奉组(P<0.05)。结论复方曲肽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可以有效缓解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缩小急性脑梗死后梗死体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益脾通腑法对帕金森病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缪晓路,黎高安,钟伟森,刘育清,余沛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益脾通腑法(术虎合剂)对帕金森病(PD)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东莞市中医院内六科门诊与住院部PD病人60例。按接诊顺序及病人意愿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8例,采用美多芭片联合泰舒达治疗,试验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术虎合剂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评分、自主神经症状评定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有3例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有9例调整治疗方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UPDRS Ⅲ部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虎合剂有利于抗PD药物发挥更好疗效,联合方案可以更好地改善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症状,并有利于PD运动功能的改善。

CD14 mRNA、SORL1 mRNA在AD病人中的表达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李汉颖,李汉宇,李增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CD14 mRNA、分拣蛋白受体1(SORL1) mRNA在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中的表达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医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AD病人62例(AD组)、轻度认知障碍(MCI)病人60例(MCI组)。检测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CD14 mRNA、SORL1 mRNA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14 mRNA、SORL1 mRNA鉴别诊断MCI与AD的价值,并比较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CD14 mRNA、SORL1 mRNA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AD组CD14 mRNA表达量高于MCI组(P<0.05),SORL1 mRNA表达量低于MCI组(P<0.05);CD14 mRNA、SORL1 mRNA是AD与MCI鉴别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D14 mRNA、SORL1 mRNA鉴别诊断MCI与A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807,二者联合的AUC为0.889,联合鉴别诊断敏感度为75.81%,特异度为90.00%;定向力、即刻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短时回忆能力评分及MMSE总评分与CD14 mRNA呈负相关(P<0.05),与SORL1 mRNA呈正相关(P<0.05)。结论AD病人CD14及SORL1基因表达异常,在鉴别诊断MCI与AD具有较高价值,且与病人认知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

督脉经穴针刺法联合神经发育学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

李素珍,杨忠秀,李新剑,仇爱珍,王冀平,李之林,孟露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督脉经穴针刺联合神经发育康复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75例,随机分为联合方案组(38例)和发育康复组(37例)。发育康复组采用神经发育康复法治疗,联合方案组采用督脉经穴针刺联合神经发育康复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方案组总有效率(81.58%)高于发育康复组(5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方案组和发育康复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综合功能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方案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综合功能评分、GMFM评分高于发育康复组(P<0.05)。结论督脉经穴针刺法联合神经发育康复法在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功能障碍、脑血流循环及神经递质水平方面效果显著。

癫痫病人视频脑电图异常程度与血清炎性因子、IL-1β、Bax、Caspase-3水平的关系

赖锦星,黄靖如,吴鹏程,钟婷,曾祥俊,赖朝晖,卢知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癫痫病人视频脑电图(V-EEG)异常程度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癫痫病人100例,根据V-EEG异常程度分为重度异常组和轻度异常组,每组50例。同时选取未合并癫痫的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脑电图异常程度的受试者之间各因素及Caspase-3、Bax、IL-1β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癫痫病人脑电图异常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度异常组和轻度异常组IL-1β、Bax、Caspase-3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异常组比较,高度异常组IL-1β、Bax、Caspase-3明显升高(P<0.05)。不同水平血清Bax、IL-1β、Caspase-3及受教育程度癫痫病人的脑电图重度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IL-1β、Caspase-3为脑电图重度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Bax、Caspase-3、IL-1β与癫痫病人脑电图异常程度有关。

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流动力学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孙守栈,李婷,孙永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气管插管后5 min(T2)、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术后48 h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2、T3、T4时MAP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BP和D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麻醉效果较好,血流动力学较平稳,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

头部透穴针刺联合补肾活血益精方治疗肾精亏虚型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张勇,李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头部透穴针刺联合补肾活血益精方治疗肾精亏虚型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VD病人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部透穴针刺联合补肾活血益精方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病人认知功能、生活能力、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使用经颅多普勒彩超监测脑部中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舒张期峰值速度(Vmin)、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治疗前后清晨采集两组病人静脉血,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ADL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6个月后随访MMSE、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max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max高于对照组(P<0.05),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部透穴针刺联合补肾活血益精方可提高VD疗效,降低VD病人炎症反应,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血管阻力,提高病人的认知功能和自主生活能力。
理论探索

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

刘丽华,郭自强,匡武,卢山,张婧倩,吴慧芳,许秋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黄帝内经》中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为后世医家论治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思路。原发性高血压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早期病理因素与风火相关,病位在肝,与脾肾相关。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注重治肝治风之法,兼顾脾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经验交流

动态心电散点图结合瀑布图快速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分析

石衍梅,胡有权,魏希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论证动态散点图结合瀑布图可更快速、准确、全面地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散点图特征是窦性心律的棒球拍形加心房颤动的扇形或类似扇形,瀑布图的表现是P峰带消失加R峰带上下呈不规则的花色条带。散点图加瀑布图可实现从整体到部分高效率地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降低误诊与漏诊率。

限制性心肌病引发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1例报道

王子涵,黄力,张瑾,孙梓宜,杨德爽,李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限制性心肌病是心肌病中最不常见的一类,一般是由于心肌纤维化导致的心室充盈受损所致,舒张期容积减少,心室大小和收缩功能通常正常,在临床诊疗中表现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可出现左心衰、右心衰或全心衰,但常常由于诊断不足而被忽略。

左冠状动脉窦开口的右冠状动脉CAG分型及临床意义

郇强 ,王赛华,王温慧,宁忠平,袁明远,赵志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的右冠状动脉(RCA)的特点及临床表现,分析其开口类型、走行路径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0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PCI)的病人12 000例,筛选出左冠状动脉窦开口的右冠状动脉(RCAOFLCS)病例7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右冠状动脉开口走形类型及发生冠心病的特点。结果RCAOFLCS发生率为0.58%(70/12 000);RCA单独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左右冠状动脉共同开口、RCA左冠状动脉窦上开口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8.6%(41/70)、32.9%(23/70)、8.6%(6/70)。行PCI者31例,占RCAOFLCS病例的44.3%(31/70),3组类型病例行PCI治疗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为RCA的下壁AMI者 3例,且行PCI部位均在RCA近中段,罪犯血管为前降支的前壁AMI1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RCAOFLCS异常起源者右冠状动脉开口近端压迫显著狭窄罕见,是冠心病的高危易患因素,左右冠状动脉均易发生冠心病。

高利教授治疗线粒体脑肌病思路探讨

肖康,曹毓佳,聂玉婷,曲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基于多年临床经验,结合中医证候特点及现代病因病机学,高利教授认为线粒体脑肌病病机在于先天不足,脾虚湿蕴,考虑为“肾虚痰湿证”,治宜补益脾肾、健脾除湿,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