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20期 刊出日期:2021-10-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化疗所致心肌损伤的机制

刘兰椿,刘超,毛启远,王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化疗所致心肌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黄芪、当归的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采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药物数据库(DrugBank)获得心肌损伤的作用靶点,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应用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R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当归补血汤的潜在活性成分59个、靶点707个,心肌损伤相关靶点2 943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基因靶点157个,涉及的有效成分47个。筛选出109个PPI核心基因,GO功能富集显示靶点主要参与肾上腺素受体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的胺受体活性、核受体活性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显示当归补血汤主要参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当归补血汤治疗心肌损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可为探讨中医药治疗化疗所致心肌损伤的机制提供参考。

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同气血证候亚型病人miRNAs表达谱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赵烨婧,彭红玉,刘建勋,柳景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芯片技术筛选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差异微小RNAs(miRNAs)表达谱及相关功能通路,旨在探讨冠心病不同亚型血瘀证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方法筛选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病人外周血血清差异miRNAs,筛选标准为上调或下调倍数变化值≥2.0且P≤0.05,并对差异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通过对气滞血瘀证组和气虚血瘀证组血清miRNAs表达微阵列经扫描和数据分析,共筛选出13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包括11个表达上调的miRNAs(miR-7111-3p、miR-4515、miR-4436b-5p、miR-6743-3p、miR-4664-3p、miR-7974、miR-4646-3p、miR-6760-3p、miR-6507-3p、miR-6731-3p、miR-7114-3p)和2个表达下调的miRNAs(miR-3656、miR-4442)。功能分析发现预测的差异靶基因主要参与生物过程调控、代谢调控、信号转导调控等过程,并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Apelin信号通路富集。结论共筛选出气虚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病人13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血失和的发生发展,同时PI3K/Akt等信号通路下调可能参与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病理生理机制的形成。

清肝降压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袁慧,张大武,郑源,谈晓东,马晓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清肝降压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1月1日所有关于清肝降压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文献。由两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研究,涉及1 226例病人,其中试验组613例,对照组61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提高总有效率[RR=1.13,95%CI(1.07,1.18),P<0.000 01]、改善收缩压[MD=-11.37,95%CI(-12.91,-9.83),P<0.000 01]和舒张压[SMD=-0.99,95%CI(-1.12,-0.86),P<0.000 01]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5,95%CI(0.27,1.13),P=0.10]。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清肝降压胶囊联合西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一定疗效,能较好地控制血压。

基于GEO数据库芯片筛选冠心病标志物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雪,冯彦超,牟华明,乐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筛选冠心病病人基因芯片数据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筛选冠心病的特征基因。方法利用GEO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基因集,经过GEO数据库的GEO2R在线分析工具找出符合条件的基因,绘制Venn图寻找共同表达差异基因,再进行GEO富集可视化分析、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及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可视化分析。结果冠心病的3个基因集中找到50个共同表达差异基因及3个特异基因(IL3ST、PIAS2及SOCS1)。结论经过对GEO数据库中冠心病的3个基因集行Venn图绘制、GEO富集可视化分析、KEGG通路分析及PPI可视化分析,3个特异基因符合研究条件,进而实现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特异性的靶向治疗。

中医体质学与基于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陈星,史永梅,张文征,贾卫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学与基于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病人38例,所有病人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血流超声检查和中医体质学量表评定,计算颅内14个血管部位的S1峰时流速(Ys1)和S1峰血流加速度(Ss1),分析不同中医体质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Ys1.右侧颈内动脉虹吸段(RCS)和痰湿质呈正相关(r=0.461,P<0.01),Ys1.左侧颈内动脉虹吸段(LCS)和痰湿质呈正相关(r=0.469,P<0.01),Ys1.左侧大脑后动脉(LPCA)和湿热质呈负相关(r=-0.367,P<0.05),Ys1.右侧椎动脉(RVA)和阳虚质呈正相关(r=0.332,P<0.05)。Ss1.RCS和痰湿质呈正相关(r=0.383,P<0.05),Ss1.LCS和痰湿质呈正相关(r=0.403,P<0.05),Ss1.右侧颈内动脉终末段(RICA)和湿热质呈正相关(r=0.329,P<0.05),Ss1.左侧大脑后动脉(LPCA)和气虚质呈负相关(r=-0.498,P<0.01),Ss1.LPCA和阳虚质呈负相关(r=-0.433,P<0.05),Ss1.左侧椎动脉(LVA)和阳虚质呈负相关(r=-0.321,P<0.05),Ss1.基底动脉近段(BA80)和阳虚质呈负相关(r=-0.335,P<0.05)。结论颈内动脉虹吸段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痰湿质关系密切,后循环血流Ss1可作为提示阳气虚衰等体质的敏感指标。Ss1较Ys1可灵敏辨识中医体质,对临床中医体质辨识和早期预防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肉毒毒素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的Meta分析

陈纳纳,王远朝,全小红,张新涛,欧海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肉毒毒素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iley、SpringerLink,关于肉毒毒素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6月,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1 509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肉毒素联合康复的治疗组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评分[12周:MD=8.50,95%CI(6.03,10.98),P<0.000 01;4周:MD=4.71,95%CI(1.35,8.06),P=0.006]、痉挛评价量表(MAS)评分[12周:MD=-0.60,95%CI(-0.83,-0.37),P<0.000 01;4周:MD=-0.75,95%CI(-1.04,-0.47),P<0.000 01]、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12周:MD=10.82,95%CI(3.34,18.30),P=0.005]、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MD=-2.22,95%CI(-2.84,-1.59),P<0.000 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肉毒毒素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病人上肢痉挛功能障碍,较单纯干预降低患肢肌张力维持时间更长,作用时间更久。

附子不良反应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钱真真,刘辉,杨巧宁,李睿,吴立昊,詹中群,高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我国“核心区”期刊关于附子不良反应的文献,了解附子不良反应现代研究发展概况,探索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为数据库来源,筛选附子不良反应的相关中文文献,Excel提取并录入数据,同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运用CiteSpace进行作者、机构、关键词分析。结果共初检文献1 737篇,剔重后获得848篇,根据布拉德福定律确定“核心区”期刊18种,最终纳入文献245篇,涉及作者548名(合著率57.55%,合作度2.24);年代分布分为萌芽期(1980年—2004年)和快速发展期(2004年以后),前期41篇,后期204篇;地区分布遍布全国27个省、直辖市,居前3位的分别为四川省58篇(23.67%),北京市38篇(15.51%),广东省32篇(13.06%);发表机构涉及全国110家单位,其中19家单位发文量≥2篇,发文量居前3位的分别为成都中医药大学[44篇(17.96%)]、广州中医药大学[22篇(8.98%)]和北京中医药大学[21篇(8.57%)];团队合作有5个(孙蓉-栾永福、叶祖光-张广平、彭成-张定堃、郝二伟-邓家刚、陈长勋-徐姗珺)。结论近20年关于附子不良反应的研究团队主要以四川、广东、北京学者为主,其中四川学者较多;内容涉及减毒方式、毒性物质基础、毒性靶器官及代谢组学、药代动力学等多方位、深层次;今后发展方向包括探讨预防附子制剂某一具体靶器官损害(如心脏毒性)的方向发展。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益智清心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要安全性指标的影响

郭曼萍,赵俊男,施伟丽,陈瑶,徐凤芹,丛伟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益智清心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要安全性指标溶血相关指标、肝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Wistar Kyoto(WKY)大鼠设置为对照组,将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多奈哌齐组、益智清心颗粒低剂量组、益智清心颗粒中剂量组和益智清心颗粒高剂量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给药11周后检测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胆红素、肝肾功能指标等。结果红细胞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红细胞分布宽度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智清心颗粒低剂量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P<0.05)。胆红素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智清心颗粒高剂量组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降低(P<0.05或P<0.01)。肝功能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P<0.01)。肾功能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尿素氮、尿酸水平升高(P<0.01)。结论益智清心颗粒对SHR无明显肝肾损伤,同时未见明显溶血反应。

黄芪提取物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咬合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1的影响

宋亚娟,马景红,陈胜强,李守霞,何晓丽,王银龙,张冰,单铁英,高立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咬合蛋白及紧密连接蛋白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β诱导组及不同剂量黄芪提取物组。采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活力;蛋白印迹法检测咬合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1表达;逆转录-集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咬合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β诱导组细胞活力随着孵育天数增加逐渐下降(P<0.05),咬合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1表达降低(P<0.05),咬合蛋白mRNA和紧密连接蛋白1 mRNA表达降低(P<0.05);与Aβ诱导组比较,黄芪提取物组细胞活力随着孵育天数增加逐渐升高(P<0.05),咬合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1蛋白表达增加(P<0.05),咬合蛋白mRNA和紧密连接蛋白1 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黄芪提取物能改善Aβ1-40损伤的脑部微血管壁内皮细胞活力,升高咬合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1蛋白及mRNA表达,达到保护血脑屏障的目的。

丁苯酞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

黄骏文,周游,陈志清,覃振柏,李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ME组、假手术组(Sham组)、CME+丁苯酞预处理组(CME+NBP组),每组12只。CME+NBP组术前给予NBP 80 mg/kg灌胃7 d。术后6 h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IL-1β、TNF-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CME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降低(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加(P<0.05);与CME组比较,CME+NBP组大鼠LVEF、FS升高(P<0.05),而LVEDD、LVESD降低(P<0.05)。HE染色显示:CME+NBP组心肌细胞坏死及白细胞浸润较CME组减轻。与Sham组比较,CME组IL-1β、TNF-α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CME组比较,CME+NBP组IL-1β、TNF-α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NBP预处理可减轻大鼠CME后心肌炎症反应并保护心功能。

丹参多酚酸盐对H2O2所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PPARγ/Nrf2/HO-1通路的影响

李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SAL)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PPARγ)/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以100 μmol/L的H2O2干预对数生长期H9c2细胞4 h建立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设置H2O2组、SAL 50 mg/L组、SAL 100 mg/L组、SAL 200 mg/L组;另取对数生长期H9c2细胞作为正常组。药物干预24 h后,四唑盐(MTT)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率,2,7-双乙酸二氯荧光(DCFH-DA)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含量,生化分析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法、钼酸铵法分别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PARγ、Nrf2、HO-1、核转录因子-κB(NF-κB)、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H2O2组比较,SAL 50 mg/L组、SAL 100 mg/L组、SAL 200 mg/L组细胞增殖率升高且凋亡率降低,ROS含量和CK-MB、LDH漏出量降低,MDA含量降低且SOD、CAT活性升高,PPARγ、Nrf2、HO-1蛋白表达上调且NF-κB、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SAL对H2O2所致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γ/Nrf2/HO-1通路有关。
·综述与进展·

中医药治疗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昝树杰,赵娜娜,王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肌纤维化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共同病理环节,从多方面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病位在心之络脉,病机主要与痰瘀毒密切相关,临床运用祛痰化瘀解毒法辨证论治,结合软坚散结、通络等法辨病论治疗效确切。作用机制多围绕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动态平衡、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等,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针对关键作用靶点的实验机制。

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与心肌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刘悦,唐晓丽,牛芬溪,方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内质网应激是指内质网在非正常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应激反应,通过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对机体产生保护或损伤作用。现综述内质网应激的定义、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方式、调控参与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凋亡分子缓解心肌缺血损伤,以期为防治心肌缺血损伤提供治疗策略。

中药调控自噬防治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张晓青,瞿慧燕,赵丹丹,杨晓利,兰真真,杨涛,周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自噬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中药单体及复方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干预自噬,延缓心力衰竭发展。现综述中药调控自噬防治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发具有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提供参考。

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早期临床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高丹,李甜,杨继,张运娇,赵英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和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造成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半数以上糖尿病病人死亡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有关,然而由于微血管、自主神经和大血管病变同时累及心脏,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初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无法快速准确地诊断,且介入、影像学等诊断技术普及程度低,不能早期及时发现心血管并发症。若通过易普及、创伤小、经济负担轻的临床指标及时发现心血管并发症并进行早期治疗,对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预后、防治心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现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早期临床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sprosin与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佳,张晓艳,范志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Asprosin通过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强心肌细胞活力、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纤维化发挥作用,且随着血管病变进展其水平逐渐升高,可为血管病变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

脑白质高信号及脑微出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影响的研究进展

赵士娇,陈贝,张从艳,丁俊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血管再通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神经影像学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脑小血管病(如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等)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脑白质高信号及脑微出血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管再通治疗预后相关,评估脑白质高信号及脑微出血严重程度有助于指导血管再通治疗的个体化策略,使病人获益。

脑出血后应激性高血糖病理生理和治疗的研究现状

张坤源,廖长品,李廷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脑出血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和(或)合并糖尿病病史,常出现糖代谢异常,对脑出血病人预后常带来不良后果,但脑出血后血糖管理目前无统一标准。现就脑出血后应激性高血糖病理生理变化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脑出血后血糖管理提供参考。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候要素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关系探讨

石锐,邓悦,常立萍,于克英,薛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医证候要素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关系。方法提取1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证候要素,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应用Gensini评分计算病变积分,分析两者关系。结果178例病人中血瘀+痰浊、气虚+血瘀、气虚+血瘀+痰浊证素组合在男性病人出现频率最高;阴虚+痰浊+血瘀、气虚+阴虚+血瘀+痰浊、气虚+血瘀+痰浊以气阴两虚证夹杂血瘀或痰浊实证的证素组合在女性病人中出现频率最高。证候要素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可见,随着年龄增高及疾病进展,证候由痰浊+血瘀、气虚+血瘀为主,逐渐转变为虚证同时夹杂痰浊及血瘀的虚实夹杂证候。回归结果表明,血瘀、痰浊、气虚、阴虚证素与Gensini积分有关,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证候要素组合与Gensini积分关系研究发现,气虚+阴虚+血瘀+痰浊、气虚+血瘀+痰浊、血瘀+痰浊的Gensini积分最高(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候要素与性别、年龄有关,以痰瘀互结为病变核心的证候易导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

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对血脂、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姚其彬,张蓓,曾祥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对血脂、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病人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基础治疗,研究组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西药基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斑块总面积、易损斑块数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症介质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趋化因子配体(CXCL1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4%,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少气懒言、头晕头痛、活动后加重、神疲乏力及心悸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斑块总面积、IMT较对照组缩小,易损斑块数量、斑块数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治疗后研究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CXCL16、Lp-PLA2、MDA、ox-LDL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6%与7.41%,χ2=0.911,P=0.340)。结论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可改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情况,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20-HETEs水平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探讨

张代民,李小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20-羟基二十碳四烯酸(HETEs)水平与心室重构的关系及潜在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92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92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20-HETE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经胸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20-HETEs与IL-6、TNF-α、NT-proBNP及左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外周血20-HETEs、IL-6、TNF-α、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Ⅲ级病人血清20-HETEs水平、LVEDD和NT-proBNP高于Ⅱ级病人,LVEF低于Ⅱ级病人(P<0.01)。20-HETEs与IL-6、TNF-α、NT-proBNP及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外周血清20-HETEs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通过炎性因子IL-6、TNF-α等参与心室重构,辅助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

BiPAP和SIMV对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疗效的影响

高慧,胡晓峰,李滨,谢一英,葛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同步间歇指令呼吸(SIMV)对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使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使用SIMV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指标[包括心排血量(CO)、射血分数(EF)、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饱和度(Sa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两组生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67%,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EF、PaO2和SaCO2高于治疗前,HR和PaCO2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CO、EF、PaO2、SaCO2和PaCO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YO、CK-MB、cTnI和NT-proBNP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CK-MB、cTnI和NT-pro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可增强病人心肺功能,减轻心肌损伤,疗效可靠且安全性较高。

冠心病并1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与胱抑素C水平的关系探讨

陶佳欣,黄志鹏,李雯,哈力沙•艾日肯江,吕茂琳,热洋尼沙•卡的,王存吉,高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1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的冠心病病人与胱抑素C(Cys-C)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558例,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1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59例)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对照组,499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Cys-C水平分为4组,比较4组一般资料,同时分析Cys-C水平与冠心病合并1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根据中分位数法分为Cys-C低水平组(Cys-C≤0.92 mg/L,273例)和Cys-C高水平组(Cys-C>0.92 mg/L,285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病人Cys-C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促甲状腺激素(TSH)、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游离三碘甲状腺激素(FT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4组不同Cys-C水平病人之间,1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比例、TSH、三酰甘油(T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ys-C与1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TSH呈正相关(P<0.01),与FT3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和载脂蛋白B(ApoB)是影响冠心病病人Cys-C水平的升高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级亚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冠心病病人与血浆高水平Cys-C相关,纠正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以降低Cys-C水平,改善病人预后。

渐进式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氧化应激指标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郭瑞霞,冯永萌,姚琦,张平,韩丽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渐进式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氧化应激指标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1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100例,根据交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渐进式康复运动治疗。根据6 min步行距离、最大运动时间、达到AT的吸氧量(VO2AT)评定两组康复前后运动耐力;根据脂质过氧化物(LPO)、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评定两组康复前后氧化应激状态;根据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评分评定两组康复前后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康复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最大运动时间、VO2A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观察组LPO、MPO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实施渐进式康复运动,可有效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同时提高病人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吴坤生,刘培健,梁宝珊,潘惠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心内科住院的45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组,45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病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AASI与BPV指标,分析AASI与BPV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冠心病心力衰竭与AASI、BPV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AASI、24 h收缩压变异(24 hSBPSD)、白昼收缩压变异(dSBPSD)、夜间收缩压变异(nSBPSD)、夜间舒张压变异(nDBPSD)均高于对照组(P<0.05)。AASI与24 hSBPSD、dSBPSD呈正相关(P<0.05);冠心病心力衰竭与AASI、24 hSBPSD、dSBPSD、nSBPSD、nDBPSD呈正相关(P<0.05)。结论AASI和BPV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生与病情进展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对AASI和血压进行动态监测,有效防治冠心病心力衰竭。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CYP2C19基因突变型ACS行PCI术病人临床效果的影响

高艳艳,高磊,赵志航,刘恒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对CYP2C19基因突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血小板聚集率、心功能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拟行PCI治疗的142例CYP2C19基因突变型ACS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1例。 两组病人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PCI治疗后,观察组应用替格瑞洛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心功能、凝血功能及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PCI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 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血流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后1 d、7 d和30 d血小板聚集率均较PCI前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PCI后7 d和30 d血小板聚集率均较PCI后1 d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PCI后1 d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CI后7 d、30 d时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年,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PCI前明显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PCI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延长1年,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PCI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PTT、PT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观察组PCI后发生牙龈出血3例,鼻出血1例;对照组发生牙龈出血4例,鼻出血2例,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PCI后1年MACE发生率分别为8.45%、2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CYP2C19基因突变型ACS行PCI病人较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病人心功能,减少MACE发生,同时有利于维持凝血功能稳定和减少出血发生风险。

冠心病PCI术后肺部感染病人血清E选择素、IL-6、IL-8、CRP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

林桐梅,赵慧艳,郝亲薄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肺部感染病人血清E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漯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冠心病行PCI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病人(感染组)与无肺部感染病人(无感染组),各50例。比较两组血清E选择素、IL-6、IL-8、CRP水平,随访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感染组血清E选择素、IL-6、IL-8、CRP水平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病人感染控制后血清E选择素、IL-6、IL-8、CRP水平低于感染控制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期间,感染组共10例病人发生MACE,发生率为20.00%;无感染组共3例病人发生MACE,发生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时血清E选择素、IL-6、IL-8、CRP水平升高,近期预后差,检测以上指标对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肺部感染和近期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核呼吸因子1多态性与心力衰竭病人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包艳春,关秀军,王小娟,胡亚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核呼吸因子1(NRF-1)基因+141 G/T多态性与心力衰竭病人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36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病人,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核呼吸因子1基因+141 G/T多态性,分析3种基因型与药物干预后的临床疗效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种基因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G、GT基因型总有效率优于T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种基因型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PARγC1α)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GG、GT基因型LVEF、LVEDD、NT-proBNP、eGFR、PPARγC1α优于T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36例病人随访2年,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5.74%(35/136)。GG、GT及TT型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30%、23.64%和45.83%;Kalplan-Meier法分析显示,3种基因型之间累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6.706,P=0.035)。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T基因型、NT-proBNP、LVEDD为预后的危险因素;NRF-1、TFAM及PPARγC1α、LVEF为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NRF-1基因+141 G/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疗效有关,与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作用可能与药物干预后提高NRF-1、TFAM基因及PPARγC1α表达有关。

药物涂层球囊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中远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张雷,李娜,许俊杰,付立强,高吉贤,王雷,王岳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给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术前、术后即刻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及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变化;并进行术后随访,对比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残余狭窄程度、再狭窄率及靶病变晚期管腔丢失(LLL)情况;另外,随访病人至术后9个月,统计术后1个月、6个月及9个月各时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病人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病变血管管腔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即刻对照组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明显大于研究组(P<0.05),病变血管残余狭窄程度低于研究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病人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残余狭窄程度及再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靶病变L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6个月及9个月,两组病人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和靶病变血运再次重建等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和药物洗脱支架两种方式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的中远期疗效和MACE发生率相近,但药物涂层球囊可降低冠状动脉小血管靶病变LLL。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心房颤动病人行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疗效

袁伟,张林忠,张玮,李小荣,阮中宝,曹克将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心房颤动病人行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行导管射频消融的心房颤动病人446例,根据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17例)与非甲状腺功能亢进组(429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心房颤动积分、心房颤动类型,消融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共17例(3.77%)病人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且均为甲状腺功能恢复3个月后药物控制心房颤动不佳病人。与非甲状腺功能亢进组比较,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男性比例较低(P=0.002),年龄偏大(P=0.029)。甲状腺功能亢进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低于非甲状腺功能亢进组(P=0.026),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非甲状腺功能亢进组(P=0.014)。甲状腺功能亢进组CHADS2VAS评分高于非甲状腺功能亢进组(P=0.006)。随访12个月,甲状腺功能亢进组心房颤动复发6例(35.29%),非甲状腺功能亢进组心房颤动复发127例(29.60%),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5)。结论无结构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病人中,甲状腺功能亢进常见。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心房颤动复发的风险不高,且手术安全可控,可作为药物治疗外的另一选择。

高血压病人心率与心律失常事件的关系探讨

肖锦蓉,王心群,周明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人心率与心律失常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住院的318例高血压病人,其中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145例,高血压病史≥5年173例。所有病人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病人24 h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夜间静息心率(RHR)、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统计窦性停搏、窦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情况。测定所有病人立位及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指标[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结果纳入的318例病人中,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24 h平均心率高于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但夜间静息心率水平低于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11.6%)高于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为32.9%,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为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男性、24 h SBP>140 mmHg、24 h DBP>90 mmHg、高血压病史≥5年、SDNN<50 ms、SADNN<50 ms、24 h平均心率>70次/min、夜间静息心率减慢<50次/min、阵发性心房颤动是高血压病人发生心律失常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律失常组病人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均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血浆PRA、AngⅡ、ALD水平与静息心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病史越长,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越高,夜间静息心率水平越低,且夜间静息心率降低与心律失常事件显著相关,推测机制可能与RAAS过度激活有关。

中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同时间血压节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关系

徐秀良,杨尚磊,曾玉玲,张金盈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中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同时间血压节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19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收集病人一般资料,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颈动脉超声检查、血脂检测。结果与异常组比较,清晨血压杓型组年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形成(CAP)占比小,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24 h收缩压平均值、午间收缩压下降率低;与异常组比较,午间血压杓型组LDL-C、午间收缩压平均值降低(P<0.05)。清晨血压异常组发生CAP风险高于杓型组[OR=2.772,P=0.01,95%CI(1.266,6.060)]。结论清晨血压节律异常可促进中老年清晨高血压病人发生CAP。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技术对冠心病诊断及PCI术后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

曲红培,董平栓,杨杨,冯喆,王丽平,王绍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技术对冠心病诊断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196例疑似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RTMCE技术检查。统计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左心室RTMCE参数[心肌显峰强度(A)、局部心肌血流量(MBF)、再充盈平均速度(K)],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TMCE单一参数及联合参数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同时给予冠心病病人PCI术。比较术前、术后4周、术后8周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心室RTMCE参数;采用Pearson分析心功能指标与左心室RTMCE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96例疑似冠心病病人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108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组,88例非冠心病病人为对照组。研究组左心室A、MBF、K低于对照组(P<0.01); K联合A诊断冠心病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优于K、MBF、A的单独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6.85%、78.41%。术后4周、8周,研究组LVEF、LVFS、A、MBF、K高于术前(P<0.01);冠心病病人LVEF、LVFS与A、MBF、K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病人RTMCE参数呈降低趋势,PCI术治疗后升高,且与心功能指标呈正相关,可作为冠心病鉴别诊断及PCI术后疗效评估的可靠指标。

CT冠状动脉造影在不同糖耐量冠心病病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颖,崔铱婕,李丽,范多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CT冠状动脉造影(128-VCTCA)在不同糖耐量冠心病病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208例,根据糖耐量试验、血糖水平分为糖耐量正常组和糖耐量受损组。采用128-VCTCA对病人进行检查并分析其在不同糖耐量冠心病病人影像结果,分析诊断价值。比较两组弥漫性病变、Gensini积分,并分析糖耐量与病人弥漫性病变、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128-VCTCA诊断不同糖耐量冠心病病人的灵敏度为90.74%,特异度为86.00%,且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糖耐量正常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和Gensini积分低于糖耐量受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耐量受损与弥漫性病变和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采用128-VCTCA可有效区分不同糖耐量冠心病病人,且糖耐量受损与病人弥漫性病变及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

基于立体心电图分析T环长/宽比值、R/T比值评估冠心病病人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王军,黄紫娟,常月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立体心电图分析T环长/宽比值、最大QRS环电压/最大环电压(R/T)比值评估冠心病病人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97例冠心病病人,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病人分为心功能正常组(LVEF≥50%,146例)与心功能不全组(LVEF<50%,51例),另选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50名为对照组,比较3组R/T比值、T环长/宽比值,分析R/T比值、T环长/宽比值与冠心病病人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病人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T比值、T环长/宽比值评估冠心病病人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正常组和心功能不全组R/T比值、T环长/宽比值增加(P<0.01);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心功能不全组R/T比值、T环长/宽比值增加(P<0.01)。R/T比值、T环长/宽比值与冠心病病人心功能不全呈正相关(P<0.01);T环长/宽比值、R/T比值是冠心病病人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P<0.05)。R/T比值联合T环长/宽比值诊断冠心病病人心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灵敏度为76.52%,特异度为70.01%,准确度为88.32%。结论R/T比值联合T环长/宽比值评估冠心病病人心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冠心病诊治过程中若发现立体心电图R/T比值、T环长/宽比值有增高趋势,应及时关注病人心功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针刺结合岭南火针点刺百会穴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的临床疗效

李少娟,李丽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岭南火针点刺百会穴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广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脑病科门诊及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60例慢性主观性头晕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传统辨证选穴结合岭南火针点刺百会穴治疗。比较两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及总有效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3%和73.33%,P<0.05)。治疗后,两组DHI总分及功能、情感和躯体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DHI总分及功能、情感和躯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结合岭南火针点刺百会穴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的临床疗效较好,可缓解病人头晕症状。

化瘀通窍安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瘀血内阻证的临床疗效

詹冬梅,李万浪,马飞翔,崔健,沈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化瘀通窍安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瘀血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症病人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依照指南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右佐匹克隆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瘀通窍安神针刺法治疗,两组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瘀血内阻证评分、多导睡眠情况、临床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和瘀血内阻证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PSQI和瘀血内阻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睡眠总时间较治疗前延长,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峰值流速、大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较治疗前增加,血管阻力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瘀通窍安神针刺法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瘀血内阻证病人失眠和中医证候好转,提高临床疗效。

温阳解郁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更年期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李世朝,袁建云,赵勇,陈红玉,池林,孙倩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温阳解郁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随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肾虚肝郁型更年期抑郁症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温阳解郁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雌二醇E2和多巴胺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7%与85.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雌二醇E2、多巴胺浓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与10.0%,P>0.05)。结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采用温阳解郁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更年期抑郁症可提高病人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和睡眠质量。

祛风化痰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研究

刘红豆,宋卫,杨美霞,张宪忠,丁玉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风痰阻络证病人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祛风化痰汤,治疗时间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化痰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养血平肝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权,张津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养血平肝方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0月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病人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给予养血平肝中药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世界运动障碍病学会新版帕金森病综合评价量表(MDS-UPDR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MDS-UPD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中的非运动症状(MDS-UPDRS-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中运动症状(MDS-UPDRS-Ⅱ)评分、运动功能检查(MDS-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平肝法可改善帕金森病病人日常生活,其对运动症状的改善较单纯应用西药更具疗效。

急性脑梗死病人甲状腺激素变化及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王书涛,陈楠,曾一轩,李云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同期2018年9月—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的2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脑梗死组,选取19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对照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脑梗死组高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低T3以及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低FT3水平病人治疗3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脑梗死组T3、FT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70±0.12)nmol/L 与(1.81±0.20)nmol/L,(2.61±0.36)pmol/L与(5.10±0.42)pmol/L,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76±0.67)mU/L 与(2.79±0.26)mU/L,P<0.05];中度、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病人T3、FT3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降低(P<0.05),TSH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高T3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明显低于低T3组[(8.02±1.05)分与(12.86±3.51)分,(1.17±0.20)分与(2.23±0.45)分,P<0.05];高FT3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明显低于低FT3组[(7.60±1.05)分与(9.89±3.12)分,(1.23±0.19)分与(2.01±0.35)分,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3、FT3、TSH水平变化可反映病人的病情程度、脑组织损伤情况,高T3水平可能是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因素。

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姜军,王丛笑,朱爽,郄淑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训练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分、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 两组训练1个月、2个月后Fugl-Meyer评分和STEF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2个月后N9、N20的波幅均较训练前明显增大,潜伏时间均较训练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2个月后N9、N20的波幅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大,潜伏时间均较对照组同期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1个月、2个月后NIHSS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1个月、2个月后MBI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病人可更好地促进偏瘫上肢功能、中枢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恢复,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进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胞磷胆碱钠胶囊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陈秀娟,叶春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胞磷胆碱钠胶囊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0例PSCI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0例。对照组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Barthel指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MMSE、MoC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cy、NSE、AP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Hcy、NSE、AP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Hcy、NSE、AP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胞磷胆碱钠胶囊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PSCI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病人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普瑞巴林与奥卡西平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比较

郑佳丽,罗昕,郭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比较普瑞巴林和奥卡西平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和奥卡西平组,每组30例。两组均使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地佐辛混合液对受累严重的部位进行神经阻滞治疗,普瑞巴林组联合普瑞巴林进行治疗,奥卡西平组联合奥卡西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睡眠时间及日常活动评分、炎性因子、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观察病人疼痛症状、药物的作用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普瑞巴林组治疗后睡眠时间及日常活动评分、VAS、HAMA、HAMD评分均优于奥卡西平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水平均低于奥卡西平组,疼痛症状轻于奥卡西平组,治疗总效率高于奥卡西平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能提高病人睡眠状况和生活质量,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缓解疼痛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奥卡西平。
理论探索

从风论治急性冠脉综合征

冯岚岚,高嘉良,董艳,张辉,朱爽,王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为“阳微阴弦”,治疗多以温阳活血为法。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急、变化快,符合风邪的诸多特性,且“风性主动、善动不居”是疾病发生的直接动力,故从风邪致病的发病机制探讨,治疗时加入风药,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提供思路与方法。

中医心肺同治的临床应用及机制探讨

陈婷,师帅,张广辉,周妍,朱雪萍,胡元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肺是人体重要的两个器官,中医学理论中二者关联密切;临床上将心肺同治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和一些心理疾病等的治疗。现在中医心肺相关理论基础上论述临床实践中心肺同治的应用及疗效,以期为治疗心脏及肺脏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基于“肾脑相关”理论探讨miRNA与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性

刘倩菁,向昱臻,俞睿,陈秀榕,周卉乐,祝美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基于“肾脑相关”的中医理论与“肾精与非蛋白编码小分子RNA(miRNA)相关”的现代研究,进一步探讨miRNA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以期寻找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中风的新调控靶点,拓宽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思路。
经验交流

低钠血症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1例报道

李茹,田晋生,王建红,任毅,杨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低钠血症是临床常见的水盐失衡类型,严重的低钠血症及纠正过快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老年人群常见低钠血症,脑桥中央髓鞘溶解是罕见且凶险的不良结局之一。现报道1例重度低钠血症伴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的老年病人,并进一步总结分析病因,以提高低钠血症诊治的规范。

社区医师头晕/眩晕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王爽,王丽娟,刘荧,王红霞,吕娜,刘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社区医师头晕/眩晕知识的培训效果。方法对来自北京市海淀区8所社区卫生中心42名医生进行头晕/眩晕知识培训,于2018年及2019年分别进行两次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前庭解剖病理生理知识、头晕/眩晕问诊、头晕/眩晕查体、病例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诊治五大部分。分别于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每部分20分,总分为100分。培训结束后哪部分对临床帮助最大进行问卷调查。将参与培训的主治及以下医师职称设为中级职称组,副主任及以上职称医师设为高级职称组。对考核成绩、调查问卷、不同职称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训前后5部分成绩均有大幅提高( 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耳石症诊治对临床最有帮助的医师占52.4%,病例分析对临床最有帮助的医师占19.0%,问诊对临床最有帮助的医师占14.3%,查体对临床最有帮助的医师占14.3%。不同职称分组考核成绩结果显示:高级职称组培训前对前庭解剖病理生理知识、问诊、病例分析得分及总分高于中级职称组(P<0.05);高级职称组培训后对前庭解剖病理生理知识、耳石症诊治得分及总分高于中级职称组(P<0.05)。结论社区医师对头晕/眩晕知识及临床技能掌握不足,不同职称欠缺知识不同,可进行分层培训;社区医师对头晕/眩晕基础解剖及病生理重视不足,规范性培训可提高社区医师头晕/眩晕知识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