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21期 刊出日期:2021-11-10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麝香保心丸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杨倩,李洁白,赵静,沈晓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PubMed、EMbase数据库,纳入应用麝香保心丸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其中对照组采用他汀类及常规西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OR=4.60,95%CI(2.82,7.52),P<0.000 01],心绞痛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OR=4.09,95%CI(2.86,5.84),P<0.000 01],每日心绞痛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MD=-1.15,95%CI(-1.43,-0.86),P<0.000 01],胸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MD=-1.41,95%CI(-1.75,-1.06),P<0.000 01],全血黏度[MD=-1.61,95%CI(-1.72,-1.51),P<0.000 01]、血浆黏度[MD=-0.55,95%CI(-0.60,-0.50),P<0.000 01]、纤维蛋白原[MD=-1.32,95%CI(-1.40,-1.24),P<0.000 0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麝香保心丸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单用他汀类药物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安全性良好。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黄芪-川芎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张淼,李丹丹,马民,金宇,陈启庭,殷惠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丹参-黄芪-川芎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丹参、黄芪、川芎的靶点及活性成分,利用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与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的靶点基因,疾病/药物中的“成分靶点网络”采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对关键活性组分进行筛选,并基于DAVID数据库分析共同靶点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结果筛选得出丹参-黄芪-川芎的活性组分共34个,直接作用靶点有13个,发现丹参-黄芪-川芎中的丹参新酮、槲皮素、丹参酮ⅡA、4-亚甲丹参新酮等重要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ADRB1、ADRA2A、ADRA2B、ADRA2C等相关靶点蛋白的调节,通过对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G(PKG)信号通路、扩张型心肌病、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的调控,发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结论初步揭示了丹参-黄芪-川芎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基础研究以及更好地开发利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中药成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参附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药理过程和分子机制

全无瑕,缪延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参附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的药理过程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筛选出ICM差异表达基因。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参附苓桂术甘汤加减方中8味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有效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Bisogenet 插件构建靶点间的蛋白互作(PPI)网络,CytoNCA 插件筛选出核心基因,最后运用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明确靶点基因的功能及参与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筛选出20个生物活性成分和11个靶点,在PPI网络中共筛选出19个核心基因,HSP90AA1、CDKN1A、POR、MYC、GJA1、CCL2、SERPINE1、COL1A1、COL3A1、PCOLCE、ADH1B为核心靶基因,靶点主要富集在DNA合成过程的调控、细胞外基质等生物学过程,主要参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53、低氧诱导因子-1(HIF-1)和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的调控过程,产生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心室重构等作用,进而发挥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结论参附汤合苓桂术甘汤通过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靶点基因调控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治疗ICM。

麦粒灸“中风七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孙继飞,马克信,王佳兴,邵泽燕,张爱华,秦绍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麦粒灸“中风七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住院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麦粒灸“中风七穴”,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每穴各灸三壮,足三里穴灸五壮,每日1次,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灸之。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评分、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分、眩晕病临床证候评价量表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两组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DARS评分、DHI评分及眩晕病临床证候评价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病人hs-CRP、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麦粒灸“中风七穴”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的眩晕程度、脑血流量,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中药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韩富华,陶庄,孙林娟,詹敏,陈文洁,杜毅达,陈芷妍,何春颖,郑晓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MID)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30日公开发表的中药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 Cochrane Risk of Bias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 RCT,涉及1 337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改善病人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WMD=2.30,95%CI(0.80,3.81),P=0.003]、长谷川痴呆量表[WMD=3.42,95%CI(2.16,4.68),P<0.000 01]、Berg平衡量表[MD=-1.17,95%CI(-1.44,-0.90),P<0.000 01]、总胆固醇[WMD=-2.50,95%CI(-4.12,-0.87),P=0.003]、三酰甘油[WMD=-0.97,95%CI(-1.56,-0.38),P=0.001]、超氧化物歧化酶[WMD=0.89,95%CI(0.50,1.29),P<0.000 1]、过氧化脂质[WMD=-0.68,95%CI(-1.07,-0.29),P=0.000 6]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病人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研究表明,中药在改善多发梗死性痴呆病人的认知功能、保持肢体平衡能力、改善血脂水平以及抗氧化方面均具有潜在优势。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Nrf2/HO-1、cAMP/PKA在TGR5减轻高糖、高脂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李熠,冯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在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TGR5)减轻高糖、高脂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H9C2心肌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后分为对照组、高糖+高脂组、高糖+高脂+齐墩果酸组、干扰组(高糖+高脂+齐墩果酸+TGR5 shRNA)、Nrf2/HO-1组[高糖+高脂+齐墩果酸+Nrf2 siRNA病毒与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预处理]、cAMP/PKA组[高糖+高脂+齐墩果酸+SQ22536(cAMP抑制剂)预处理],荧光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结果,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活性,采用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心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应用图像分析法、BCA法分别测定各组心肌细胞表面积、蛋白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rf2、HO-1、PKA水平,以比色法测定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cAMP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显示,高糖+高脂组心肌细胞染色强度较对照组增加,而高糖+高脂+齐墩果酸组、Nrf2/HO-1组、cAMP/PKA组大部分心肌细胞恢复正常,仅少许细胞被染成强蓝色,干扰组染色强度较高糖+高脂+齐墩果酸组、Nrf2/HO-1组、cAMP/PKA组增加。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组心肌细胞活性率下降,ROS水平及心肌细胞表面积、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增加,而高糖+高脂+齐墩果酸组、Nrf2/HO-1组、cAMP/PKA组心肌细胞活性率高于高糖+高脂组,ROS水平及心肌细胞表面积、心肌细胞蛋白含量低于高糖+高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糖+高脂+齐墩果酸组、Nrf2/HO-1组、cAMP/PKA组比较,干扰组心肌细胞活性率下降,ROS水平及心肌细胞表面积、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糖+高脂组Nrf2、HO-1、PKA、LDH、cAMP水平高于对照组,高糖+高脂+齐墩果酸组、Nrf2/HO-1组、cAMP/PKA组Nrf2、HO-1、PKA、LDH、cAMP水平均低于高糖+高脂组,干扰组Nrf2、HO-1、PKA、LDH、cAMP水平均高于高糖+高脂+齐墩果酸组、Nrf2/HO-1组、cAMP/P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活TGR5受体可能对高糖、高脂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信号转导机制可能与抑制Nrf2/HO-1、cAMP/PKA信号通路有关。

干扰miR-148a-5p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陈愿,赵子明,宋爽,崔留义,李传荣,杨晓航,沈蕾,刘乾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干扰miR-148a-5p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VSMC,分为对照组、TNF-α组、TNF-α+anti-miR-NC组和TNF-α+anti-miR-148a-5p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miR-148a-5p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8a-5p与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调控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细胞中miR-148a-5p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G0/G1期明显降低(P<0.05),S期明显升高(P<0.05),细胞迁移数和Ki67、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TNF-α+anti-miR-NC组比较,TNF-α+anti-miR-148a-5p组细胞G0/G1期明显升高(P<0.05),S期明显降低(P<0.05),细胞迁移数和Ki67、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148a-5p可降低PTEN野生型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干扰miR-148a-5p表达可抑制TNF-α诱导的VSMC增殖和迁移。

替罗非班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复极时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潘治峰,苏长海,郭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复极时间、心肌细胞凋亡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各组10只。假手术组不进行其他任何处理;对照组大鼠在模型制作成功后,予以适量的生理盐水;药物治疗组大鼠在模型制作成功后,予以替罗非班联合黄芪注射液进行干预。比较3组心功能指标、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心肌细胞凋亡指数、Fas mRNA、Fas-L mRNA、p53 mRNA、Bcl-2/Bax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心脏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升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QRS、QT、QTc、动作电位复极至90%的时程(APD90)均降低(P<0.05);药物治疗组EF、FS、LVESD、LVEDD、QRS、QT、QTc、APD90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R间期、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幅值(APA)、动作电位复极至50%的时程(APD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假手术组Bcl-2/Bax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细胞凋亡指数(C-PARP)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组、假手术组Bcl-2/Bax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C-PARP高于假手术组(P<0.05)。药物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心肌组织中Fas mRNA、Fas-L mRNA、p53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心肌组织中Fas mRNA、Fas-L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心肌组织中p53 mRNA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黄芪注射液能够提高心肌复极速度,可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数目,其中心肌凋亡的改善作用与下调心肌细胞凋亡蛋白Fas mRNA、Fas-L mRNA、p53 mRNA、Bcl-2/Bax表达有关,心肌复极时间的改善作用与晚钠通道磷酸化抑制作用有关。

miR-138调控Akt/PI3K信号通路对缺氧缺糖诱导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

李敏,王红艳,邵明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miR-138调控蛋白激酶B(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对缺氧缺糖诱导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缺氧缺糖模型,在细胞中转染miR-138 mimics,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测定miR-138表达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ax、Bcl-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表达。用Akt/PI3K信号抑制剂处理上调miR-138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经缺氧缺糖处理后,检测细胞活性、LDH释放率和细胞凋亡率。结果缺氧缺糖大鼠皮层神经细胞中miR-138表达水平下降,细胞活性降低,LDH释放率和细胞凋亡率升高,Bax蛋白表达增多,Bcl-2、p-Akt、p-PI3K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138 mimics可以提高缺氧缺糖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中miR-138表达水平,提高细胞活性,降低LDH释放率并减少细胞凋亡,减少Bax蛋白表达,促进Bcl-2、p-Akt、p-PI3K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PI3K信号抑制剂可以逆转上调miR-138对缺氧缺糖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活性、LDH释放率和凋亡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调miR-138通过激活Akt/PI3K信号通路减轻缺氧缺糖诱导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减少细胞凋亡。
·综述与进展·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多态性、单倍型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吴冰颖,于宗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基因多态性、单倍型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提示Lp-PLA2与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分层及预后相关,其活性与质量受其基因多态性的调控。Lp-PLA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多位点联合以及单倍型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值得更深入的探讨。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与冠心病、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常海瑶,李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与冠心病、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糖尿病作为冠心病的等效危险因素,二者关系密切,存在肥胖、慢性炎症等诸多共同的病理环节。SFRP5作为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抗炎脂肪因子,可通过调节代谢紊乱、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减少各种病理条件下的心脏功能障碍,有望成为冠心病及糖尿病的联合治疗靶点。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周宇晗,郭林静,梁法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AD)的应用现状。Stanford A型AD以积极外科手术的疗效最为确切,对于难以耐受开放手术和体外循环的高危病人,腔内治疗可能将手术创伤降至最低。腔内治疗相对于开放手术易于掌握、便于开展,扩大了病人的就诊渠道,但是需要更长期的随访和更大规模的研究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尾加压素Ⅱ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鞠丽丽,方敬爱,常沁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尾加压素Ⅱ(UⅡ)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UⅡ是一种血管活性肽,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效应,在肾脏广泛分布,UⅡ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冠心病高危人群早期干预的研究现状

李文翠,任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研究现状。提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是预防冠心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传统的早期干预虽取得一定效果,但我国冠心病现状仍不容乐观,随着“互联网+医疗”概念的引入,5G网络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为我国冠心病高危人群早期干预提供新的发展前景。

石菖蒲及其复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常珊珊,刘露露,侯苗苗,贺则凡,李新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及病理学特点入手,分析石菖蒲活性成分及其常见复方在AD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在防治AD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提出石菖蒲在老年痴呆症的治疗中可作用于多个靶点,有较为明确的疗效;以石菖蒲为主要成分的复方方剂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1+1>2”的效果,明显改善老年痴呆症的临床表现。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与眼血流动力学及血清hs-CRP、Hcy水平的关系

周正,王鹏,方芳,曹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与眼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唐山市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260例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病人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病人眼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清hs-CRP、Hcy水平、眼底血管病变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并分析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与眼底血管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260例高血压病人中,阴阳两虚证占比最高(33.85%),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分别占23.85%、21.54%、20.77%。高血压病人PI、RI均表现为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高血压病人血清hs-CRP、Hcy水平高于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高血压病人眼底血管病变发生率(31.82%)高于肝火亢盛证(16.13%)、阴虚阳亢证(14.29%)、痰湿壅盛证(12.96%)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48.15%)高于阴阳两虚证(20.45%)、肝火亢盛证(19.35%)、阴虚阳亢证(17.86%)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人阴阳两虚证与眼底血管病变呈正相关(r=0.415,P<0.05),痰湿壅盛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r=0.462,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人的眼血流动力学及血清hs-CRP、Hcy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阴阳两虚证与眼底病变呈正相关,痰湿壅盛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林丽云,李昂,沙丽,宋长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根据有无靶器官损害分为高血压无靶器官损害组及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组,其中靶器官损害组以靶器官不同分为高血压心脏损害组、高血压脑损害组及高血压肾损害组。比较各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生化指标及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发生不同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原发性高血压病人912例,其中366例(40.13%)发生靶器官损害,心脏损害组99例(10.86%),脑损害组225例(24.67%),肾损害组116例(12.72%),心、脑、肾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危险因素不同,心脏损害组为民族、24 h收缩压、空腹血糖,脑损害组为年龄,肾损害组为血管紧张素Ⅰ(卧位)、体质指数、24 h收缩压。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根据靶器官损害不同进行选择性的干预治疗。

血管生成、心肌重构和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在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王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心肌重构和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在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3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4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生成标志物[内皮抑素、干扰素调节因子4结合蛋白(IBP-4)、干扰素调节因子7结合蛋白(IBP-7)、抗血管生成因子(sFlt-1)和血管生成因子(PLGF)]、肌细胞应激标志物生长分化因子(GDF-15)、细胞外基质重构标志物[半乳糖凝集素-3、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炎症标志物(半乳糖凝集素-3)和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超敏肌钙蛋白(hs-TnT)]水平。结果经单变量分析,hs-TnT、sFlt-1、内皮抑素、IBP-4、IBP-7、PLGF、TIMP-1、骨甘氨酸、半乳糖凝集素-3、GDF-15均分别与NT-proBNP呈正相关(P<0.001)。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NT-proBNP、hs-TnT、GDF-15、sFlt-1、PLGF、骨甘氨酸、TIMP-1、IBP-7、半乳糖凝集素-3、内皮抑素、IBP-4含量均升高(P<0.001)。除了内皮抑素、骨甘氨酸和PLGF之外,其他标志物在3年的随访中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且对于缺血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NT-proBNP、hs-TnT、TIMP-1、GDF-15和IBP-4组合检测优于NT-proBNP单独测定。结论除PLGF和骨甘氨酸外,其他标志物的表达量均随症状严重程度和功能障碍逐步增加,并为缺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重要的预测信息。采用多标记检测方法进一步提高心力衰竭的预测性能。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miR-145、lncRNA MALAT1表达及其与左室重构的关系

赵红,吴心琦,王晓丽,于江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微小RNA-145(miR-145)、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探讨血清miR-145、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确诊并收治的AMI病人159例作为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非心肌梗死原因死亡6例,失访8例,将剩余145例病人分为心室重构组44例与无心室重构组101例;选取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人群1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血清miR-145和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高血脂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miR-145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心室重构组血清中miR-145表达水平低于无心室重构组(P<0.01),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高于无心室重构组(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miR-145预测AMI病人心室重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截断值为0.842,敏感度为88.6%,特异性为80.2%;lncRNA MALAT1预测AMI病人心室重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截断值为3.437,敏感度为81.8%,特异性为71.3%;两者联合检测AMI病人心室重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敏感度为88.6%,特异性为86.1%。结论AMI病人血清中miR-145呈低表达、lncRNA MALAT1呈高表达,miR-145、lncRNA MALAT1对预测AMI病人心室重构有一定价值。

Ⅰ期心脏康复对STEMI病人急诊PCI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樊静茹,马洪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Ⅰ期心脏康复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病人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康复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Ⅰ期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增高,且康复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康复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两组躯体健康总评(PCS)和精神健康总评(MCS)均高于治疗前,且康复组PCS、M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期心脏康复治疗STEMI能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超声自动功能成像在急性轻症川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姜杰,张平洋,冉红,李林,李妙,江业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功能成像(AFI)技术在急性轻症川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34例急性轻症川崎病患儿为川崎病组,已排除川崎病但有发热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基础上,应用二维斑点追踪的AFI技术,获得所有受检者收缩期左室长轴应变及其牛眼图,测量左室壁各节段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LPSS)、整体长轴收缩峰值应变(GLPS),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测定所有受检者在超声检查当日的白细胞计数(WBC)、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清超敏心肌钙蛋白I(hs-cTnI)及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 川崎病组GLPS绝对值、左室壁大部分节段的LPSS绝对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hs-cTnI增高(P<0.05), 但两组LVEDD、FS、LVEF、SV、CO、NT-proBNP、WBC、ESR、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冠状动脉未扩张的川崎病患儿比较,冠状动脉扩张患儿GLPS绝对值明显降低(P<0.05), 血清hs-cTnI增高(P<0.05),而LVEDD、FS、LVEF、SV、CO及其他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川崎病患儿GLPS与LVEF、FS、SV、CO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0.32,0.28,0.38,P均<0.05),GLPS与hs-cTnI呈负相关(r=-0.62,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GLPS绝对值小于17.15%,评价心肌受损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6%,曲线下面积为0.89。结论急性轻症川崎病患儿的左室心肌力学改变有一定的特征性,AFI技术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轻症川崎病的辅助手段。

宽胸气雾剂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研究

马瑶,杨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宽胸气雾剂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诊断为CSF的病人117例,按照完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在冠状动脉造影(CAG)前抽血测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观察组在CAG过程中舌下喷服宽胸气雾剂2次,5 min后再次造影观察冠状动脉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帧数(CTFC)变化及症状缓解情况。对照组在CAG过程中舌下喷服安慰剂,同时记录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及药物使用前后CTFC值,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用药后95.00%的病人心绞痛症状可在5 min内缓解,对照组5 min内缓解率为54.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3支血管CTFC平均值均较用药前降低(P<0.05),对照组使用安慰剂前后LAD、LCX、RCA 3支血管CTFC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LAD、LCX、RCA 3支血管CTFC平均值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宽胸气雾剂可明显改善CSF病人的CTFC,更快速缓解病人临床症状。

养心定悸胶囊对围绝经期女性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心率变异性及心率震荡的影响

韩海莉,刘东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养心定悸胶囊对围绝经期女性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心率变异性(HRV)及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沧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室性期前收缩病人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心定悸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记录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HRV[正常窦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所有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心率震荡[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23%与80.77%,P<0.05)。治疗后,两组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TO较治疗前下降,SDNN、SDANN、rMSSD及TS较治疗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SDNN、SDANN、rMSSD、TO、TS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定悸胶囊对围绝经期女性室性期前收缩病人治疗有效,能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改善HRV及心率震荡值,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甲状腺激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研究

高鹏,郭亚莉,康芳芳,张韶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与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157例,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组54例,轻度SCH组52例,重度SCH组51例。重度SCH组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比较3组入组前、入组24周后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β)。结果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入组24周后ln(HOMA2-%β)、ln(HOMA2-IR)较入组时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CM(56〗SCH组入组24周后ln(HOMA2-%β)、ln(HOMA2-IR)较入组时升高(P<0.01);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24周后,重度SCH组ln(HOMA2-IR)较入组时降低(P<0.01)。轻度SCH组ln(HOMA2-%β)、ln(HOMA2-IR)升高程度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或P<0.01);重度SCH组ln(HOMA2-%β)、ln(HOMA2-IR)水平降低程度较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更明显(P<0.01)。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能够加重2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抵抗,甲状腺激素可以缓解2型糖尿病合并SCH病人的胰岛素抵抗。

达格列净对血糖控制不达标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吴金婵,冯光球,陈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对血糖控制不达标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7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病人168例,均为血糖不达标2型糖尿病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β细胞功能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 hPG、HbA1c、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MA-IR、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SFRP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格列净不仅可以调节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病人糖脂代谢,还可以通过影响IL-6、TNF-α、SFRP5从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

大黄水煎液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管内皮糖萼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赵新华,王莹,李群星,周艺,尹德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大黄水煎液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管内皮糖萼(GCX)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8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水煎液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GCX损伤标志物、血管调节因子、细胞黏附因子、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利用测流暗影成像技术测定病人舌下GCX厚度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糖萼损伤标志物及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GCX厚度、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细胞黏附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水煎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纠正病人血脂及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病人GCX损伤有关。

银杏酮酯滴丸对冠心病稳心型心绞痛病人PCI术后再狭窄及血清FGF21、PPARγ水平的影响

王文静,王晓玥,王雅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滴丸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以及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1月在包头市第四医院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98例,将98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病人于PCI术后当日起进行常规西药干预,观察组病人PCI术后在常规西药干预基础上给予银杏酮酯滴丸治疗,每次4丸,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PCI术中指标、术后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以及血清FGF21和PPARγ水平。结果两组PCI术中抽吸导管使用、肝素用量、病变血管、置入支架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术后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观察组治疗后SAQ各项评分、PPAR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FGF2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酮酯滴丸可明显减少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FGF21和PPARγ水平有关。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AngⅡ、微管连接蛋白、免疫炎性因子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张华,厉菁,袁义强,张宇,王明杰,张传西,宣学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微管连接蛋白、免疫炎性因子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期平均能量损耗(EL-ave)等左室舒张功能指标,血清AngⅡ、微管连接蛋白水平、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33(IL-33)免疫炎性因子水平,同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0 d后,两组LVEDD、LVEDV均较治疗前减小(P<0.01),EL-ave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治疗组LVEDD、LVEDV均小于对照组(P<0.01),EL-ave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0 d后,两组血清AngⅡ、微管连接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血清AngⅡ、微管连接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60 d后,两组血清ICAM-1、TNF-α、IL-3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血清ICAM-1、TNF-α、IL-3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33%与73.33%,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抑制心肌炎性免疫反应,减少AngⅡ、微管连接蛋白及免疫炎性因子生成,改善病人左室舒张功能,疗效较好,且无低血压、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

张卫丽,高晨,李劼,刘海立,李淑欣,李文青,郑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CHF病人422例,按CHF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亏证、痰饮阻肺证、阳虚水泛证4个证型,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定病人心功能等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Ⅳ级为CHF阳虚水泛证的危险因素(P<0.05);心功能Ⅲ级为CHF痰饮阻肺证的危险因素(P<0.05);心功能Ⅱ级为CHF气阴两亏证的危险因素(P<0.05);心功能Ⅰ级为CHF气虚血瘀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HF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各证型间与心功能分级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血清PTX3、TNF-α、IL-1β、Hcy水平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病人心功能的相关性

史超,陈可斌,寻增艳,张之栩,于向志,王均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DHVD)合并心房颤动(AF)病人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DHVD合并AF病人(DHVD合并AF组)和62例为单纯DHVD病人(DHVD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最大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充盈峰最大峰值速度(E/A)比值。检测血清PTX3、TNF-α、IL-1β、Hcy水平。分析血清PTX3、TNF-α、IL-1β、Hcy与DHVD合并AF病人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结果DHVD合并AF组血清PTX3、TNF-α、IL-1β、Hcy、LVEDD均高于单纯DHVD组(P<0.01),LVEF、E/A比值均低于单纯DHVD组(P<0.05),NYHA分级Ⅲ级+Ⅳ级病人血清PTX3、TNF-α、IL-1β、Hcy水平均高于Ⅰ级+Ⅱ级病人(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TX3、TNF-α、IL-1β、Hcy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X3、TNF-α、IL-1β、Hcy与LVEF、E/A比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水平PTX3、TNF-α、IL-1β、Hcy与DHVD合并AF病人心功能有关,可作为DHVD合并AF病人心功能评估的指标。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尾加压素Ⅱ、载脂蛋白A1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柳美菱子,崔国利,杨慧,王辰,王秀萍,金玉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尾加压素Ⅱ、载脂蛋白A1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6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主要采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调脂以及稳定斑块的药物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SS)评分评估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测定两组治疗第1天、第7天、第14天血清中尾加压素Ⅱ及载脂蛋白A1水平,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7天、第14天,两组血清尾加压素Ⅱ和载脂蛋白A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第14天NIHSS评分较治疗第1天降低,且试验组治疗第14天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可能通过影响载脂蛋白A1和尾加压素Ⅱ水平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

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陈文鑫,陈镇楷,方洪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输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输注阿加曲班,疗程为7 d。检测两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病人神经功能,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84%与73.4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4 d后血清Lp-PLA2及hs-CRP水平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4 d血清Lp-PLA2及hs-CRP水平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7 d、14 d、30 d时NIHSS评分及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0%与4.08%,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病人机体炎症状态及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中药脐部热熨联合穴位贴敷对脑卒中后排便障碍实热证病人炎性因子、肠道菌群和排便功能的影响

曹爱萍,周小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中药脐部热熨联合穴位贴敷对脑卒中后排便障碍实热证病人炎性因子、肠道菌群和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排便障碍病人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和番泻叶代茶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脐部热熨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丰度、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便秘症状积分、便秘病人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变化,比较两组疗效性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肠球菌和肠杆菌丰度、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便秘症状积分、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丰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首次排便和腹胀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脐部热熨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排便困难实热证病人,能改善肠道菌群微生态,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排便功能康复,改善疾病预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Netrin-1水平与NIHSS评分、预后的关系

郝吉轮,付怀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神经导向因子-1(Netrin-1)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310例,根据治疗90 d后病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Netrin-1、总胆固醇(TC)、缺血修饰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等]、NIHSS评分和mRS评分。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Netrin-1水平和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预后良好组215例和预后不良组69例。治疗前,预后不良组合并糖尿病病人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Hcy和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溶栓比例和治疗前Netrin-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治疗后,预后良好组血Netrin-1水平较预后不良组升高,NIHSS评分较预后不良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Netrin-1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1.775)、LDL-C(OR=3.041)、hs-CRP(OR=2.176)、NIHSS评分(OR=1.23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溶栓(OR=0.268)和Netrin-1(OR=0.975)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Netrin-1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与病人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有关,同时也是病人预后的保护因素。

苁蓉舒痉方结合rTMS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彭玉峰,李倩,樊秀花,焦方序,曹楠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苁蓉舒痉方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PD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8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rTMS治疗,研究组采用苁蓉舒痉方结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运功和非运动功能、自主神经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48%与65.38%,P<0.05)。治疗后,研究组病人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Ⅱ、UPDRS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治疗后4周、8周SCOPA-AU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B细胞淋巴瘤-2、多巴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Bax、细胞色素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苁蓉舒痉方结合rTMS治疗PD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自主神经功能。

动脉瘤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NSE、MBP、S100β蛋白、cTnI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洋,李琳坤,陈晓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动脉瘤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病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β蛋白、肌钙蛋白I(cTnI)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92例aSAH病人作为aSAH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aSAH组与对照组NSE、MBP、S100β蛋白、cTnI水平,aSAH组病人入院时均行Hunt-Hess分级,出院6个月后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病人预后。结果192例病人Hunt-Hess分级:Ⅰ级25例,Ⅱ级32例,Ⅲ级56例,Ⅳ级42例,Ⅴ级37例。aSAH组Ⅰ~Ⅴ级病人血清NSE、MBP、S100β蛋白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SAH组Ⅱ级、Ⅲ级、Ⅳ级、Ⅴ级病人血清NSE、S100β蛋白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Ⅰ级病人(P<0.05),Ⅲ级、Ⅳ级、Ⅴ级病人血清NSE、MBP及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Ⅱ级病人(P<0.05),Ⅳ级、Ⅴ级病人血清NSE、MBP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Ⅲ级病人(P<0.05),Ⅴ级病人血清NSE、MBP、S100β蛋白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Ⅳ级病人(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SE、MBP、S100β蛋白、cTnI与Hunt-Hess分级均呈正相关(P<0.01)。192例aSAH病人出院6个月后73例预后不良,119例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mRS评分及血清NSE、MBP、S100β蛋白、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SE、MBP、S100β蛋白、cTnI与m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NSE、MBP、S100β蛋白、cTnI取最佳截断值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0.818,0.737,0.642,各项因子联合诊断的AUC为0.904,且联合诊断AUC明显高于各因子单独检测的AUC(P<0.05)。结论aSAH 病人NSE、MBP、S100β蛋白、cTnI水平明显升高,且NSE、MBP、S100β蛋白、cTnI水平越高,aSAH病情越严重,预后不良风险越高。

微波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倪文杰,段淑琴,赵立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山西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微波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联合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H-B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功能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周围神经损伤导致利手功能障碍病人手功能及情绪状态的影响

李红,马将,张玉漫,温超超,赵雅彤,汪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周围神经损伤导致利手功能障碍病人手功能和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0例周围神经损伤导致利手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TOT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其中TOT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TOT组给予TOT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手功能恢复情况、疼痛变化和情绪状态。结果TOT组治疗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84.6%与42.8%,P<0.05);TOT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T能够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后利手功能障碍,促进手功能恢复,缓解疼痛和焦虑、抑郁情绪。

血清MIF、HMGB-1、OPN表达水平与急性脑出血病人预后的相关性

王冬梅,陈梅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与急性脑出血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病人为观察组,再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组,其中预后良好组55例,预后不良组45例。另选取我院体检健康病人1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MIF、HMGB-1、OPN表达水平,分析疾病预后与血清MIF、HMGB-1、OPN表达水平相关性以及急性脑出血病人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MIF、HMGB-1、OP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MIF、HMGB-1、OPN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急性脑出血病人预后与血清MIF、HMGB-1、OPN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OPN表达水平均为急性脑出血病人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IF、HMGB-1、OPN表达水平与急性脑出血病人不良预后明显相关,可作为病人预后分析的参考依据。
经验交流

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高天辉,陈志鸿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厦门医学院附属龙海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病人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疗效、心电图改善疗效,观察随访6个月内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9%与75.6%,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7%与67.9%,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0.2%,低于对照组的30.8%(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可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顽固性心力衰竭1例

李鹏,郭海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反复住院次数多,病死率高,治疗难度较大。许多研究已证实,RAAS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心血管调节系统,在维持血压、水和电解质稳定、细胞增殖、心室重构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RAAS激活促进心脏和血管重塑,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因此,RAAS系统阻断药物的应用一直是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重点。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相关策略

刘建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相关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84例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其中对照组病人应用常规相关处理模式,观察组病人则应用针对性相关模式。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关医疗体验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3.81%(P<0.05)。相关医疗体验舒适度,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对心房颤动病人进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相关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明显提升相关医疗体验舒适度。

基于本虚标实病机论治神经性肌强直

肖康,曹毓佳,聂玉婷,曲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神经性肌强直是一种罕见的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自发性连续性肌肉活动综合征。高利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与前人论述,认为神经性肌强直的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本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标为痰、水、瘀内生阻滞经络为病。中医辨证采取温肾利水、健脾除湿、活血通络等治法,并结合西药,可收获满意疗效。

山西省154所医院脑卒中诊治能力现况调查

李莉,王超,胡风云,刘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医疗机构脑卒中诊治现状进行调查,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区域性脑卒中防控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面向山西省11个地市,119个县区二级以上的综合公立医院,采用现况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方法,收集医院级别、神经科及床位分配比例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调查地市覆盖率100.0%,县区覆盖率83.2%(99/119),共调查154所医院,级别以二级甲等为主,共115所(74.7%),未设立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医院分别为24所(15.6%)、50所(32.5%),设立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科室床位数最多分别达到220张、120张。神经科医生总数为2 405人,床位数共计12 046张,医生与床位比例为1∶5.01。可以实现24 h CT、磁共振平扫比例分别为100.0%、49.4%。已经开展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130所(84.4%),但接受调查医院中2017年度仅有36所医院(23.38%)每年溶栓例数超过20例。30所(19.5%)医院能开展脑梗死急性期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但仅有少数医院较好开展工作(10所医院,占6.49%)。67所(43.6%)医院尚未开展脑梗死开颅手术治疗,23所(14.9%)尚未开展脑出血血肿清除手术或脑出血微创引流手术,115所(74.7%)医院尚未开展脑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栓塞手术。属于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高级脑卒中中心或脑卒中防治中心的医院仅有32所(20.78%),院内设有脑卒中中心的医院有60所(38.96%)。结论山西省不同医院脑卒中救治服务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急需构建高效的区域性脑卒中急救网络。

魏军平教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心血管疾病经验

魏军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魏军平教授认为对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总体把握其病机,动态施以辨证论治。桥本氏甲状腺炎一般分为3个时期,即甲状腺功能亢进期、甲状腺功能正常期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期。各期中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引起全身代谢和交感神经的变化,从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血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凝血功能异常等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已有研究表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从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心脏是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重要靶器官,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电生理、心脏收缩和耗氧量都具有调节作用。

枕下三角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王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枕下三角针刀松解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门诊收治的颈性眩晕病人68例,分为药物治疗组(31例)与针刀治疗组(37例),药物治疗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针刀治疗组采用枕下三角针刀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结果针刀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9%,高于药物治疗组的77.4%(P<0.05)。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针刀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枕下三角为主要靶点的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性眩晕效果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