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24期 刊出日期:2021-12-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益气活血解毒方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李丹丹,周庆兵,张淼,王碧晴,张艳,闫亚茹,徐凤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活血解毒方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益气活血解毒方药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手工检索《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10余种中西医结合杂志,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4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估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涉及1 669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RR=1.24,95%CI(1.18,1.30),Z=8.32,P<0.000 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RR=1.30,95%CI(1.22,1.47),Z=6.07,P<0.000 01],心绞痛总有效率[RR=1.30,95%CI(1.12,1.51),Z=3.43,P=0.000 6],心电图总有效率[RR=1.33,95%CI(1.09,1.62),Z=2.85,P=0.004]和硝酸甘油减停率[RR=1.47,95%CI(1.11,1.95),Z=2.69,P=0.007]提高,血清总胆固醇[SMD=-0.65,95%CI(-0.86,-0.44),Z=6.13,P<0.000 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D=-0.86,95%CI(-1.06,-0.66),Z=8.54,P<0.000 01]和三酰甘油水平[SMD=-0.64,95%CI(-0.88,-0.41),Z=5.40,P=0.000 01]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SMD=0.38,95%CI(0.17,0.58),Z=3.62,P=0.000 3]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SMD=-0.31,95%CI(-0.59,-0.04),Z=2.24,P=0.02],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SMD=-1.66,95%CI(-2.93,-0.40),Z=2.58,P=0.01],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SMD=-1.57,95%CI(-2.51,-0.36),Z=3.27,P=0.001]降低。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益气活血解毒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在调节血脂、改善炎症和血液流变学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

张杰,田文得,宋璐霞,鞠建庆,徐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规范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同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得到91种中成药,包括10种剂型,以片剂、胶囊剂为主,同一处方最多3种剂型;包含74张处方,以中药复方制剂为主,主治证型多为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共使用中药166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为黄芩、冰片、夏枯草、丹参、山楂、葛根、钩藤;核心配伍包括“冰片+黄芩”等,并得到5首新方组合。涉及四诊信息88个,包括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失眠等;兼治的现代医学病种35个,包括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成药治疗高血压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指导降压中成药的研发和临床实践。

针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燕荣锟,李星星,李冬,崔晓云,逯金金,刘静,万洁,周鹍,李宇轩,林谦,李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提取针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资料,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6月10日,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员分别独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的筛选和资料提取,并通过Cochrane评价手册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涉及843例病人,其中试验组420例,对照组423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可改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RR=1.30,95%CI(1.18,1.43),P<0.000 01]及中医证候疗效[RR=1.25,95%CI(1.10,1.42),P=0.000 4],增加左室射血分数[SMD=0.90,95%CI(0.58,1.22),P<0.000 01],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D=-5.80,95%CI(-6.93,-4.67),P<0.000 01]及脑钠肽水平[SMD=-2.08,95%CI(-3.15,-1.01),P=0.000 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针刺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脑钠肽。

养心汤加减化裁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姜芊竹,张琪,杨建飞,万冬梅,孙静,邢露茗,封笑,周亚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养心汤加减化裁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7月我院心病科收治的120例冠心病行PCI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或替格瑞洛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辨证给予养心汤加减化裁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氧化应激指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术后每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记录6个月内心绞痛复发、严重心律失常、支架内再狭窄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心胸阵痛、胸闷、心悸气短、易汗、倦怠懒言、面色晦暗各项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SV较治疗前均升高,LVEDD和LVESD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rf2、HO-1、NQO-1、SOD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3%,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汤加减化裁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治疗,能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和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实现。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

张巧慧,李志勇,刘振权,代雅洁,江洋,廖艳,汤轶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IS)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检索并筛选获得复方当归注射液临床适应证“痛经”“经闭”“跌扑损伤”和“风湿痹痛”相关基因及IS相关基因,通过FunRich软件分析复方当归注射液适应证与IS的临床表型;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得复方当归注射液核心成分的靶点,利用FunRich软件和String数据库获得关键靶点;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在Cytoscape中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实现蛋白相互作用可视化。利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靶点及其化学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根据对接结果分析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IS的相关作用机制。结果复方当归注射液适应证与IS临床表现富集在神经功能异常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方面,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IS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复方当归注射液的6个活性成分共260个潜在靶点,与IS交集靶点共165个。复方当归注射液抗IS可能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RF)、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12个关键靶点有关。与抗凋亡、抗炎和保护血脑屏障等多条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复方当归注射液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较高的结合效能。结论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IS可能与抗凋亡、抗炎及保护血脑屏障等作用有关。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李文达,张少婷,方婷,朱爱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黄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作用靶点及主要信号通路,探讨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筛选黄精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药物数据库(DrugBank)检索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对比并取交叠靶点,即潜在的黄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靶点。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筛选出关键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交叠基因靶点的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黄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成分9种,有效靶点60个。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黄精有效化合物中黄芩素、5,4′-二羟基黄酮、β-谷甾醇、甘草素可能是核心成分;淀粉样β前体蛋白(APP)、转录因子AP-1(JUN)、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等可能是关键靶点。靶点基因功能集中在血液循环、细胞凋亡等过程,其作用生物路径主要有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钙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为阿尔茨海默病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思路。

化瘀通脉汤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时岩,臧艳静,张玉凤,董利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汤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给予化瘀通脉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6(IL-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和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67%与74.67%,χ2=16.246,P<0.001)。治疗14 d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NGF、BDNF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IL-6、TNF-α、CRP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与12.00%,χ2=0.667,P=0.414)。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化瘀通脉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减轻病人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机体炎症反应。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分子机制

董妍,马晓昌,于盼盼,李春,施保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参附注射治疗休克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参附注射液的有效成分,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标化。通过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综合筛选休克的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对二者交集的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处理,筛选关键基因。使用DAVID工具对检索到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讨潜在靶标可能具有的生物学功能及通路。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寻找有效成分作用位点。结果从参附注射液中筛选出9个化合物,涉及治疗休克的30个靶点,主要通过肿瘤相关信号通路、乙型肝炎病毒信号通路、甲型流感病毒信号通路,作用于磷酸肌醇3-激酶CG(PIK3CG)、核转录因子κB1A(NF-κB1A)、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等靶点,发挥抗炎、抗休克等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水黄皮次素、德尔妥因与PIKCG、NF-κB1A、CAPS3结合力均较强。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从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休克作用。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活血解毒方调控AKT/mTOR通路抑制心肌凋亡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黄明艳,陈可冀,龙霖梓,于子凯,付长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其调控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以改善I/R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活血解毒方低剂量组、活血解毒方中剂量组、活血解毒方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6只。活血解毒方低剂量组、活血解毒方中剂量组、活血解毒方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活血解毒方0.27 g/kg、0.54 g/kg、1.08 g/kg灌胃,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0.03 g/kg灌胃,Sham组和I/R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灌胃2周后,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松解手术,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90 min后,再灌注2 h,构建心肌I/R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表达水平;采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mTOR(p-mTOR)、B淋巴细胞瘤-2(Bcl-2)、Cleaved 半胱天冬酶3(Caspase-3)、β-连环蛋白(β-catenin)、p-p65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Bcl-2 mRNA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CK-MB、cTnT、心肌梗死面积比增加(P<0.05),p-AKT、p-mTOR、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Cleaved Caspase-3、β-catenin、p-p65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 mRNA表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活血解毒方低剂量组、活血解毒方中剂量组、活血解毒方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CK-MB、cTnT、心肌梗死面积比减少(P<0.05),p-AKT、p-mTOR、Bcl-2表达增加,Cleaved Caspase-3、β-catenin、p-p65表达降低,Bcl-2 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活血解毒方预处理可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和cTnT,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激活AKT/mTOR通路并抑制心肌凋亡可能是其抗I/R所致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基于肝脏时钟基因bmal1、clock和per2探讨清达颗粒降压的作用机制

褚剑锋,王天一,鲁竹青,王乙连,卢妍,彭美中,彭军,陈可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清达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并分析其对肝脏bmal1、clock和per2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只4周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SHR组)和清达颗粒组(SHR+QDG组),同时将8只同周龄Wistar Kyoto大鼠作为空白组(WKY组)。SHR+QDG组给予清达颗粒0.9 g/(kg•d),每次1 mL,连续给药10周,SHR组及WKY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周测量1次血压,用药结束时采用M型超声检测大鼠心脏和腹主动脉结构和功能,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腹主动脉脉冲波传导速度;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法观察3组大鼠腹主动脉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转录组测序及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清达颗粒对SHR肝脏干预的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3组大鼠肝脏组织bmal1、clock和per2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bmal1、clock和per2蛋白表达。结果清达颗粒能明显抑制SHR收缩压、舒张压升高趋势,降低LVEF和LVFS(P<0.05),抑制大鼠腹主动脉脉冲波传导速度增高(P<0.05),减轻腹主动脉内膜结构、厚度、纤维化程度,抑制肝脏昼夜节律基因per2表达。结论清达颗粒可明显降低SHR血压,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减轻动脉血管重构,抑制肝脏昼夜节律基因per2表达。

四妙勇安汤对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胶原和血管重构的影响

樊钦华,金荣,杜雅薇,吴圣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对载脂蛋白E(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胶原和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四妙勇安汤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并将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19周后,采用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观察组织内胶原纤维类型及分布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内兔抗鼠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SM-αactin)表达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妙勇安汤可增大斑块内胶原面积,升高TGF-β1表达,但对斑块局部VEGF表达未见明显影响;血管内外弹力膜面积与血管腔面积呈明显缩小趋势,作用强度较辛伐他汀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妙勇安汤可抑制斑块内胶原降解,并一定程度上抑制血管病理性重构,发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Pitx2对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凋亡的影响

王大强,王革新,薛士鹏,张庆远,杜碧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Pitx2对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心肌细胞H9c2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缺氧处理)、Vector组(转染阴性对照载体,缺氧处理)、Pitx2组(转染Pitx2过表达载体,缺氧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细胞Pitx2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四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C-Caspase-3、C-Caspase-12和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变化。将CHOP和Pitx2过表达载体共转染到心肌细胞H9c2中,测定细胞增殖、凋亡和C-Caspase-3、C-Caspase-12、CHOP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Pit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增加,细胞C-Caspase-3、C-Caspase-12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Vector组比较,Pitx2组心肌细胞Pitx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细胞增殖能力升高,细胞凋亡水平降低,细胞C-Caspase-3、C-Caspase-12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CHOP过表达载体可抑制Pitx2缺氧心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结论上调Pitx2可抑制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凋亡,其作用机制与调控CHOP影响内质网应激有关。
·综述与进展·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莉,樊德慧,邹国良,隋艳波,田苗,韩宇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代谢综合征是由一组心血管危险因素构成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心外膜脂肪组织是位于心肌和心包脏层之间的内脏脂肪组织,是一种具有较强代谢活性且异常活跃的内分泌组织。综述心外膜脂肪组织与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韩秀江,多玥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芪参益气滴丸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李宸,史雨清,李烽,朱永翔,陆丽洁,龙明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改善心肌代谢,降低心脏负荷及逆转心室重塑发挥作用。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在脂质代谢和心血管疾病中功能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曹玲,周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是一类主要在肝脏中表达的分泌型糖蛋白家族,与血管生成的主要调节因子具有共同的结构域特征。现综述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在脂质代谢及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病人综合管理的研究现状

姚飞,李学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病人综合管理的研究现状,目前主要通过控制心室率、抗凝为主的院内管理与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专科医生定期指导等院外管理结合的综合模式,改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病人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白细胞介素-37在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徐明安,荣书玲,李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白细胞介素-37的产生和免疫学特点,在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及治疗冠心病的前景。白细胞介素-37是白细胞介素-1家族的一种新型抗炎细胞因子,在冠心病发生、发病中发挥保护作用。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氧化三甲胺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亚楠,李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氧化三甲胺在心肌梗死发病前后作用的研究进展,探讨干预肠道菌群防治心肌梗死的可行性,为肠道靶向策略防治心肌梗死提供新思路。

靶向B细胞耗竭药物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研究进展

赵云菲,巫明慧,孟华星,张美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是一种由水通道蛋白-4抗体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自身免疫性脱髓鞘性疾病,以视神经炎和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从靶点、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综述靶向B细胞耗竭药物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指导临床应用靶向B细胞耗竭药物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益气活血方对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期病人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红丽,姜红岩,耿敖,于美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期病人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脏康复中心进行心脏康复的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冠心病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及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活血方中药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心肺功能、运动耐量、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峰值摄氧量(VO2peak)、最高氧脉搏(VO2/HR)、最高运动负荷量、最高代谢当量、最高分钟通气量、无氧阈(AT)时摄氧量、AT时运动负荷量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O2peak、最高VO2/HR、最高运动负荷量、最高分钟通气量、AT时摄氧量、AT时运动负荷量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O2peak、最高VO2/HR、最高代谢当量、最高运动负荷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QQC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CQQ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进一步提高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期病人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改善中医证候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临床疗效

裴雯,李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阴虚阳亢证临床疗效。方法将202例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为阴虚阳亢证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耳穴、中药封包等中医综合治疗方法。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血压、血压达标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同时观察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眩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和中医证候主症总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压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终点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阴虚阳亢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降压治疗,可明显改善病人头晕、头痛等症状,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同时缩短血压达标时间。

滋生青阳汤合丹栀逍遥散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赵晓峰,李宏艳,刘红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滋生青阳汤合丹栀逍遥散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人70例,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以滋生青阳汤加丹栀逍遥散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缬沙坦胶囊,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坐位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血压、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脱落3例,32例完成研究;对照组脱落4例,1例因入组后1周自行调整正在服用的西药剔除,30例完成研究。治疗组年龄(51.34±2.96)岁,对照组为(50.90±3.38)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63%与83.33%,P>0.05)。治疗后,两组头晕、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急躁易怒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病人首次服药有恶心、欲吐不适,继续服药无不适感;对照组服药期间病人均无不适主诉,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均无异常。结论滋生青阳汤合丹栀逍遥散可有效降低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人血压,临床疗效与缬沙坦胶囊相当,并改善病人中医证候。

决渎汤合真武汤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肾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郭鸿,孙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决渎汤合真武汤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阳虚水泛型慢性心肾综合征病人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决渎汤合真武汤配方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B型钠尿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18)。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BNP、BUN、Scr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决渎汤合真武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慢性心肾综合征可缓解病人临床症状,同时改善心功能和肾功能。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氯吡格雷抵抗与CD62P、PAC-1的关系探讨

高山钟,周云,张超,关敬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氯吡格雷抵抗与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PAC-1)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病人120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分为反应性正常组(91例)和抵抗组(29例)。收集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既往病史、血常规、血脂、凝血功能、血小板、药物支架情况等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服药前CD62P、PAC-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多因素综合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62P、PAC-1对氯吡格雷抵抗的预测价值。结果抵抗组血小板平均体积高于反应性正常组,抵抗组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低于反应性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服药前,抵抗组CD62P、PAC-1水平均高于反应性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62P[OR=1.318,95%CI(1.056,1.645)]、PAC-1[OR=1.608,95%CI(1.043,2.480)]是影响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行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将CD62P、PAC-1分别作为协变量X1、X2,得出联合检测因子模型表达式为:Logit(P)=-9.537+0.276X1+0.475X2。多因素综合预测模型的最佳临界值为0.417,灵敏度为92.66%,特异度为81.71%,曲线下面积为0.847。结论CD62P、PAC-1是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预测病人发生氯吡格雷抵抗,但构建多因素综合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更高。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左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

王亚云,韩烨,孙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左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9月青岛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20例STEM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左室重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 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FS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WMSI、LVESD、LVMI、CK-MB、cTnI、NT-proBNP、hs-CRP、LP-PLA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缓解STEMI病人心肌损伤,促进左心功能恢复,抑制左室重构,防止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内皮功能的影响

黄宇鹏,杨国康,金红艳,梅超生,刘盛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2例,根据病人选择治疗方案分为PCI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1例。PCI组采用PCI治疗,联合治疗组先行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再行PCI术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两组TIMI血流分级均得到改善,联合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PCI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NO水平高于治疗前,LVEDVI、LVESVI及ET-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优于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C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死亡率低于PC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病人血流分级,改善心功能。

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急性STEMI病人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赵兰芳,孙方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中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急性STEMI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PCI治疗,对照组PCI术中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连续用药至PCI术后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排血量(CO)、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并统计PCI术后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LVEF、CO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SD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K、CK-MB及LD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85%与15.38%,P=0.092)。结论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联合参麦注射液可减轻急性STEMI病人PCI术后心肌受损程度,改善心功能。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标准抗心力衰竭方案对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心率、呼吸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巫文武,刘贝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标准抗心力衰竭方案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心率、呼吸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96例,采用巢式病例分组法分组,以确诊急性左心衰竭为研究起点,将接受标准抗心力衰竭方案治疗的病人纳入标准组(48例),将近期一般资料匹配的接受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标准抗心力衰竭方案治疗的病人纳入联合组(48例)。观察并比较标准组和联合组临床疗效、心率、血气指标、呼吸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高于标准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0,P=0.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窦性心搏期间的平均值、标准差及均方根)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标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较治疗前下降,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血氧分压与吸入气氧浓度比值)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优于标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标准抗心力衰竭方案相比,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标准抗心力衰竭方案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疗效较好,可改善病人心率、呼吸及血气指标。

降脂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王士兵,张海军,柯美琴,王永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降脂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探讨其对病人血管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给予降脂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变化、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相关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TC、LDL-C降低,HDL-C升高,且联合组TG、TC、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ET-1、vWF、ADMA较治疗前均下降,NO升高,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可改善病人中医症状和血脂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血栓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心电图、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牛淑丽,徐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血栓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心电图、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南阳南石医院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血栓通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及自主神经功能[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每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之差>50 ms个数占总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DNN、SDANN、PNN50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缓解病人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同时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心电图复极参数诊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探讨

刘健,肖霞,唐静,王继成,郑月元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心电图复极参数诊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及其与病人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2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因胸闷、胸痛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后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8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入院24 h内均完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胸导联与肢体导联QTc间期、QT间期、T波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胸导联QT间期、T波时间及肢体导联QTc间期、QT间期、T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01)。胸导联与肢体导联QTc间期、QT间期、T波时间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大于各指标单一诊断,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4.15%、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80.00%,与常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胸导联与肢体导联QTc间期、QT间期、T波时间与LVESD、LVEDD呈正相关(P<0.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电图复极时间明显延长,心电图复极参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与病人心功能关系密切,有助于临床综合评估病情。

血清sST2、PCⅢ、LN及HA诊断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的临床价值

白洁,朵杰,周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ST2(sST2)、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诊断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33例老年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行心脏彩超检查,根据《亚洲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专家共识》相关标准将病人分为高血压组(96例)和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组(3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50名)。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sST2、PCⅢ、LN及HA水平,分析sST2、PCⅢ、LN及HA水平诊断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的临床价值。结果对照组和高血压组血清sST2、HA、PCⅢ、LN均低于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病人血清sST2、PCⅢ、LN及HA水平均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呈正相关(P<0.05)。血清sST2诊断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效能最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51,95%CI[0.640,0.86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30%和80.00%。结论血清sST2、PCⅢ、LN及HA均可用于诊断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其中血清sST2诊断价值最高。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形态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陈健,赵映,何怡华,马长生,杜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利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形态变化及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心房颤动中心就诊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365例,其中318例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作为对照组,47例曾发生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作为研究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常规心脏数据,并使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及三腔心切面测量左房纵向应变和应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年龄大,女性比例低,左房舒张早期应变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比值、左房容积指数、体质指数、平均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左室射血分数、年龄、高血压史与舒张早期左房应变率呈线性相关(P<0.001)。参数优化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舒张早期左房应变率与E/A比值、左房容积指数和体质指数、平均E/e′、年龄存在线性相关。左房容积指数、收缩期左房应变和舒张早期左房应变率预测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平均E/e′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女性比例和舒张早期左房应变率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舒张早期左房应变率和性别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舒张早期左房应变率可反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房早期形变能力受损,这种损伤可能增加病人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

COMVAR与MVP对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病人心功能、左心房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高建朝,李利利,高致柄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综合性二尖瓣重建术(COMVAR)与二尖瓣成形术(MVP)对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RHVD)病人心功能及左心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RHVD病人1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为A组(47例)和B组(54例)。A组行COMVAR治疗,B组行MVP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围术期指标及左心房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房面积(LAA)、左心房容积(LAV)、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MPGmv)、二尖瓣速度时间积分(VTImv)、二尖瓣压差降半时间(PHTmv)、二尖瓣E峰血流速度(Emv)]。结果术后3个月,A组LVESD低于B组(P<0.01),LVEF高于B组(P<0.01)。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3个月LAA、LAV、MPGmv、VTImv、PHTmv均低于术前1周(P<0.01)。结论COMVAR与MVP均可有效改善RHVD病人心功能及左心房血流动力学指标,二者疗效相当,围术期指标方面,COMVAR术与MVP术各有优劣。

心电散点图识别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伴房室双径路传导现象的临床应用

景永明,李世锋,张芳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探讨心电散点图快速识别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伴房室双径路传导现象的临床应用,为快速分析复杂心律失常提供依据。

心电向量分析指标预测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价值

龙佑玲,熊田珍,苏勇,戴静,卢僖,黄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VCG)分析指标预测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2月昆明市中医医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105例高血压病人,按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正常组(59例)与左室肥厚组(46例)。分析两组临床指标,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立左室肥厚的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CG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正常组和肥厚组方位、T环、空间最大向量、年龄、起始向右向量电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环、空间最大向量、年龄为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独立影响因素。计算联合指标的约登指数为0.492,对应值为3.007 6,灵敏度为0.848,特异度为0.64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结论利用VCG分析指标联合预测高血压左室肥厚灵敏性较高,特异度相对偏低,可应用于初筛高血压左室肥厚。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邱楠,郝若飞,郑光辉,王玉飞,张国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证型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收治的155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按中医证型分为风痰阻络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同时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和对照组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及血糖,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临床资料,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结果风痰阻络型和阴虚风动型L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阻络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和对照组HDL-C和ApoA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阻络型和阴虚风动型和对照组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型与风痰阻络型和阴虚风动型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风动型和对照组Apo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阻络型与气虚血瘀型相比,LDL-C越高越易出现气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与阴虚风动型相比,LDL-C越高越易出现气虚血瘀型;风痰阻络型与阴虚风动型相比,LP(a)越高越易出现风痰阻络型。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血脂、血糖在与风痰阻络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LDL-C、LP(a)水平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ANGPTL4、SIRT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夏瑞雪,李阔,王丽轩,张俊玲,相凤兰,郭建,戴建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23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急性脑梗死组,另选同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72名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不稳定组(141例)、稳定组(54例)和无斑块组(36例),分析血清ANGPTL4和SIRT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人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ANGPTL4水平、SIR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不稳定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稳定组和无斑块组(P<0.05),ANGPTL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IRT1水平低于稳定组和无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GPTL4[OR=0.931,95%CI(0.891,0.973)],SIRT1[OR=0.206,95%CI(0.090,0.471)]为CAS斑块稳定性的保护因素(P<0.05)。hs-CRP[OR=1.206,95%CI(1.036,1.403)]为CAS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ANGPTL4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95%CI(0.733,0.851)]和SIRT1[AUC=0.751,95%CI(0.684,0.810)]水平诊断CAS斑块不稳定性的灵敏度分别为79.43%、60.28%,特异度分别为70.37%、81.48%。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ANGPTL4、SIRT1水平降低,其参与CAS斑块形成及发展过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人CAS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S100B蛋白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张震,牛新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清S100B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223例,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标准将病人分为观察组(急性脑梗死病人108例)和对照组(非急性脑梗死病人115例)。病人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并计算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使用酶联免疫定量分析仪测定血清S100B蛋白含量。根据急性脑梗死病人症状、体征进行评估并计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DW-CV、S100B蛋白、白细胞计数(WB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差异无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CV、WBC和LDL-C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与低分组比较,高分组RDW-CV、S100B蛋白及HDL-C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IHSS评分与RDW-CV呈正相关(r=0.489,P=0.001),NIHSS评分与S100B蛋白呈正相关(r=0.587,P=0.001),RDW-CV与S100B蛋白呈正相关(r=0.299,P=0.001)。RDW-C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3[95%CI(0.657,0790),P<0.001],RDW-CV为12.9%时,最大约登指数为0.381,此时RDW-CV预测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6%和83.5%;S100B蛋白的AUC为0.867[95%CI(0.821,0.914),P<0.001],S100B蛋白水平为0.228 ng/mL时,最大约登指数为0.598,此时S100B预测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6%和91.3%;RDW-CV联合S100B蛋白的AUC为0.892[95%CI(0.850,0.933),P<0.001]。结论RDW、S100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CYP3A5和COQ基因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导致肌病病人的影响

刘扬,宋翠云,赵正阳,侯丽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细胞色素P450 3A5*3(CYP3A5*3)、COQ和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B1(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治疗病人致肌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67例接受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治疗的病人,将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超过正常值5倍的病人作为肌病组[6],其余无症状和CK水平正常的病人作为耐受组。通过Sanger测序分析药物代谢基因CYP3A5*3、药物转运蛋白基因COQ和SLCO1B1的基因型。结果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病人引起的肌病占比为18.73%,多数病人每日服用10 mg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CYP3A5多态性的纯合子非表达基因型CYP3A5*3频率在肌病病人中较高(P<0.05)。CYP3A5、COQ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治疗无关(P>0.05)。结论肌病组CYP3A5*3基因变异频率高于耐受组,CYP3A5、COQ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诱发的肌病之间无明显关联。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康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11例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定近期预后,并分析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溶栓后2周,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入院时治疗2周NIHSS评分、心房颤动、既往脑卒中史、发病至溶栓时间、血压、血糖和梗死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基线血糖、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梗死部位均为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近期预后,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和梗死部位、入院血压、基线血糖是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理论探索

从内风论高血压脑出血的防治思路

李姗珊,李贺,丁薇,李晶娅,张根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内风为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不仅是体内邪盛正衰、阴阳失调产生的“果”,同时也是扰乱气血运行、损伤脉络而致新病变出现的“因”。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应把握内风致病的机制,以熄内风为指导原则,采用平肝潜阳、补肾滋阴、养血活血的治法,祛邪扶正、标本兼治,既防血压升高而致脑出血的发生,同时预防脑出血的复发及并发症。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辨治心律失常气虚血瘀证

武蓓蓓,魏孟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概括自然界相互关联事物对立统一关系的2个要素,通过物质的动与静、气化与凝聚等相对运动,说明物质与能量的相互依存及转化。现结合“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心律失常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分析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的辨治思路,通过对本证型的研究,可为心律失常其他证型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经验交流

从气血论治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致心力衰竭1例

肖华丽,周鹍,林谦,余林波,黄丽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肌肉疾病,以心脏损害为主要病变,表现为严重的、迅速进展的心脏扩大,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林谦教授认为本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所致心力衰竭符合中医心衰病的基本病机,心脾气虚是发病基础,血瘀、水停为主要病理产物,气虚、血瘀、水停三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导致疾病不断进展。

球囊扩张治疗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

刘洋,张丽峰,王科,王奇奇,何春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治疗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内瘘重建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球囊扩张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深静脉置管率、术后内瘘使用时间、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12个月通畅率。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血管通畅率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病例需要置管,对照组全部需要置管,观察组深静脉置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内瘘使用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5%与10.81%,P=0.127)。结论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给予球囊扩张治疗,成功率高,术后短期即可使用,但远期通畅率欠佳。